慈母三十五载不离不弃书写人间大爱

2017年01月03日 15:09作者:来源:大众网

王翠兰,女,1959年生,日照市莒县龙山镇张家庄村人

  

  王翠兰,女,1959年生,日照市莒县龙山镇张家庄村人。

  王翠兰的女儿从小瘫痪在床,失语、大小便失禁、四肢关节僵硬不能活动,王翠兰夫妻三十五年如一日,竭力呵护爱女,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不离不弃的含义,在街坊邻居中树立了榜样,赢得了一致称赞。

  1981年,女儿出生了,9个月大的时候有许多地方表现异常,经过医院诊断,女儿患有脑膜炎,从此女儿瘫痪在床,同时丧失了听力、说话的能力以及智力。这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但是,夫妻俩始终没有放弃对女儿的治疗,走遍大半个中国为女儿求医,但是结果却不尽人意。身边的人曾劝王翠兰夫妻俩放弃女儿,用他们的话说:“整天侍候这样一个残疾人,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但王翠兰没有将这些话放进心里,孩子是父母身上的肉,看着还在襁褓中的女儿,认定只要自己还活着,就一定会好好照顾女儿,让女儿多活一天,还给女儿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张永璐。

  女儿属于病重患者,只能躺在床上,手脚不能正常运动,也没有语音功能,一个更为糟糕的现实是,女儿连咀嚼吞咽的功能都不具备。一天三顿王翠兰都要把食物嚼烂,跪在床上,一口一口地喂到女儿嘴里,再用奶瓶里的流食冲进食道。一顿饭喂下来往往得两个小时,每天花在三顿饭的时间就是六个多小时。35年来,在这间农家小屋里,这个动作每天都在上演,从未间断。长期以来,因为饭熟后首先要给女儿喂食,常吃冷饭的两口子都患上慢性胃炎和糖尿病,白头发的数量明显比同龄人要多,长期跪着低头喂食的姿势,也让他们落下程度不同的颈椎和腰椎病。面对这些,王翠兰觉得只要女儿能活得舒坦,做父母的这些都不重要。

  35岁的女儿大致有3岁孩子的智商,当老伴张守余要接替自己继续喂食时,女儿发出一阵低声的呜咽,这代表她此时并不乐意这样做。而当王翠兰轻声告诉她:“妈妈要吃药了,吃过药再喂你。”女儿停止那种奇怪的声音,乖乖地让爸爸喂饭。王翠兰欣慰地说:“看,孩子多懂事,知道心疼妈妈”。

  除了喂饭,每隔一段时间还要给女儿按摩、翻身、擦洗身体,每日每夜的守护和操劳,王翠兰患上了腰间盘突出、糖尿病。然而祸不单行,1997年,16岁的女儿病情恶化,经常伴有癫痫症状,发作起来发出巨大的呼喊声,面色苍白,咬紧牙关,最多的时候一天发病好几次,家里的蚊帐、被子很多都被她扯坏了,严重的时候连牙齿也咬碎了几颗。王翠兰害怕女儿因为抽搐伤害到自己,用包着毛巾的棍子塞到女儿嘴里,扶着女儿的头侧倒一边,以免窒息,往往胳膊一抬就是一两个小时。经常发作的抽搐最终导致了女儿腿部骨折,那一年的春节,一家人是在医院里度过的。

  35岁的女儿至今未发育,由于整天不活动,消化吸收能力很差,身长仅1米,体重只有20几斤。女儿刚得病时,医生估计不会活多久,可是35年过去了,女儿竟然坚强地活了下来,在很多人看来都是一个奇迹。

  为了她,王翠兰和丈夫张守余只能一人出去打工养家,另一个在家全天候照顾她。王翠兰还有一个儿子,刚开始的那几年,一个人打工赚的钱除了要给残疾的女儿看病,还要供儿子上学,多年来家庭的拮据和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因为为女儿看病的花费,家里根本没有积蓄,每次出门给女儿看病时,为了省钱,王翠兰和丈夫经常买个馒头就着咸菜填饱肚子。可就是如此,王翠兰夫妇也从未想过放弃,35年的坚持,让人动容,也让人敬佩。

  在王翠兰夫妇眼里,女儿是可怜又可爱的,容不得别人对此说三道四。有一次,一名亲戚实在忍不住说了一句“真不知道你们这么大的辛苦养这么个废物干啥”,王翠兰咆哮着把人家赶了出去,说道:“孩子身体有残疾是老天的不公,我们把这条命捡回来,就是要弥补这种命运的不公,让她少受些苦。”

  王翠兰说:“不管怎样我们都不会放弃女儿。”夫妇俩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去照顾好女儿,给她继续看病,等女儿恢复了健康,她会告诉女儿这些感动。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晓宁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