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索:

刘吉传:让乡亲们不再看天吃饭

2012-04-06 11:14:00     作者:    来源: 大众网--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这座拦水大坝,是郯城县红花镇联伍村村民刘吉传自掏腰包修建的。如今,大坝雨季蓄水,旱季开闸,让联伍村村民摆脱了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生活。
     □ 本报记者 赵琳
  从郯城县红花镇出来一路向南,过了马陵山,就会看到一汪碧绿的池塘。一座横亘于两山之间的拦水大坝牢牢“锁”住了这汪绿色。
  这座拦水大坝,是郯城县红花镇联伍村村民刘吉传自掏腰包修建的。如今,大坝雨季蓄水,旱季开闸,让联伍村村民摆脱了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生活。
  一个年近六十的农民,平时靠电气焊加工攒下来的积蓄,全部奉献出来修建水库供村民免费使用。3月31日,记者在大坝上见到刘吉传,他说,修水库一开始是为了完成父母夙愿,后来看到乡亲们受益,觉得花再多钱也值了。
  50年前,刘吉传的父亲、时任联伍村党支部书记的刘开亮为解决农业生产用水难题,带领村民奋战一年,在马陵山的山涧里筑坝建造水库。就在大坝竣工前夕,山洪暴发,刘开亮到坝上开闸泄洪,不幸殉职。此后,刘吉传的母亲又加入到修坝的队伍,但由于当时人力有限、技术力量薄弱,水库建成后无法正常蓄水。两度修建水库都未能如愿,成了父母心中永远的遗憾,也深深刺痛了刘吉传的心。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在山上建成水库。
  说干就干。刘吉传请来了县里的水利专家和技术人员,经过精密测量和勘探,最终定位在一个30多米深的峡谷里建坝。2005年3月16日,大坝正式动工。
  没想到,动工第一天就发生了意外。由于山高路远,驾驶打眼机的工人连人带车翻到了山边的干塘里。虽然人无大碍,但工人再也不愿干了。困难接踵而来:沙料石料几天就涨次价,麦收农忙季节劳动力也变得紧张起来,下雨天生怕雨水冲了坝基、淹了器具。
  “压力再大,也得咬牙坚持下去。”山路迂回盘旋、崎岖不平,运送建材物料的车只能开到山脚下,刘吉传只好和工人们用手推车一点点往山上转。一天下来,山上山下穿梭往返二十多个来回,胶鞋磨破了底,脚掌磨出了泡,晚上躺下来,浑身像散了架一样。进入施工期后,资金难题又压了过来。先期筹措的十几万元已所剩无几。刘吉传硬着头皮跑遍了亲戚朋友,“多的借几千块,少的只借了40多块。最后,从信用社贷了20万元,总算保证了工期。”
  6月中旬,正当坝体浇灌进入关键时期,家中传来了刘吉传80多岁的老母亲病危的消息。眼看老人家快不行了,刘吉传的大儿子哭着跑上山来,求他回去看看,刘吉传哽咽着说:“好好照看奶奶,大坝一浇灌完我就回家。”最终他没能和母亲见上最后一面。当坝体浇灌完他赶到家时,母亲已永远闭上了眼睛……
  从建坝开始,刘吉传就把家安在了山上。水库建成后,他有了自己的打算,“水库里养鱼,山坡上种花种树,搞一体化养殖,不出五年,山上林果飘香、鸡肥鸭壮,贷款肯定还得上。”大坝建成后,遇到干旱天气,刘吉传就会放水为乡亲们浇地。去冬今春,临沂市遭受百年不遇的干旱。看到乡亲们干涸的土地,他再次无偿放水为乡亲们浇地。他说,4月份种花生,如果还不下雨,会再开闸放水。“我修这个大坝不是为我自己,就是想把水蓄起来,让乡亲们不再看天吃饭。”
  如今,坝边的果树开始挂果,水库里养满了鱼。刘吉传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等还完了款,有了积蓄,就开始水库二期工程,把大坝加高、加长,实现蓄水50万立方米。刘吉传说,“我会一直坚持下去。我累倒了,也会让儿孙们接着干下去。”
余梁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