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索:

“当代好人”频现折射雷锋精神在中国薪火相传

2012-02-29 16:20:00     作者: 刘宝森、钱荣    来源: 人民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雷锋精神 雷锋日记 践行 时代背景 学习活动
[提要] 雷锋生前称战友刘成德是他“永远学习的榜样”,但50年来刘成德逢人必说:“雷锋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他的精神是我行动的指南。雷锋上世纪四十年代生于湖南一个农民家庭,22岁在部队执行任务时不幸殉职,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刻苦钻研的精神在中国影响了几代人。

  新华网济南2月28日电(记者刘宝森、钱荣)雷锋生前称战友刘成德是他“永远学习的榜样”,但50年来刘成德逢人必说:“雷锋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他的精神是我行动的指南。”

  今年是雷锋殉职50周年、中国老一辈领导者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9周年。这位有幸得到过雷锋亲笔赠言、现今居于山东济南长清区薛庄村的老人以雷锋为做人标杆,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扶危济困、关爱青少年,在默默无闻中走过了半个世纪。

  时光流转,刘成德说,50年来雷锋精神虽经历了社会变迁的冲击,但是在无数个以传播和践行雷锋精神为己任的爱心人士的感召下,他的精神薪火相传,成为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之一。

  雷锋上世纪四十年代生于湖南一个农民家庭,22岁在部队执行任务时不幸殉职,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刻苦钻研的精神在中国影响了几代人。

  并不是每个人都像刘成德一样,有着与雷锋共事的幸运,但却与他共同分享着雷锋精神。与早年的宣传到自觉践行,中国雷锋式的善举不断涌现。时代在发展,这些善举也赋予了雷锋精神新的内涵。

  从家喻户晓的“雷锋传人”郭明义到坚持39年续写雷锋日记的北京雷锋小学学生,一批被视为“雷锋精神”的传承和践行者中,有与雷锋同时代的人,也出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身影。

  人称“送水哥”的河南郑州市民李老发3年来坚持送水为农民工解渴;杭州市民吴菊萍伸开双臂,接住从10层楼上坠落的女童,人称“最美妈妈”;年仅24岁的山东龙口女孩刁娜路遇车祸重伤者,只身挡车救人,右腿被车撞伤;湖北孝感学院90后学生田强为拯救12岁男孩东东的生命,毅然选择“弃考捐髓”……

  仍在家养伤的刁娜说,好心人也许不会因为想到雷锋才去帮助别人,但这个时代需要提倡雷锋精神,人们互助互爱社会才能更美好,可喜的是,好人很多。

  雷锋精神符合中国人传统的价值取向,这是其得以传承的思想基础。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说,雷锋精神之所以能够薪火相传,正是因为雷锋所做的事“人皆可为,人皆需要”。

  与刘成德同在济南的60岁的柳毓富曾是济南一家丝线厂的厂长,从1984年收养第一个孤儿起,近30年来,她收养了四名孤儿、三名残疾人,帮助过的人不计其数。2006年退休之后,柳毓富开设了一家小旅馆,所得收入也基本用于帮助有困难的人。为此她被冠以“济南好人”“平民慈善家”等一系列称呼。

  柳毓富说:“每做一件好事,我就会感觉自己年轻了一岁,心里特别满足。”

  “儒家文化提倡‘与人为善’、和谐友爱。”王忠武说,“雷锋精神最初的传播有着深厚时代背景,但不论时代怎么变化,国家和社会都需要一种人文精神,而这种精神的核心就是关心和帮助别人。”

  王忠武认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人的自我意识增强了,但正是因为如此,才更加需要关怀,渴望奉献。“时代在变,人们不可能回到雷锋的年代,也不可能完全效仿雷锋,但只要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不变,雷锋精神就会永存。”他说,倡导雷锋精神也应与时俱进,适应形势变化。

  “上了大学,虽然学雷锋已很少被我们挂在嘴边,但学校里的很多活动都是在学雷锋,比如做义工、做志愿者、参与公益社团活动等。”在山东一所高校就读的大学生小孔说,“我认为不一定非要把雷锋当作唯一的偶像去效仿,只要是奉献爱心、乐于助人的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去年10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按照中宣部最新安排,学雷锋活动将落实到城乡基层以及覆盖到各类群体。

  每一次询问刘成德是什么让他坚持向雷锋学习的,都将他对雷锋的记忆拉回至50年前。在1962年2月召开的“沈阳军区首届团代会”上,雷锋亲笔给早年因舍身跳海救人的刘成德留言“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至今这个记录本仍然被老人珍藏着。

  “雷锋给我的留言,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如今70多岁的刘成德说,“只要我还能动,只要活着一天,就要像雷锋那样做一天好事。帮助邻居,关注学生,助人为乐。我愿意干这些‘傻’事。”

  (来源:新华网)

余梁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