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三十年 用汗水换取城市洁净

2017年12月01日 15:14作者:来源:大众网

             

   

   

   每天凌晨3点起床,4点开工,晚上8点下班,是他的作息。

   每天迎接70—80辆垃圾清运车进站,日处理垃圾200吨以上,是他工作的全部。

   每天被浓重刺鼻的垃圾气味环绕,高温天,为保持站内负压设备处理废气效果达到最佳,顶着近40度的高温封闭作业,是他的工作环境。

   刘振涛,在环卫一线“战斗”了整整30年的一位环卫工人。

   

                                                                   一

  随着汽车驶入垃圾转运站,一股刺鼻的酸臭味立马迎面扑来,呛得记者不能呼吸,而刘振涛却没有一点不适。

   “有点味,你往后站站,我们时间长了,习惯了。”他体贴地说。

   1987年开始,刘振涛就战斗在环卫一线,先后在环卫所保卫科、清运公司、环卫处车辆修理厂、垃圾转运站工作。今年2月,刘振涛被调到青岛路垃圾压缩转运站,每天称重垃圾、疏导车辆、清理卫生、站内管理,在压缩转运站,刘振涛一刻也闲不住。

   采访当天,上午8点半,记者到达转运站时,垃圾进场、压缩后出场的作业高峰已经过去,但是转运站里,刘振涛和工人们还在不停地忙碌着。

   转运台上,工作人员正拿起高压喷头,对箱体外部进行冲洗,将压缩过程中粘在箱体尾部的垃圾清理干净。在水流的冲击下,污水四散开来。“这样车辆上路后,污水滴漏的情况可以明显减少”。刘振涛说道。

   青岛路垃圾压缩转运站是城区垃圾吞吐量最大的一座转运站,每天处理垃圾200吨以上,夏天旅游旺季能达到250—260吨。“这个转运站一共有18个工作人员,全部每天4点开工,提前半小时调试灯光、机器,遇到节假日,晚上得加班到9点以后,日工作时间能达到16个小时。”刘振涛说。

   最忙碌的时候,由于特殊的作息时间,刘振涛经常连续几天与家里人见不着,长期的辛苦工作让妻子很心疼,有时还会悄悄落泪。“偶尔会难过,但该干的活不能不干。”说到这,50岁的汉子悄然放低了音调。

   

  

  “除夕夜,别人都在享受一家团圆,我们清理了8车垃圾。”

  没有谁愿意与垃圾和异味为伍,但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刘振涛几乎每天都会和垃圾打交道。在垃圾压缩转运站工作之前,他曾在垃圾清运公司工作了7年。

  垃圾清运的任务是将每个小区、路段的环卫垃圾桶或垃圾点的垃圾倾倒到清运车上,然后运到垃圾处理厂统一集中处理。“遇到节假日,垃圾会成倍增加,下班是没有时间点的,什么时候干完什么时候下班。”

   让刘振涛印象最深的是2005年除夕,当时,他负责日照五村、七村、城南小区等周边的垃圾清运,由于当地城中村较多,年前不少居民忙于摆摊做生意,直到除夕当天下午才会收摊回家清理卫生,这直接导致除夕夜垃圾堆放点的垃圾爆棚。

   当天下午,刘振涛和两位同事到达垃圾点时,“茫茫一片垃圾,堆成小山,傻眼了。”刘振涛这样形容当时的景象。

  怎么办?只能硬着头皮干,由于条件有限,所有的垃圾都需要用铁锹一下一下铲到车上。从天亮铲到天黑,刘振涛和同事铲了整整8车垃圾。干完时已接近晚上12点,伴着家家户户陆续响起的鞭炮声,刘振涛和同事带着满身疲惫完成了一天的工作。

   “最希望除夕夜能与家人过个团圆年。”这是刘振涛的愿望。

   

  

  “干环卫这一行,就得吃得了苦,忍得了脏,受得了累。”

   常年的艰苦工作,磨练了刘振涛热情的工作态度和乐观的心态,在刘振涛看来,城市卫生的干净整洁需要环卫工作各个环节的支撑,少了一环都不行。

   2012年,刘振涛在迎宾路上的环卫车辆修理厂工作,腊月二十七日下午6点,刘振涛正准备下班时,接到上级领导电话,“一部垃圾压缩车辆在开往黄山垃圾场的路上坏了,需要就地维修。”

   刘振涛和同事立刻驱车赶到现场,经过排查是变速箱出现问题。随后刘振涛马上返回修理厂带上了修理工具,再次回到车辆损坏现场。

   正值寒冬,当晚气温零下12度,刘振涛和同事在车底修理了整整四个小时。“冷啊,现在想起来都冷。”半夜12点,车辆终于修好,刘振涛和同事回到家已是凌晨。

   30年来,寒来暑往,无论在何种岗位,刘振涛丝毫不敢懈怠,也正因为其一贯的优异表现,刘振涛先后获得了山东省环卫劳动模范、市环卫三等功等各项荣誉。

   “荣誉不重要,把每一项工作做好才重要。”刘振涛说道。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崇敏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