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青州旗城历史的人

2018年03月02日 09:05作者:来源:大众网

今年已达88岁高龄的李凤琪,至今仍坚持著书立说、笔耕不辍,先后出版了《唐赛儿》《漂海记》《夜闯珊瑚潭》等多部作品,特别是在潜心研究青州旗城历史方面,他历经十年考察主编了长达40余万字并配有珍贵历史资料照片的长篇史话《青州旗城》,全面反映了青州旗城历史变迁和记录旗城满族的生活,弥补了中国民族区域史的一项空白,同时,也极大提升了青州的知名度。

  

  李凤琪,男,汉族,1930年1月生人,青州市文化局研究馆员。

  今年已达88岁高龄的李凤琪,至今仍坚持著书立说、笔耕不辍,先后出版了《唐赛儿》《漂海记》《夜闯珊瑚潭》等多部作品,特别是在潜心研究青州旗城历史方面,他历经十年考察主编了长达40余万字并配有珍贵历史资料照片的长篇史话《青州旗城》,全面反映了青州旗城历史变迁和记录旗城满族的生活,弥补了中国民族区域史的一项空白,同时,也极大提升了青州的知名度。

  1990年李凤琪离休,这一年发生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他在新华书店买到了一本《雍正传》,通过这本书他发现,清朝历史上原来还有这么一位鞠躬尽瘁为国操劳爱民如子的皇帝。第二件事是他结识了中央民族大学的赵展教授,赵展是著名的满学专家,从他那里,李凤琪发现以往关于旗城的一些传说与历史事实有很大出路。第三件事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青州博物馆看到了《江苏镇江府建立青州驻防忠烈祠碑》和青州旗城昭忠祠《显忠碑文》,这使他回想起了儿时记忆中西庙里那密密麻麻的烈士牌位,回想起了每年的七月十五,老人们在河边烧纸船祭奠亡灵时的情景。搞了几十年文学创作的他这时候突发奇想,他想把旗城的这段历史写成小说,于是他便决定去江苏镇江进行实地考查。

  当时镇江市正在搞“纪念镇江保卫战150周年”纪念活动,活动中人们痛斥英军的残暴,例数晚清政府的无能,但唯独对青州旗兵赞不绝口,当他们得知李凤琪就是青州旗兵的后人时,便热情地为他提供资料,并带他去焦山炮台等遗址参观,当走到“青州兵忠烈祠”遗址的时候,陪同人员介绍说:“原来这里有个《江苏镇江府建立青州驻防忠烈祠碑》,可惜在战乱年代毁灭了。”李凤琪激动地说:“我们那里有啊!”原来,当年镇江府一共制了两个《江苏镇江府建立青州驻防忠烈祠碑》,一个留在当地,另一个送到了青州。

  这次的镇江之行对李凤琪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震憾,他忽然间发现,晚清政府的无能,并不代表以前的清朝政府也无能,晚清政府的无能,并不代表满人无能,镇江人对他的热情接待,说明汉族同胞并没拿他当外人,满汉一家,他们痛恨清庭,但绝没有半点瞧不起满人的意思,且看《江苏镇江府建立青州驻防忠烈祠碑》:“独青州兵奋勇格杀,至血积刀柄,滑不可持,犹大呼杀贼。”青州兵血洒镇江只是为了满人?他们是为国捐躯!鸦片战争中满清政府战败,但中华儿女的血性犹存!

  回到青州以后李凤琪再次修定了自己的创作目标,他要放弃自己所熟悉的文学领域,潜心研究青州旗城的历史。当时北城还有十几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李凤琪便挨家走访,并寄书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四处寻访旗城故人,一次次的跑北京去上海,请教满学专家,查找宫庭档案,收集有关青州旗城的各种历史资料,查阅了近乎海量的文献书籍,先后采访过数百人,北京故宫档案馆、山东省图书馆、青州市档案馆、青州市图书馆、青州市博物馆等遍布了他的足迹,经过整整十年的详细考察,1999年9月,一部由他执笔主编的、全面反映青州旗城历史变迁和旗城满族生活的长达40余万字并配有珍贵历史资料照片的长篇史话《青州旗城》终于面世了!这本书一经出版就立刻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人们惊奇地发现,本以为早就灭迹的清代90余处驻防城,在青州的这一处竟然被较为完整的保存了下来,一时间国内外研究满族历史的学者纷纷来信来访,直到现在他们仍与李凤琪保持着联系。

  由于无法确定的原因,最近几年他手一直抖得厉害,可他从事旗城历史研究多年,是这方面公认的专家和权威人物,很多国内外的知名学者经常找上门来,还有众多报刊、杂志的约稿,为此他又不得不坚持写作。儿女们心疼父亲,就给他买了一部电脑,装上了个“麦克风输入法”,这样基本上解决了打字的问题。但麦克风并不万能,经常出现错别字,还是需要手动修改,于是就又加装了个“手写输入法”,遇到那些笔划复杂的,有时候要反复多次,很长时间才能改正一个字。

  每每提到青州旗城,李凤琪总会这样说:“青州旗城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做为一个受党教育和培养多年的文艺工作者,我有义务、责任把这一切记录下来,传给后人”。《青州旗城》的问世,把青州带出了山东、带出了中国,成了青州面向世界的一扇窗户。中国社科院博士生导师、近代史研究员刘小萌先生在《满族研究》上发表评论,说《青州旗城》弥补了民族区域史的一项空白。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乐双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