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军人成献血状元

2017年06月30日 16:52作者:来源:大众网

吴勇,男,1971年3月生,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大王庄镇人,现任莱芜市莱城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室主任,莱芜市义工协会执行会长。1989年参军,部队四年,受嘉奖四次,并光荣地入了党。1994年退伍,在莱城区机关事务管理局从事安全保卫工作,带领科室创造了连续19年无重大责任事故和重大案件的佳绩,两次荣立三等功。2013年担任局办公室主任,科室被评为全区优秀服务窗口单位。

   

   吴勇,男,1971年3月生,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大王庄镇人,现任莱芜市莱城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室主任,莱芜市义工协会执行会长。1989年参军,部队四年,受嘉奖四次,并光荣地入了党。1994年退伍,在莱城区机关事务管理局从事安全保卫工作,带领科室创造了连续19年无重大责任事故和重大案件的佳绩,两次荣立三等功。2013年担任局办公室主任,科室被评为全区优秀服务窗口单位。

  吴勇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十八岁那年,他怀揣着纯真的军旅梦应征入伍;多年来,他坚持义务献血140多次,累计献血20万毫升,用自己的鲜血救助了许多未曾谋面的“陌生人”;他直接参与救济的人员多达三百余人,捐物上百件,捐款八万多元,而他本人过得并不富裕,妻子下岗在家,他是全家唯一的经济来源。很多人觉得他傻,但他却认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理应有这样一种“傻子精神”,也只有这样,才能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他就是莱城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吴勇。

  吴勇的父亲年轻时当过兵,立过功,他常教导儿子一定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吴勇从小特别爱看英雄电影,并从小就立下了“忠诚报国,奉献社会”的志向,向往着像电影中的英雄那样,为国家、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

  1994年9月,吴勇从部队退伍到莱城区机关事务管理局保卫科工作。当时,市场经济大潮刚刚兴起,很多战友选择了下海经商,有的选择考取军校,对于这些,吴勇并不眼红。他说,我在部队是个兵,回到基层同样是个兵,组织需要我到哪里去,我就要坚决服从命令。

  2009年,吴勇到苗山三村挂职副书记。“我始终记得毛主席的那句话,到农村去,那里大有可为。在去苗山三村前的那天晚上,我兴奋地一晚都没合眼。”六年过去了,回忆起到基层的挂职经历,吴勇仍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来到苗山三村,他脱下西装,换上布鞋,一头扎进了忙碌的农田当中。期间,吴勇发现村里有位老党员生活十分拮据,他便拿出自己的工资补贴老人,并向老人承诺要一直资助到他离世。至今,他一直在坚守着这个承诺。

  2012年,吴勇被派到天成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任督导联络员。这份差事说轻不轻,说重不重,吴勇本可以简单的做好企业与单位的联络工作,其它的事情则大可不必过分操心,但天生爱管“闲”事的他却怎么也闲不下来。来到企业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全厂职工开了一次大会,从企业政策到法律法规,事无巨细地为全厂职工答疑解惑,厂里的职工都开玩笑地称他为“吴厂长”。期间,吴勇救助残疾职工四十余人次,捐款捐物近2万元,这笔钱相当于他半年多的工资,回到单位后,同事们都跟他开玩笑:“你这个联络员干的,自己没啥好处不说,还搭上了半年多的工资。”而对这样的玩笑话,吴勇总是一笑了之:“习惯了,大家也是替我觉得心疼。职工们工作不容易,身体状况又不好,我是联络员,我不帮谁帮。”

  2013年,因为工作需要,吴勇被调整到莱城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室工作。吴勇始终坚持爱岗敬业的本色,不怕脏、不怕累、不怕烦,为领导做好服务,为机关做好服务,为基层做好服务,为群众做好服务,获得了全区上下的一致好评,其所在科室也被评为全区先进服务窗口单位。 

  吴勇身高一米八,体重却不足160斤,初见他的人都觉得他身体瘦削,但他却常年坚持献血。作为我市血站的成分血捐献者,他必须做好随时准备捐献血液的准备,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他十分重视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从不吸烟,为了保证血液质量,2009年他连酒也戒了。

  目前,吴勇累计献血140多次,献血量20万毫升,相当于献出了一个正常成年人体内血液总量的50多倍,被称为我市的献血状元。吴勇如此“痴迷”于献血,与他当兵时的经历有关。

  1989年冬,是吴勇在外地度过的第一个冬天,而且还是在远离家乡的上海。南方的湿冷气候让这个刚刚年满18岁的山东小伙多少有些不太适应,加之新兵连高强度的军事训练,思念家乡与亲人的心情也逐渐漫上了心头。这一天,训练之余,他再次想起了故乡的家人。而正当他沉浸在思乡的无限遐想当中时,他所在连队突然接到了医院的一个求助电话。一位家住海岛的女中学生突患重病,大量失血,生命垂危,急需输血。病情就是命令,没有经过任何考虑,吴勇快步踏上了赶往医院的卡车。

  来到医院后,经过检测,吴勇和另外七名战士的血型与患者相匹配。未经多想,他第一个坐到了输血窗口,“大夫,抽俺的,俺身体好,多抽点,没事。”受当时的条件所限,献血就是用粗大针管从献血者胳膊上直接抽取血液再注射到病人体内。看着自己的血液缓缓地流入患者体内,年仅十八岁的吴勇没有丝毫的惊慌,而是会心地笑了。自己的血液也能够救助他人,从此,吴勇走上了无偿献血的道路。

  退伍参加工作后,单位组织无偿献血,每次吴勇都是第一个报名,献血量也由一年一次、每次200毫升逐,步增加到一年2-4次、每次400毫升。后来,他觉得仅仅靠单位组织的无偿献血并不能够最大限度救助他人,他又开始参加成分血的捐献,每次800-1600毫升,每年捐献次数高达10-15次。

  有一次,他接到血站的通知,称有一位病重的老人急需成分血,让他第二天一早赶到血站献血。但当第二天他早早赶到血站时,医院却打来电话告之老人去世了。这件事对吴勇触动很大,事后他回忆说,自己当时甚至有了很深的负疚感,他固执地认为,如果自己能够早点赶到血站,老人或许就不会离去了。

  从那以后,他变得更加“疯狂”,只要有人需要血源,他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血站。由于捐献成分血是血站按照病人的需要,由血站随时通知献血者,献血者接到应急通知后,不管刮风下雨,不管白天黑夜,必须在规定时间赶到。每次接到通知,吴勇或是骑着自行车,或是打车,都能提前赶到。在2004年全市骨髓捐献志愿活动中,他第一个报名采取了血样,成为了光荣的骨髓捐献志愿者。很多人对此不理解,甚至他的家人也怕他的身子骨吃不消,多次提醒他要注意身体。每到这时,吴勇总会拿出自己的“献血理论”:“这人就是得多献血才行,要不这造血系统就老化了,我这样献血,一来能够帮助有需要的人,再者,对自己的身体也有好处嘛。”

  吴勇多次被评为全市无偿献血先进个人,并荣获全国无偿献血金质奖、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全国无偿献血特别促进奖等荣誉。而这些,吴勇并不放在心上,他更看重的,是自己的鲜血,减轻了病人的负担,给别人送去生的希望。“等我有时间的时候,就去周游全国,每到一个地方,就要捐献一次血液,用自己的爱心来丈量人生,用自己的鲜血去照亮世界。 ”吴勇说。

  吴勇走在大街上总是闲不住,甚至有些心不在焉,他的眼睛总是盯着路边,看看有没有一些沿街乞讨人员,一旦看到一个,就会赶快跑上去,给人家十块八块的,或者是买些快餐给他们吃。有关假乞讨的新闻,吴勇并非不知道,对吴勇做过提醒劝诫的同事朋友也不在少数,但他还是一如既往进行着捐助。他觉得,乞讨者在路边乞讨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自己献一份爱心,理所应当。

  吴勇的家庭并不富裕,妻子下岗待业,女儿正在上学,还要还房贷,花钱的项目不在少数,而且他的父亲二十一年前就已经去世,母亲也没有任何的经济来源。可就是这样一个日常生活都略显拮据的家庭,在慈善事业上却毫不吝啬。

  1999年,吴勇得知雪野东站村有两位老复员军人年老多病、生活困难,他立即拿出300多元钱,买了面粉、大米、花生油等慰问品给他们送去,而那时吴勇的工资还不到千元;2003年,当他从媒体上得知某小学生身患白血病需要巨额医疗费时,又马上给她送去了500元;2008年汶川地震,他积极报名参加了省抗震救灾志愿者队伍,随时准备奔赴抗灾一线,并向灾区捐款2000元;2010年他再次向玉树灾区捐款500元……

  多少年来,他自己直接参与救助的人员大约有四百多人,捐物上百件,捐款十万多元。而这些钱都是从他的工资和荣誉奖励甚至是献血补助中积攒出来的。十万元,对有些人来说,可能只是个微不足道的数字,但对于吴勇来说,十万元,他可以给自己买辆汽车,可以为家人装饰一下新房,甚至可以为老母亲买上一份保险。

  很多时候,吴勇也想过放弃,他也曾被家人不理解,也曾遭到他人甚至是受捐助者的非议;吴勇有时候也会想,自己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但随着捐款次数的一次次增多,与困难群众越来越熟悉,这些疑惑也就都迎刃而解了:“人来到这个世界就应该活得有价值,不只是会索取,还应该讲奉献。虽然我不富裕,但我精神富有,我生活得很充实、很快乐、很知足,以后再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我还会义无反顾地救助他们。”

  做慈善,吴勇做得已经够多够好了,但是他觉得,这还远远不够,上善若水,大爱无疆。他还打算在慈善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长。

  每逢假期,当大家都选择带着家人外出旅行时,吴勇则又收拾好自己的行囊,他又要去外地献血了。从2009年3月到2010年11月,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利用自费的方式在全省17地市进行了无偿献血。

  2008年秋天,他参加了莱芜市义工协会。9年来,无论是假日双休,还是严寒酷暑,无论偏远山区,还是市区工矿,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从一名普通义工成长为义工协会执行会长,他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和团队作用,身体力行,帮助弱势群体,服务公益事业,最大限度地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从参加工作开始,吴勇已经很久没有在家过过自己的生日了,但是2012年生日那天,他却没有选择外出,而是安静地呆在家里,这不禁让他的妻子有些好奇。果不其然,临近中午,吴勇笑呵呵地来到了妻子跟前说“今天是我生日,我想捐献自己的眼角膜,过个有意义的生日”。“坚决不行!”想法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对于妻子这样的反应,吴勇并不意外,他搓了搓自己略显沧桑的双手,开始了又一次的劝说工作。“这是做慈善,你想想,这人到时候一走,那就是具空皮囊,有什么用处呢?还不如把自己有用的器官给捐献出去……”看着丈夫这坚定的态度,吴勇的妻子也没再多说什么。就这样,在2012年生日的这一天,在妻子的陪伴下,吴勇来到市红十字会,签下了眼角膜捐献登记书,成为了一名眼角膜捐献志愿者,他要用自己的眼角膜为他人送去光明,让生命永恒。

  吴勇认为,自己在慈善的路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慈善事业永远不会结束,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还要坚持无偿献血,真心实意地为国家、为人民再奉献。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赵兵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