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尼亚孩子的中国妈妈

2017年03月03日 10:29作者:来源:大众网

乔丽,1978年10月出生,淄博市第一医院儿科主治医师。2015年,乔丽“狠心”撇下自己18个月的孩子毅然参加了省第24批赴坦桑尼亚援坦医疗队,成为淄博援坦史上第一个女大夫。当地的恶劣而危险环境让乔丽前后6次患疟疾,甚至时常面对艾滋病的感染风险和枪械抢劫危险。

  乔丽,1978年10月出生,淄博市第一医院儿科主治医师。2015年,乔丽“狠心”撇下自己18个月的孩子毅然参加了省第24批赴坦桑尼亚援坦医疗队,成为淄博援坦史上第一个女大夫。当地的恶劣而危险环境让乔丽前后6次患疟疾,甚至时常面对艾滋病的感染风险和枪械抢劫危险。一年多的时间里,乔丽怀着对自己孩子和家人的思念与愧疚远在万里之外精心守护着坦桑尼亚的孩子们,她每天义诊200多名患者,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救援使命,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付出带给千万异国患者生命的期盼,被评为2016年度感动淄博年度人物。

  医者理想,乃治病救人,这一理念因传承而伟大。

  虽处于鲁中腹地,但淄博与坦桑尼亚的渊源由来已久。早在1968年,我国首批援坦医疗队正式派出,淄博市第一医院外科主治医师赵景浩经过层层选拔入选,成为淄博市第一个赴坦的医疗队员。多年来,一批批援坦医生不断接力,每批服务2年。到2015年,乔丽所在的已是山东省第24批赴坦桑尼亚援坦医疗队。

  乔丽是淄博市第一医院的一名普通儿科医生,虽然只有38岁,却已是党龄20年的“老党员”了。刚刚获悉援坦任务时,她就主动报了名。乔丽勇敢走出的这一步,使她成为淄博援坦史上第一个女大夫。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乔丽在万里之外的非洲国家坦桑尼亚,克服身体上的种种不适和生活上的一切困难,强忍着对亲人的思念与牵挂,用医者仁术书写着一名中国医生的仁心和爱心,更是诠释了一个国家的博爱之情、医德之美。

  大爱无私

  “狠心”母亲撇下18个月小儿动身赴坦

  “儿子,妈妈再亲一下,妈妈该说再见了……”乔丽轻吻着儿子额头哽咽着。此时,一直安静趴在妈妈身上只有18个月大的刘卓伦,似乎听懂了妈妈的话,一下子紧紧搂住了妈妈的脖子,小手使劲抓住乔丽的头发,放声痛哭。

  感冒未愈的他,痛哭声中夹杂着连续的“咳咳”声。尽管乔丽心中已经将这个离别的场面演绎了一千遍,自认为坚强的她,在这一刻被孩子的哭声、咳嗽声撕心裂肺,眼泪不受控制地在她脸上肆意流淌。在场所有人都为之动容,为乔丽舍小家顾大家的医者大爱动容,也为这份伟大的母爱动容。

  女性本弱,为母则强。对于乔丽来说,儿子是她最难割舍的痛,也是支撑她勇敢前行最大的力量来源。

  在这一刻,也许母亲和医生的抉择就像忠孝无法两全一样。而奉献,也不只是口头说说那么简单,真正牵扯到了自己、牵扯到了亲情,才能体会到割舍有多难。在乔丽看来,既然做出了决定,再难舍也要勇往直前。

  大爱无言

  刚到5天就患疟疾 坚强“女汉子”瘦了十几斤

  疾病肆虐,危险丛生。坦桑尼亚常年高温湿热,加之蚊虫较多,疟疾非常流行,2015年9月2日,刚到驻地第一天,乔丽就出现了头晕、腹痛、低热、乏力的症状,后因为过度劳累、严重缺水等原因,乔丽身患疟疾合并伤寒!这一年来,乔丽反复染病,前后得了6次疟疾,一下子瘦了十多斤。其实,对于乔丽来说,患病停水停电没网络都可以忍受,陌生而又危险的工作环境才是对他们更大的考验。

  天气和饮食是第一个考验。坦桑尼亚常年温度30-40°C,每天衣服都是湿透的,一天需要换2套衣服。坦桑尼亚的治安情况是让医疗队员们头疼的另一个问题。那里没有枪支管制,经常发生持枪抢劫。医疗工作人员面对的当地患者,患有艾滋病的比例很高,可达20-30%,部分人群可达30-50%!如果在手术或者一些医疗操作中,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等要慎之又慎,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有一次,乔丽为一位艾滋病患儿采血时,血液不慎溅到眼睛里,这让同行的同事们都异常担心,而乔丽只是做了简单的冲洗,便立即投入到给患儿诊疗中,在她心里,给孩子看好病比什么都重要。

  大爱无疆

  儿科专家2月纯英文自学变身“全科”大夫

  虽然在国内有很多思想准备,但是初到驻地的乔丽还是被坦桑医疗现状深深震惊了。坦桑民众们严重缺医少药,最大的国立医院莫西比利国立医院,其医疗条件甚至还不如国内非常普通的县级医院,医疗条件之落后在国内难以想象。

  乔丽所在的是省级医院,但诊室、病房设施简陋,甚至连很多最基本的常规检查都做不了。为了适应全英文的工作环境,乔丽给自己制定了计划,用两个月的时间学习全英文版的坦桑尼亚大陆诊疗指南和儿科诊疗指南,边学边干。通过两个多月的学习,她自学掌握了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儿科疾病谱——非洲赤道地区疾病谱。经过三个月的适应,乔丽已熟悉所有工作,开始独立值班、看诊。

  乔丽坐诊的儿科是该院病号最多的科室,每天她都要看诊近40人才可以休息。这一年来,乔丽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医疗水平的提高。乔丽什么病都看,她笑言自己已经快要成为全科医生了。不光自己忙着看病,乔丽在当地医生的眼里还是一个好老师。在援坦的一年里,她教会了当地儿科医生做详细的体格检查,让他们慢慢学会了慢性咳嗽的诊治,学会了六个月内“腹泻”的诊治,学会了遇到抽搐孩子不可盲目一味使用苯巴比妥。而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乔丽看来,自己任期有限,真正能拯救坦桑尼亚孩子们的还是他们当地医生,所以“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援坦,是一次次精湛医术的输出,是医者的责任,更是承载了千万异国患者的生命期盼。

  大爱永恒

  1天义诊200多名患者 优秀医者救死扶伤无国界

  2015年11月5日,乔丽和同事选择了当地全民假期日,牺牲个人休息时间,到塔宝拉省西北边陲的URAMBO进行义诊。

  当他们到达义诊医院时,全区的老少都出动了,场面之大、需求之迫切,乔丽身上的使命感变得尤为强烈。当天一直到下午4点义诊结束,参与义诊的7名中国大夫没有一个人起身喝一次水、上一次厕所,全天共义诊两百多名病患。当医疗队完成全部工作离开村庄时,几十位村民在路口一直向队员们挥手告别,久久不愿离去,一直在说asante,asante(谢谢)……义诊工作虽然辛苦,但乔丽结束后的感受,只有两个字:“幸福”。而我们相信,这也是所有援坦队员的心声。

  援坦,是一批批医者责任的传承。乔丽说,“每天把这面国旗挂在左胸口,就一定不能辱没她。”援坦,乔丽不是第一个,但却是其中最靓丽的一环。

  万里之遥的那块红土地上,离开一批,再去一批,这是一场爱的接力,无边无沿,无穷无尽。中国援坦医疗队47年以来,就是这样传承着这份责任和使命。

  在乔丽看来,援坦期间她每天做的工作就是和国内的工作一样,只是面对的患者肤色变了,工作环境变了,但他们白衣天使,仁心仁术的宗旨没变,“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没变。这种精神在世世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为当地患者解除痛苦,为中坦友谊做出贡献。

  这份爱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绵延不息,源远流长。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美显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