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李登海:勇于争先求突破 为国育种立新功

  李登海,男,1949年9月出生,1976年2月入党,现任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山东登海—先锋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主任,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八届、九届山东省委委员。多年来,他致力于玉米良种的培育、推广,为我国的玉米高产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紧凑型玉米育种之父”。先后荣获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玉米产业重大贡献奖、全国道德模范、全国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多次受到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一、勇攀高峰,潜心研究科学育种。李登海从1972年开始致力于玉米育种和高产栽培研究,40年如一日,刻苦攻关,在国内率先开展紧凑型玉米育种,现已选育出100多个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其中52个通过国家和有关省、市的审定,获得44项植物新品种权和11项专利,撰写发表了紧凑型玉米育种栽培及种子产业化方面的论文20余篇。多年来,李登海带领科研团队连续进行玉米高产栽培科研攻关,七次创造和刷新了我国夏玉米亩产纪录,两次刷新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2005年将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提高到1402.86公斤/亩,是全国当年玉米平均产量的4倍。他主持承担的“高产玉米新品种掖单13号的选育”、“玉米良种选育及其推广”、“山东省220万亩吨粮田科技开发”等13项科研课题先后获得省级和国家级科技奖项;主持选育的107自交系及掖单2号杂交种、478自交系及掖单13号和超级玉米自交系及系列杂交种,成为我国紧凑型玉米、紧凑大穗型玉米、超级玉米三个发展阶段三大创新历程的坐标。目前,李登海育出的超级玉米新品种具有1100公斤/亩以上的高产能力,具有超过目前对照品种在不同产量水平的增产能力,具有在玉米生长后期抗拒8-9级以上风力的抗倒伏能力。为开创中国玉米高产道路,他将继续努力创新,选育出更多更好的超级玉米新品种,力争在后半生再为国家增收1000亿公斤粮食。
  二、不遗余力,推广良种助民增收。李登海大胆突破,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创新,走进种子经营推广的大市场,承担起科学家和科技实业家两副重担,创立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吸纳了800多名农村富余劳力和下岗职工再就业,每年直接带动5万多农户增收。近年来,他抽调300多名专业人员,在全国各地设立800多个示范点,实行讲座、栽培、管理、观摩和种子征订等全程示范服务,全面提高了我国玉米种植水平。在登海种业,建有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知识培训基地,被确定为省党员干部教育基地,采取室内教学、现场观摩教学、远程教育教学等多种方式,向种植户讲授玉米种植技术,每年培训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达2万多人次。李登海还将具有高配合力的30多个紧凑型玉米骨干自交系,无偿地提供给了全国的农业院校和农业科研单位,以及社会上的育种单位和科研人员使用,推动了全国紧凑型玉米育种科研工作的发展。据国家农业部统计,“掖单”、“登海”玉米至今已在28个省(市、区)累计推广11亿多亩,直接增加社会经济效益1100多亿元。
  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回报社会。四十年一晃而过,李登海由一名普通农民化身为国内知名农业专家、上市公司老板,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无私奉献这些最淳朴的农民本色依然体现在他举手投足之间。在海南育种基地,他连续度过了30多个春节,克服孤寂、高温、蚊叮虫咬、瘴病煎熬,潜心育种,矢志不移。长期的超负荷工作,让他积劳成疾,引发脑血管梗塞,经过紧急抢救住院70多天才脱离危险。李登海从不随便多花一分钱,登海种业上市后,坐飞机他买的还是经济舱的最低打折票。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毛主席说‘节约每一个铜板,为了革命和战争事业。’而我们节约每一分钱,为的是科研创新,为的是开创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为的是为国家、为农民多出快出好品种,为的是为国为民多做贡献。”他认为保证科技创新是第一位的,这是头等大事,这是最大的爱国,多出科技成果是最大的奉献。从1978年原西由公社奖励的8块钱开始,到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500万,李登海将多年来获得的奖金全部存入专款帐户,并决定设立一个奖励基金,专门用来奖励“对开创中国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有贡献的人”。在创建了民营科研单位以后,累计投入科研经费两亿多元,其中95%以上是自筹资金。每年他都无偿将试验示范种子发送全国几百个科研单位,还将自己的“478”等自交系品种提供给其他育种专家。此外,李登海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李登海在第一时间召开公司中层以上领导会议,动员职工捐款捐物,累计为灾区捐款130多万元。当获悉灾区水稻田需要改种玉米时,李登海又通过农业部和科技部农村中心捐赠了适合当地种植的玉米良种17.7万公斤,折合人民币180多万元。为支持地方教育事业发展,企业投资修建了一所希望小学,为周围3个村庄孩子上学提供了一流的环境。
王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