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推送2021年11月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公示

2021年10月25日 17:07作者:来源:山东省文明办

拟推送2021年11月中国好人榜

候选人公示

  根据“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相关要求,经基层推荐、群众投票和专家综合评审,省文明办拟推送8名2021年11月“中国好人榜”山东省候选人,现予以公示。

  公示时间:10月25日至10月29日

  联系电话:0531-51775174

  电子邮箱:sdhrmzzx@163.com。

山东省文明办

2021年10月25日

候选人事迹

王春元

  王春元,男,1962年12月出生,山东滕州人,中共党员,滕州市志愿者协会会长。王春元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事业,多年来,他走进敬老院与160位敬老院老人结缘,为58名留守儿童、彩虹宝宝送去长期关爱,热心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志愿服务,放弃春节休假组织开展疫情防控,用自己的爱心带领志愿者们谱写奉献的乐章,传唱爱的故事。

  发现爱——他敢于有梦,整合资源注册成立滕州市志愿者协会

  王春元于2014年7月创办了滕州市首个公益社会团体——滕州市志愿者协会,见证了滕州市志愿者从无到有、从松散到规范管理、从薄弱到强大的发展过程,为建设文明滕州、品质新滕州以及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他每周召开例会集思广益想办法,每月动员志愿者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确保在活动中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行动力。

  表达爱——他勇于追梦,在每一次的志愿服务中汇聚爱的力量

  2017年以来,王春元用自己的微博之力资助了13名贫困学生,并主动发起所在志愿者协会的阳光助学活动,每年资助贫困学子实现大学梦人数8至10名,助学金每人5000元,目前已发放助学款18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36人次。同时,他长期结对帮扶全市乡镇彩虹村宝宝52人,经常为他们送上生活与学习用品,并通过志愿者群捐助募集资金助学金累计14600元。每年重阳节王春元都会到敬老院,把党和社会的温暖带到老人心间,目前他的足迹遍布全市各个乡镇,给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送去急需物资与礼品,帮老人包饺子、打扫卫生,陪敬老院的老人一起度过圆圆满满的佳节,温馨的气氛使老人们倍感幸福和满足。这些爱心活动得到了老人的一致好评,也引起了相关媒体的关注。此外,王春元还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普及科学、健康、文明、环保等理念,在滕州市弘道公园设立志愿者服务点,他每周都到弘道公园参与志愿者服务,为快递小哥、环卫工人以及过往群众提供饮用水、打气筒、应急药物提供等服务。

  传递爱——他勤于圆梦,面对困难和质疑他义无反顾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势凶猛,很快就蔓延至全国各地。在疫情到来之时,王春元积极组织带领志愿者舍弃与家人团聚的时光,到处奔波联系滕州小区物业,检查过往人员车辆、测量体温、针对新返沪人员进行信息登记,从最初服务的2个小区到后来的16个小区,这一干就是整整数十天。有一次王春元执勤的时候,一个小女孩走到值守的卡口平台处向他敬了一个标准的少先队礼,接着一边鞠躬一边大声说:“叔叔,你们辛苦了,谢谢您们!”小姑娘的这个举动感动了王春元和在场的所有志愿者,他们的付出换来了居民的支持与理解,主动为他们送来热水和食物……在王春元的努力下,他服务的近16个社区无一例确诊患者。

  多年来,王春元用自己的爱心带领志愿者去谱写奉献的乐章,用心灵去传唱爱的故事,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旗帜下,用行动去诠释美好和谐的社会。在他的带领下,滕州市志愿者协会开展的各项志愿服务活动被山东电视台、枣庄日报、滕州日报、中国旅游时报等各级媒体关注报道,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冯岗岗

  冯岗岗 ,男,回族,1989年9月出生,滨州市无棣县车王镇五营后村村民。冯岗岗运货途中发现一个农舍失火,他赶紧下车冲进火海救火。在转移废旧灭火器时灭火器因高温爆炸,飞起的碎片击中了冯岗岗要害,不幸牺牲。2021年10月入选“山东好人之星”。

  毫不犹豫冲进火海控制火势

  2020年12月18日,冯岗岗运货途中发现村头一个农舍失火,他赶紧下车,连外套都没来得及穿就冲进火海,查看是否有人受困,确定无人后,又急忙从火海里为老乡抢运货物。在他的带领下,附近村民迅速加入到救火和抢运货物的行列中。“小伙子,你先出去休息休息,看你脸上都烧伤了。”救火的群众们看他衣服都被烧坏了,脸上焦黑黑的,纷纷劝他。“我没事,不能让火继续烧了,再烧到旁边房子损失就更大了!”冯岗岗坚定地说。因为刮着大风,灭火变得十分困难,他一桶一桶的提着冰凉的水,不顾自己身上、脸上的烧伤,始终冲在火势最旺的前方。

  为保护群众搬离灭火器而受伤牺牲

  冯岗岗奋不顾身的精神也感染了其他的群众,终于,在群众的齐心努力下,清理出了一个隔离带,阻断了火势的蔓延,保护了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就在这时,冯岗岗发现农舍墙边堆积着几个废旧灭火器,“这几个灭火器不能用了,放在这里,炸了可就麻烦了,你们往后退退,我把他们转移出去”冯岗岗一边对老乡们说着,一边冲上去转移灭火器。正在此时,废旧灭火器因高温爆炸,飞起的碎片击中了冯岗岗要害。这个好小伙儿因伤势过重,献出了年轻的宝贵生命。

  生前乐于助人受村民点赞

  冯岗岗生前勤奋肯干,总是帮邻居们做这做那,把“帮把手,应该的,多大点事啊”挂在嘴边上,村民提起他来都是赞不绝口。

  疫情期间,他积极捐款捐物,与村民一起携手共过难关,他也是村内的防疫志愿者,配合村班子耐心做好村内外人员管控和劝返工作,为了让别人多休息一会,他总是申请晚上值班,寒冬腊月,他在村口值班的身影总是分外坚毅。他还是“五营回民连”的一员,每月与爱心人士一起走访慰问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给五营敬老院捐款捐物。也正是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点一滴中,见义勇为的精神悄然成型,推动他在紧要关头勇敢无畏地挺身而出。

  “太可惜!太心痛!岗岗永远是我们五营人民的骄傲,是我们车王人民的自豪!”五营后村村支部书记杨增亮说。“岗岗啊,唉……太年轻了,太年轻了,他就是这么一个好孩子啊。”五营后村村民从恩德没等说完,泪已先流。

吴文波

  吴文波,男,1973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小铁佛村原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14年11月至2021年4月任职期间,吴文波坚守为民情怀,真抓实干,创新思路,着力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提升村民收入水平,丰富村民精神生活,趟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打造了美丽乡村的“小铁样板”。 2021年10月入选“山东好人榜”。

  塑造美丽乡村的“小铁风貌”

  小铁佛村坐落于淄河东岸,距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政府6公里,现有185户、605人,党员34名。走进村子,大街小巷干净整洁,绿树、红花、翠竹掩映着洁白的墙壁景色宜人;栩栩如生的壁画、文化墙随处可见,处处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美丽的小铁佛村,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村”“省级卫生村”。

  如今秀丽如画的小铁佛村,曾经深受“脏乱差”的困扰,村里很多荒地堆满了枯木树枝和生活垃圾,村民走路都需要绕道。为了让村民们先从生活环境上提升幸福指数,吴文波带领村“两委”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改造。道路硬化、村庄亮化、游园修建、绿化提升、立面治理,小铁佛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曾经的荒地摇身一变成了大气的文化广场。吴文波还在村内设置了许多健身器材,基本上一百米就能见到一处,成为村民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

  开拓乡村振兴的“小铁模式”

  村民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吴文波又开始着手提升村民们的生活质量。2016年,小铁佛村提前完成贫困人口脱贫任务,绝对贫困基本消除,率先迈入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探索有效缓解相对贫困新路径的“后扶贫时代”,带领村民实现由“脱贫”向“致富”的飞跃。2018年以来,吴文波带领小铁佛村村民悉心谋划、多措并举,努力发展壮大小铁佛村集体经济,逐渐摸索出了一条“以销定产”的蔬菜生产销售新思路。

  小铁佛村通过与淄博于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以销定产”,在最大程度上帮助村民规避投入风险,也让蔬菜的销路有了保障。为充分发挥小铁佛村在蔬菜种植方面的优势,吴文波以“休闲农业”为切入点,协调流转土地300亩,规划建设了铁佛休闲农业综合体。该项目新建高标准现代化蔬菜大棚4个,建设以手工馒头、煎饼加工及五谷杂粮面粉生产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作坊,配套适季蔬菜、林果种植基地200亩,还有以田园特色为主题的农家餐厅、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200米景观带、全长180米的贾思勰农耕文化体验长廊,并将通过休闲农业带动乡村休闲旅游,形成以研学体验、观光采摘、餐饮娱乐、休闲民宿为一体的农业综合体项目,村民可以通过土地、资金入股或企业购买村内服务等多种形式参与分红,村集体经济实现从无到有。

  在吴文波的努力下,小铁佛村还与光伏公司合作建设了光伏村项目。光伏公司承担全部光伏板安装费用,村民只出租屋顶,每年获得租金。光伏板最长使用寿命30年,运行10年后免费赠送给各户。通过光伏村项目,村集体和村民可获得长期收益,有效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发展。

  打造美丽乡村的“小铁样板”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吴文波带领全体村民完成了村南、村西垃圾沟的清理,整治了村内空闲院落25处、房屋70间,新建小铁佛村贾思勰广场和乡村记忆馆广场。硬化村南至皇城西路全长970米的南进村路,对全村3条大街和17条胡同全部进行了清理和绿化补植,全村实现了“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全覆盖。2017年6月24日,皇城镇小铁佛村作为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点,一跃成为全国美丽乡村的典范,来自全国各地参观学习的团队络绎不绝。

  作为小铁佛村美丽乡村建设曾经的“设计师”,吴文波组织兴建的“乡村记忆馆”极具情怀,这里陈列的每一个老物件,都是小铁佛村生产生活、民风民俗、乡村变迁的记录和见证。谈到建设“乡村记忆馆”的初衷,吴文波说,“对于那些一辈子没有离开过村庄的人来说,这里就是他们的全部。为了他们,一定要把‘乡村记忆馆’建设好,保护村庄的历史和过往,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把乡愁留在人们的心里。”

于智国

  于智国,男,1948年12月生,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崮山镇岭后村村民。他少言寡语,甚至从外表上看有些弱不禁风,但就是这样一副看似柔弱的肩膀,硬是扛起了常年悉心照顾瘫痪妻子、尽心抚养一对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女的重担,他用最憨厚朴实的举动叙写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让亲情更近、“家”的味道更浓了。

  妻子瘫痪,他无怨无悔地陪伴

  1986年,于智国与邹积华结为夫妻。在这之前,邹积华曾有过婚史,后因丈夫去世在别人的撮合下又嫁给了于智国。实际上在和于智国结婚前,邹积华就经常会觉得膝盖疼,走路吃力很不方便。结婚后,于智国心疼妻子就带着她到处去治疗,市立医院、文登整骨医院等各大医院都跑遍了,抽积液、打吊瓶等各种方法都试过,都没效果。一开始邹积华还能拄着拐杖慢慢走,到了2006年邹积华下半身就瘫痪不能动了。作为一家之主,同时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工作和生活,于智国毫无怨言挑起了照顾妻子生活起居的重担,到现在已经15年了。于智国常说:“邹积华是我的妻子,我没有理由不照顾她。”

  生活挑战,他迎难而上一一克服

  在妻子邹积华病倒前,家里的事基本不用于智国操心。可妻子这一病,光做饭就难坏了于智国。为了让妻子吃上可口的饭菜,于智国没少耐心地向邻居们请教,刚开始他做一顿简单的饭要一两个小时,现在蒸馒头、包饺子、擀面条样样都不在话下。妻子最爱吃的是苦菜片汤,于智国一有空就去挖点苦菜,然后回到家剁的细细的加到片汤里喂给妻子吃,每次等到于智国吃饭的时候饭菜都凉了。“老于一开始做的饭我都难以下咽,现在什么都会做,都合我的口味。”一提到丈夫,邹积华脸上溢满了幸福。

  邹积华以前有每天洗脚的习惯,但病后的邹积华全身关节变形,每次洗脚于智国都要小心翼翼。整个过程,每一步都得“缓慢轻柔”,稍不注意妻子就会疼。每次洗完两只脚基本上将近1个小时,忙完后于智国都是满头大汗。

  邹积华病倒后长期需要药物治疗,每年需要一大笔开销,于智国在照顾好妻子的同时,还要想办法挣钱。考虑到妻子的手指扭曲变形不能打电话,担心她有需要又不能及时联系自己的情况,他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找了些打零工的活干,这样在休息的间隙,他可以赶紧跑回家照看一下妻子。村里的人都说,不管什么时候看见于智国都是行色匆匆。因为担心妻子,于智国不管是在地里干活还是外出打零工,每次出去的时间都不会超过3个小时,就赶紧回家看一下。

  在孩子眼里,他就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邹积华再嫁于智国前与前夫育有一对年纪尚幼的儿女,婚后,于智国把两个孩子视如己出。他说,孩子们从到家里来就懂事听话,喊自己“爸爸”。于智国夫妻二人吃苦耐劳省吃俭用,虽然没有让儿女过上大富大贵的生活,但日子过得非常幸福和谐。于智国从来不舍得打骂孩子,有时候还跟着一起“挨打受罚”。有一次两个孩子因一件小事把妻子邹积华惹恼了,邹积华拿起笤帚就打,于智国立马跑到孩子身边紧紧护住孩子,笤帚顺势打在了于智国的身上。事后,妻子问他为什么这么傻,于智国说,我是孩子的父亲,孩子犯错他也有责任。其实,他是舍不得孩子受委屈,打在孩子身上却疼在自己心里。

  如今,一对儿女也都成家立业了,他们把于智国当作自己的亲生父亲来看待,对父母都十分孝顺。虽然两个孩子生活也不是很富裕,但是他们对父亲的爱从不吝啬,于智国爱吃的糕点、鸡肉从来不断,还经常买些补品给他补充营养。邻居们都说:“老于这辈子为了这个家吃了不少苦,现在他也该享享福了!”

  俗话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现在,于智国和邹积华成为了村里有名的模范夫妻,村民们都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很多人都被夫妻俩这种相守相依的情感所感动。

韩桂云

  韩桂云,女,1951年11月12日出生,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河套街道潮海东社区居民。她把两个不幸的家庭重组成一个温馨的小家,让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相处得情同手足,她与公公婆婆和睦相处,和丈夫患难与共拉扯三个孩子长大成才……三十多年来,韩桂云做的点点滴滴被大家看在眼里、佩服在心底,成了乡里乡亲公认的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她曾获山东好人等荣誉称号。

  用爱撑起半边天。35年前,韩桂云和河套街道潮海东社区的徐显忠重组了家庭,韩桂云带着一个儿子,徐显忠与前妻有两个女儿,组成新家庭后,韩桂云成了三个孩子的妈妈。在那个年代,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没有稳定的收入,还要养活三个孩子,尤其要当好两个闺女的“后妈”,韩桂云身上扛着的是难以言说的压力。韩桂云刚进门的时候,儿子和大闺女10岁,小闺女8岁。”到新家的第一件事,韩桂云就是给两个闺女除虱子,由于卫生条件不好,再加上丈夫徐显忠生活过得粗糙,两个闺女满头的虱子,衣服上也有,韩桂云一边除虱子一边心疼得掉眼泪。

  超越血缘的母爱。虽然物质条件不那么好,但自打组建了新家,韩桂云就把三个孩子当成了自己心头的宝贝,料理家务、补贴家用,把这个并不富裕的小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对三个孩子更是呵护有加。三个孩子一个妈,一碗水怎么能平均分成三份?都说“后妈”难当,所以韩桂云平时吃的穿的尽量先满足两个女孩子,不知不觉对儿子的关心就少了些。有一次,两个女儿感冒发烧,韩桂云赶忙请了大夫到家里,“大夫给俩闺女量了体温,37℃多,说没大碍,不要紧,反倒是没注意到,儿子已经烧到了39℃,大夫说得赶紧打针”。“不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你怎么就能对那俩孩子那么好?”不止一次,有人这么问韩桂云,韩桂云的回答很简单,“虽然没有血缘,但孩子喊我一声妈,我就有这个责任对她们好。”

  爱的经营阳光温暖。古稀之年的韩桂云,回忆起以往的艰苦岁月,常常会感慨,“真不知道当年是怎么熬过来的,真没想到还能过上现在这样的好日子!”最难的时候,韩桂云也偷偷抹过泪,但她从没后悔过选择当三个孩子的妈。闺女有时候逗她,夸张地喊声“亲妈”,她会笑得合不拢嘴,觉得几十年的辛劳都值得了。逢年过节,儿女们会拎上大包小包,带着孙辈们来看望韩桂云老两口,一大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她就是我们的亲娘!是她的到来,才真切地让我们感受到了歌词当中所写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即便我们没有血缘关系,可她给了我们超越血缘的浓浓母爱,丝毫不差。”这是韩桂云两个女儿这么多年来的真情流露,也是对这位“后妈”最大的肯定,女儿们围坐在韩桂云身旁,握着母亲饱经沧桑的手,三人热泪盈眶。

杨华东

  杨华东,男,汉族,1979年3月生,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司马镇杨马村村民。2021年“五一”小长假,杨华东带着一家四口前往豫西大峡谷景区游玩。这一次再寻常不过的旅行,却因为杨华东奋不顾身挽救了两条生命,多了一层特殊的意义。2021年10月杨华东被评为山东好人。

  老人失足落入水中,山东好汉出手相救

  “快来人!快救人!有人掉水里了!”当杨华东一行人来到景区大瀑布时,一阵阵急切的呼救格外醒目,也打破了旅行的平静。听到呼救后,杨华东下意识地赶紧回头,发现一位老太太掉进了急流里。大声呼救的声音,正是来自老人的女儿。

  杨华东来不及多想,一边脱外套,一边快速奔向老人落水的地点,毫不犹豫跳进了水中。“由于水底石苔藓特别滑,我刚进水里就差一点滑倒在急流中。”杨华东回忆说。起初的救援并不顺利。当时景区气温偏低,刺骨的冰水让杨华东的身体渐渐不支,但他顾不上自己的安危,脑中想的只是赶快把老人救上去。

  老人女儿慌乱中落水,救援难度瞬间增大

  由于老人精神高度紧张,身体也被冻僵,一直不能有效配合杨华东的救援。岸上有人拿来了竹杆和棍子,尝试把杨华东和老人拉上岸,但都没有成功。此时,老人的女儿救母心切,慌乱之中突然跳到水里去救母亲。“跳下来我才发现,她并不会游泳,由于瀑布水流量大,水流湍急,随时有被冲走的危险。”

  因为老人和她女儿先后落水,救援难度陡然加大。时间正在一分一秒的过去,如果不赶紧采取有效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拼尽全力,终将母女救出

  这时,杨华东已经没有多少力气。他来不及细想,拼尽全力将老人的女儿抓住,把她托向岸边,等岸边的群众接应后,他又返回老人身边进行施救。当把落水老人艰难托到岸边时,杨华东已经筋疲力尽。其他游客见状,有的递木棍,有的拉衣服,这才齐心合力把杨华东和老人拉上了岸。

  母女两人被救上岸后,杨华东已经被冰冷的湖水冻的嘴唇发紫。稍作冷静后,他才感到手臂剧痛,原来是在水里划伤了。落水老人的另一个女儿拉着杨华东不停的感谢,极力要留下“英雄”的电话号码和微信,但杨华东却回绝了:“真不用,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遇到这种事,第一时间肯定是去救人,别的都不重要”。看到落水的母女二人都没什么大事,杨华东一家人就离开了。

  “他从水里出来后脸色发黄,我特别担心,两个孩子都吓哭了,还好是虚惊一场,平安的把两个人救了上来。回家的路上,我和孩子闲聊他们父亲救人时的情景,孩子们直说爸爸是他们心中的英雄,说的老杨都不好意思了,哈哈!”事后杨华东的妻子回忆说。杨华东见义勇为的举动让妻子心中同样十分温暖,毕竟这是两条鲜活的生命,任何付出都是值得的。

  据杨马村村民们介绍,这已经不是杨华东第一次跳水救人。他十几岁时,和小伙伴们在村旁河里玩耍,一个小伙伴因不会游泳险些遇难,是年少的杨华东挺身而出挽救了一条年轻的生命。

  杨华东在景区救人的事迹深深感动了当时在场的所有人。为表达感谢之情,景区特地发来感谢信。信中这样说:“您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是您多年良好修养的积淀,您为社会传递了正能量,是金乡人民的骄傲,是山东人民的骄傲!”接到这封信,杨华东却觉得不好意思:“我做的就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是人的本能。我觉得,社会需要这样的‘本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点爱心,社会大家庭就会更加温暖,正能量才能不断壮大,这不正是老百姓心中安居乐业的模样吗。”这件事被今日金乡等媒体广泛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李秀菊

  李秀菊,女,1942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泰山区泰前街道圣华社区居民。李秀菊老人是一位孝老爱亲的优秀榜样,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孝的传承,悉心照顾卧床的百岁母亲、尽心教育子女、资助困难学生,用爱心温暖亲人,以言行诠释新时代尊老爱亲含义。2021年10月入选“山东好人榜”。

  孝敬百岁母亲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在泰前街道圣华社区圣地公寓B座南区一楼西户,时常会响起美妙的红歌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很难让人想到唱歌的人是一位卧床三年的百岁老人与已经79岁的女儿李秀菊。“孩子们都特别孝顺,家里老人卧床好几年了,照顾得特别好。”小区里的居民说起李秀菊一家满是夸赞。

  善良、勤劳、孝顺……79岁的李秀菊说起母亲对自己的影响,这样概括道。李秀菊的母亲王传芳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大字不识几个,但却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们一生善良、孝顺、有爱。“从小母亲就把家里的每个人都照顾得特别好,在那个不宽裕的年代里,我们的衣服虽然有补丁却也都干净整洁。”李秀菊说。在她眼里母亲王传芳就是典型的东方女性、贤妻良母,一辈子勤勤恳恳,从未与任何人红过脸,从未让家里老人生一次气,因为母亲王传芳的精打细算,家里不仅没有缺吃少喝,还多少有剩余,这让她和妹妹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虽然李秀菊自己已经79岁,但在对母亲王传芳的照顾上,她一直亲力亲为。因母亲现在只能吃流食,怕母亲营养跟不上,她每次都用近10种不同的蔬菜加上面条、馒头等主食磨成糊糊喂给母亲。因老人身体瘦弱,卧床后怕长褥疮,除了定时的翻身、擦洗等卫生习惯外,李秀菊在母亲的床上铺了近十层垫子,在李秀菊与家人的精心照顾下,王传芳卧床三年没有生过一次褥疮。

  传承优良家风

  李秀菊退休前是一名幼儿园园长,其丈夫是一名中学校长,两个女儿现在也都是老师。说起对女儿们的教育,李秀菊笑着说,她深得母亲真传,从不会站在家长的角度和孩子说教,而是通过实际行动影响孩子。通过这种无形的家风传承,他们的女儿不仅在工作上表现出色,在日常生活中也非常孝顺父母,敬爱长辈,让孝文化在家庭中不断传递。

  “不对母亲好,我自己良心都过不去,母亲太伟大了,对我们的影响太深了。”李秀菊说。为了让她和妹妹一家没有后顾之忧,母亲将4个外孙女都接到自己身边照顾,她总是和我们说只要工作好了,对国家有贡献了,她再累都值得。

  发扬传统奉献社会

  李秀菊老人在母亲的影响下,弘扬传统美德、积极奉献社会。在日常生活中,李秀菊经常义务清扫楼道,为小区内的公共座椅缝制棉垫,给小区内的居民提供了许多便利;她还时常前往福利院做公益,照顾孤寡老人,为他们打扫卫生、收拾屋子,让老人们感受到亲人的关怀;身为老师的她,心怀对学生的关切之情,经常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让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放弃学业……退休后的李秀菊用更多的时间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的人。

  “我是一名有着46年党龄的老党员,下一步我还将会把母亲身上的好传统继续发扬传承下去,为社会贡献一份老党员的绵薄之力。”李秀菊说。她继承了母亲的质朴、善良、孝顺、乐于奉献的优良品质,也践行着党员为民服务的宗旨,敬老爱亲、乐于助人、无私奉献,营造欢乐和睦的小家,也温暖着社会大家庭。

王志平

  王志平,男,1966年生,山东潍坊人,潍坊市寿光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副会长、寿光市善德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多年来,他热心公益活动,个人累计捐款60多万元,创建了善德公益团队,团队成员3000余人,遍布寿光市7个镇街区,每年开展公益活动600余场次,是掀起寿光志愿服务热潮的“公益先锋”。

  一腔热血,无私大爱书“善德”

  2016年,王志平发起成立公益团队——善德公益,组织志愿者为空巢、孤寡老人公益演出、免费理发,他们先后走进寿光市台头镇三座楼村、南兵村、纪台镇纪东村等80多个村,不仅为老人们送去精神慰藉,还配合寿光市传统文化中心在全市开展“孝心饺子宴”,如今,善德公益的7个分部,定向包靠着132名孤寡老人。

  2017年,王志平率先发起“广场文明行”活动,组织志愿者到市人民广场清理垃圾、劝导市民不文明行为,一时间,人山人海的人民广场成了公益的海洋。如今,活动一直持续,累计参加人次达4万余人。

  王志平还带领善德公益团队长期结对帮扶17名贫困儿童,为每个孩子配备了专门的代理家长,时刻关注孩子的生活、学习和心理健康,并在公益团队中为孩子们设立了专门的教育基金,根据受教育阶段的不同,对应5000元-16000元不等的基金金额。

  几年来,善德团队志愿者们先后开展了文明交通志愿行、“相守久久”“爱助事实孤儿”“传递蓝丝带”等公益项目,王志平和3000余善德人身体力行,传递着温情与力量。

  聚爱成海,共筑爱心文明寿光

  2018年、2019年,受台风影响,寿光市连续两年因降雨量大、地势低洼,出现严重内涝。2018年,王志平带领团队第一时间前往受灾地区抗灾救灾,捐赠物资20余万元;2019年,他提前谋划,做好充分准备,将2018年购买的49台抽水泵早早分给了菜农用于防汛排涝,又迅速购买了50台,第一时间组织志愿者到寿光市纪台镇帮助村民排涝、整理大棚,尽快恢复生产生活。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善德公益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参与村庄、小区执勤和巡逻,累计参与人数1300多人,4600多人次,志愿时长达32188.5小时。为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安全,王志平带领善德志愿者们购买了迷雾机12台,酒精400斤,积极参与住宅小区、学校等公共场所消杀工作,还为来寿务工人员捐赠口罩7000多个,总计折合16万余元,为全市复工复产工作贡献了一份力量。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从2017年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到2018年、2019年的抗洪抢险,再到2020年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在一次次的逆风而行中,王志平和团队志愿者们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难,用实际行动诠释和践行了志愿者的初心和使命。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带动一座城。目前,寿光市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志愿精神深入人心,4000多支志愿服务队、22万余名志愿者遍布城乡,助推城市文明生根结果。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琳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热点图片

>查看更多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