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头师傅”义务理发10余载

2017年06月30日 16:55作者:来源:大众网

  

  若不是厨师长要淘汰废塑料箱子,我们或许还不知道有这样一位老兵,一位行政大厨默默的为空巢老人、残疾人等义务理发10余载。

  他就是杨淑忠,1965年出生,是国网日照供电公司健康食堂的一名厨师,也是老人们嘴里的“剃头师傅”。工作时,他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空闲时,他骑着三轮车,手提塑料箱,走遍老家的大街小巷,为残疾人、孤寡老人免费理发。

  1  因母一句话,事业高峰期,他返乡尽孝

  时光倒退到1983年底,十几岁的杨淑忠只身一人来到河南入伍当兵,由于踏实肯干,3年间从炊事员变身为炊事班长,并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1990年退伍后,凭借着在部队练就的高超的烹饪技术在河南安阳成为响当当的“行政大厨”,掌管着近百人的团队。“90年代,我每月的工资都在3000多元吧,年薪相当于现在30万吧,事业顺风顺水。”说起往事,腼腆的杨淑忠打开了话匣子。

  百善孝为先,羊羔跪乳,乌鸦反哺。2005年,母亲身体不适,杨淑忠与妻子回乡看望,年迈的母亲一句“孩子,你得回来啊”让杨淑忠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如日中天的事业,选择留在老家孝敬双亲。 “从头开始挺难的,楼房、人脉什么的都在那边,回来落差太大了。”他回忆说,但是老话也讲父母在,不远游,看着双亲安享晚年,他心里觉得挺值的。

  提起杨淑忠孝敬父母的事,街坊邻居没有不点赞的,“他是真孝顺啊,一年四季给他母亲洗澡,很多闺女都做不到的,他做到了。”一有空闲就回家看望,送吃送喝,洗衣做饭,拉呱聊天。都说爱情里最长情的告白就是陪伴,其实在父母身边最真实的孝顺依然是陪伴。

  2  为父剃头行善举 走街串巷 他义务理发10余载

  “孝”字启发行善举。2006年夏天,杨淑忠父亲出门溜达锻炼,由于路面湿滑,不小心摔倒在地,需卧床休养,所有饮食起居都落在杨淑忠身上。夏日炎炎,看着父亲头发长了没法出门,他急在心里,就自己拿着推子琢磨着给父亲理。正是给父亲剃头的经历,让他联想到了众多残疾人、孤寡老人,父亲尚且如此,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是怎么理发的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想到许多老人腿脚不利索不能起身出门理发,他夜不能寐。说干就干,他用自己的积蓄买了2把推子、一把剃须刀、吹风机、围布,正式当起了“剃头师傅”。

  “刚开始理得不好,就在自己村里给老人推推,他们也不嫌弃。”杨淑忠朴实的说。每逢休息日,他都穿梭在村子里,哪里有老人需要,哪里就有他支摊的身影。“我们村近4000口人,刚开始他就是给本村的人理,慢慢的也到别的村里去献爱心,当活雷锋。”80岁的杨善左老人告诉记者,现在吃喝不愁了,就是这些小事愁人,儿女不在身边的,也都指望不上,杨淑忠的行为暖了老人的心,不仅省钱省力还省心。

  随着服务人数的增多,手艺也越来越娴熟,邻村来找他理发的也不少,他发现老年群体对理发的需求很大。2014年他开始走街串巷,沿街理发。当前很多农村土地多被流转征用,青壮劳力都出去打工,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和孩子。有的村里没有理发店,去一次镇里要走半个多小时,而且镇里的理发店都比较“洋气”,根本不愿意接待老年人。有的老人也心疼钱,剪一次发要五元钱,可能就是他们一天的生活费。81岁的惠西叶是个老党员,他说“很多老人只有夏天才洗澡,人家理发的嫌脏,不愿意给老人理,淑忠这孩子不嫌脏不嫌累的,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据老人介绍,之前杨淑忠没来理发的时候,都是几个老人互相搭伙,有手巧的给别人理得好,有手笨的,理得就跟麦茬似的。

  杨淑忠是个心细的人,每次给老人理完头发都用爽身粉给老人擦擦脖子,怕毛发窜进衣服里,一年下来爽身粉不知道用了多少盒。用过的剃刀都用酒精认真消毒,毛巾干净整洁。遇到耳朵聋的老人,他也帮着掏掏耳朵,剪剪鼻毛,每一个动作都小心翼翼。

  由于经常理发,周边村里几个老人,谁该理发了,这次少了谁,杨淑忠心里都有个数。“上次就没见着老王,也不知道他窜到哪里去了。”说话间,“老王”蹒跚着从胡同里出来了,杨淑忠嘴里的“老王”,小时候得过大脑炎,言语不清,直流口水,平时靠捡废品为生,从来没有像样理过发。有次杨淑忠碰见后,苦口婆心连哄带劝帮他理了发,一来二去结下深厚的感情,每次来村理发“老王”都来凑个热闹,也许在“老王”的心里杨淑忠早已是自己的亲人。由于无法用语言表达,他总是艰难的笑着冲杨淑忠竖大拇指,也许这样的赞美才是最朴实,最有力量的。

  3  推己及人终成美德 岁月长河 他初心不改

  回忆起第一次帮外村老人理发,许多老人并不买账,甚至冷言冷语。“当时去的是后村汉皋陆,老人都没见过我,都以为我是个骗子。”虽然他的善举不被理解,但在他的真诚打动下,老人慢慢接受了他的免费服务。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93岁的老大爷,他特别爱惜他的胡子,在给他修理胡子的时候,他不让我动胡子的长度,只修理边角。给他修完之后,他照镜子足足看了5分钟非常满意,并让我下次路过的时候再帮他修。”说起这位耄耋的老大爷,杨淑忠内心还有些遗憾,他告诉记者,等他第二次再去到老人家里的时候,老人已经离世了。想到能让老人临终前有个良好的形象,他心里也挺宽慰的。

  理发的过程中,杨淑忠与老人们渐渐建立感情,他既是朋友又似儿子,老人们也跟他说说体己话,他也会跟老人讲讲卫生知识,新农村、新风尚,讲讲外面的世界,老人们听的津津有味,仪态安详。在杨淑忠眼里这些老人就跟自己的父母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是孝,孝敬别人的父母也是孝。杨淑忠说:“只要我身体还能干得动,我就一定会坚持下去。”

  平常他一天要给40多个老人理发,而进入腊月,剪发次数能达60人次,一站就是一天,有的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有的老人心疼他,说理了这么多年发分文不取,过意不去,非要给杨淑忠钱,他都婉言谢绝。“给他们理发从来没想过也收钱,以前没收过,以后更不会收,我就是觉得给他们理发心里也很快乐。”这些年来,他的身影留在了陈疃、西湖、后村等镇,共为老人理发不计其数,成为当地有名的“剃头师傅”。谈起未来的打算,他希望有机会能学习更多更专业的理发技能,也能为乡村里的老太太剪剪发。

  花开春光无限,人善幸福有期。从军人到行政大厨再到“剃头师傅”,杨淑忠的每一个角色都完成的一丝不苟。情暖空巢老人,他修剪的不仅老人们的头发,更抚慰空巢老人孤寂的心灵。

  越平凡,越发不凡,他的孝,贵在坚持,贵在体贴入微。他用看似平凡的举动,架起了一座座没有血缘关系的连心桥,彰显了人间的大孝大爱。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赵兵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