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余热 奉献社会

2017年12月04日 10:06作者:来源:大众网

陈祖骥,男,1933年11月生,福建仙游人,原青岛大学高级实验师,现居住青岛市市南区八大湖街道泰州路社区。

  

  为幼儿园小朋友科普讲座

  人物简介

  陈祖骥,男,1933年11月生,福建仙游人,原青岛大学高级实验师,现居住青岛市市南区八大湖街道泰州路社区。

  事迹概述

  退休后,陈祖骥把家里积攒的装修下脚料和一些废旧物品加工成50多件科普仪器,再加上5O件生活小发明、70多篇科普文章以及一批科普影像资料,建成了一个“夕阳红科普大篷车”。之后他主动联系相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去做义务科普讲座。年过八旬的陈祖骥还应邀走进中央电视台《越战越勇》栏目,进行科普展示。10年来,他做了156次科普演讲,听众达4万余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2011年,陈祖骥被青岛市委、市政府授予“青岛市关心下一代教育突出贡献奖”;2017年3月,被青岛市市南区关工委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2017年11月被评为青岛市文明市民。

  事迹正文

  痴迷科普  建成“科普大篷车”

  陈祖骥退休前是青岛大学的高级实验师,教物理学专业的实验课,有30多年教龄,发表过部省级论文30多篇,他的重力型多功能震动仪通过国家教委鉴定并被批准为国家专利,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他的袖珍式颈椎牵引器以及退休后发明的护椎保健枕头,也获得了国家专利。作为一位学有专长的专家,陈祖骥有个夙愿,不能当改革开放的局外人,一定要设法把科普知识推广下去。退休后的一天,在五四广场散步的陈祖骥看到山东省科协的科普大篷车在做“科普表演”,他兴奋地发现这与自己一直在苦苦寻找的科普方式非常契合。回家后,陈祖骥立即把家中积攒的装修下脚料和其它一些废旧物品收拾出来,加工成一件件科普表演仪器,锯锯割割整整干了一年。期间,老伴看到他那股啥也不管不顾的痴迷劲头,埋怨他不好好过日子,气得搬出去住了四个月,最终还是怕累坏了老头子的身体,又搬回来继续照顾他的起居。经不断改进和补充,陈祖骥共制成50多件科普表演仪器,再加上5O件生活小发明、小窍门和70多篇科普文章,以及一批科普影像资料,建成了一个凝聚着心血的“科普大篷车”。

  坚持开课  “科普爷爷”备受欢迎

  “科普大篷车”建好后,陈祖骥带着推介书主动联系企事业单位、学校,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只求能有一个宣传科普的机会,但大都吃了闭门羹,不过他始终没有放弃,最终一所小学的领导有感于他义务宣传科普的痴情,邀请他去学校开科普讲座,事情总算有了进展。孩子们对地心引力的奥秘、太阳月亮的关系、同步卫星如何上天等知识的渴望,激励着这位老人,他用略带福建口音的普通话授课,理论联系实际,涉及力学、光学、电学、热学,包含天文、物理、地理、环境等多个学科,学生们听得很过瘾。自此,科普讲座一发而不可收。一次在青岛图书馆开课,两个大展厅、一个放映室,场面蔚为壮观。开课两天,有的人第一天自己听、看,第二天便领着孩子来听、看,大家热情很高,原计划下午四点结束,结果拖到五点还无法散场,有的家长留下电话,说下次再讲时请务必告知;另一次是在镇江路小学,一天讲演6场,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场130人,孩子们参与热情非常高,陈祖骥被孩子团团围住,这个要爷爷留电话、QQ号,那个要爷爷签名留念,听完了也不肯走;还有一所中学,礼堂不够大,将近1000名师生就坐在操场上听他的讲座……

  10年来,陈祖骥的科普讲座从幼儿园、中小学校扩展到街道,从市区延伸到县市,从青岛跨越到潍坊,从地方进入中央电视台,共去了114个单位,做了156次讲演,听众达4万余人。由于过度劳累,陈祖骥时感头晕,后被医院确诊为“多发性脑梗塞”,已发过两次病,但他仍未放弃科普讲座。青岛早报、青岛电视台等媒体都报道过陈祖骥的事迹,2016年11月30日,陈祖骥携夫人应邀走进中央电视台《越战越勇》栏目,进行他的科普表演,他坦言:“参加节目,名次不重要,对我来说,借这个平台宣传科普是我的最大愿望。”今年5月10日的半岛都市报以《八旬翁上央视“求关注”》为题,报道了他义务开办科普讲座的事迹。

  热爱环保  积极帮助困难群众

  近年来,陈祖骥把自己的近百篇科普文章收集起来,出版了《陈祖骥科普作品选》《每日一科普》两本书,其中把节约资源,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作为重要内容。他和老伴的退休金足够用,但家里都是把洗菜水集中起来冲马桶、洗拖把。他制作的100多个科普表演仪器和生活小发明,大都是用捡来的废品和装修下脚料做成的。陈祖骥经常看到楼下垃圾箱内有许多还能使用的物品:电壶、机械拖把、雨伞、手提包等,他便从垃圾箱里将这些东西挑拣出来,抽时间修好。近几年,他已经把修复的20多支拖把、20多把雨伞和10几个手提包送给社区居委会,分发给困难家庭使用。最近,他手里还有10多个旧拖把,待修好后再送去。陈祖骥经常对大家说:“钱是你自己的,资源是整个社会的,你有权花钱,但无权浪费资源”。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乐双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