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索:

林国华:繁荣发展特色文化 加快建设文化强市

2012-05-13 15:49:00     作者:    来源: 临沂宣传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文化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特色文化
[提要] 近年来,临沂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经济文化强市建设目标,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软实力有了显著提升,城市文化形象焕然一新。

临沂传统手工艺品(资料图)

文化广场(资料图)

    林国华:繁荣发展特色文化 加快建设文化强市
  近年来,临沂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经济文化强市建设目标,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软实力有了显著提升,城市文化形象焕然一新。
  解放思想,多措并举,着力凝聚文化强市建设共识。临沂是文化大市,文化资源富集,文化基础厚实,有着文化繁荣发展的肥沃土壤。围绕如何把潜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发展优势、提升城市形象和整体实力这一重大发展课题,市委、市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以大文化的理念凝聚起全社会共识,形成了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在发展部署上,连续开展了以文化改革发展为主体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树立了抓文化就是抓发展、抓民生的理念;在全省率先召开了文化产业发展动员大会,提出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在全省率先确立了文化立市思想,提出了着力打造古今文化相辉映的文化名市目标;去年,又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市、实现"六个显著提升"的发展目标,着力建设鲁南苏北区域性文化中心。在扶持引导上,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的指导意见》、《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文化名市建设实施纲要》、《关于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艺术创作专项资金、沂蒙文化英才专项资金等,营造了引导文化发展,扶持文化建设的优良环境。在组织领导上,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37个市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常委会定期听取文化改革发展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市政府把重点文化建设项目列入为民工程,实行项目分工负责制,每位市级领导联系2至3个项目;人大、政协每年视察文化建设,形成了协同推进的文化建设组织领导机制。在督导考核上,把文化改革发展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任务,与经济工作一起规划、一起实施、一起考核,不断加大地区科学发展考评体系中有关文化改革发展的权重,把文化发展的成效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和考核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锐意改革,突破创新,着力构筑文化发展体制优势。在推进文化建设过程中,临沂市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促发展,深入推进了宏观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和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着力破解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因素,构建起了充满活力、科学有效的文化体制。宏观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立足我市域广面大、市场繁荣的实际,整合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相关执法职能和执法队伍,在全国第一个组建了市县两级文化市场管理执法局,在全市形成了集中统一、运转高效的文化市场管理执法体系,保障了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创造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临沂模式";归并文化、新闻出版、广电有关管理职能,组建了市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实现了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由文化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的转变;合并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及传输中心等单位,组建了市广播电视台,形成了统一高效的综合文化责任主体。经营性文化单位转制改制方面,撤销了市歌舞团建制,组建了蒙山沂水演艺有限公司和临沂红色沂蒙文化演艺有限公司,本着对改革院团"扶上马、送一程"的原则,为其打造了大型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推进了临沂报业集团与大众报业集团的战略合作,组建了山东沂蒙晚报传媒有限公司、山东鲁南商报传媒有限公司,实现了多方合作共赢;整合全市广电网络资源,整体加入省级网络,成立了山东省网络公司临沂分公司。改革充分激发了发展活力,各改革单位均有较快发展。到2011年底,蒙山沂水演艺有限公司已累计演出《蒙山沂水》3个演季256场,山东沂蒙晚报传媒、鲁南商报传媒有限公司、山东省网络公司临沂分公司经营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0%、30%和58.3%。 
    健全设施,强化服务,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既是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根本,也是文化繁荣发展的基础。在推进文化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文化产业、事业两手抓,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始终坚持硬件、软件两加强,既注重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又注重通过加强文艺创作、举办文化活动等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较好满足了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在硬件建设上,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累计投入60多亿元,高标准建成了市图书馆、博物馆新馆、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重点文化基础设施,沂蒙革命纪念馆、临沂大剧院正加紧建设;全市85%的行政村建有文化大院,建成农家书屋4585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起基层服务点 7200余个,全面完成有线数字电视"村村通"建设任务,全面普及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设备。在软件建设上,集中策划创作了电视连续剧《沂蒙》、电影《沂蒙六姐妹》、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新编历史故事柳琴戏《王祥卧鱼》、现代柳琴戏《沂蒙情》等一批文艺精品,连续举办了九届书圣文化节、四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十一届广场文化艺术节、十一届民间秧歌会、六届民间艺术展等重大节会活动及基层文化活动,组织了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启动仪式和中国文联艺术家慰问沂蒙老区活动等国家级文化活动,既传承弘扬了沂蒙优秀文化,又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挖掘资源,突出特色,着力打造文化产业亮点品牌。我市把文化产业做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支撑的原则,积极鼓励各类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推动了文化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到2011年底,全市各类文化活动单位已发展到7000多个,从业人员8万余人,建成各类文化产业项目近2000个,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33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8%,文化产业逐渐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门类,在许多领域已经开始形成规模和品牌优势。红色文化产业方面,立足临沂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围绕打造红色旅游名市,建设了40多处红色旅游景点,开辟了10多条红色旅游线路,被列为全国8大红色旅游重点城市;规划建设了"一个中心、八个组团"的红色文化聚集区,全市有4个单位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家红色旅游景区被确定为山东省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基地,创造了具有时代内涵和地方特色的党性教育"沂蒙模式";策划推出了电影《沂蒙六姐妹》、电视连续剧《沂蒙》、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三部红色精品,全部获得了国家级大奖;组织策划了全国首届红色运动会,进一步扩大了临沂红色文化影响力;加强红色文化品牌培育, "红色"品牌产品已达数百个,涉及上百个门类,沂蒙山、孟良崮、九间棚、厉家寨和红嫂、六姐妹等成为知名红色文化品牌。影视产业方面,成功推出了《沂蒙六姐妹》、《沂蒙》等影视剧,着手拍摄《浴血渊子崖》等影视作品,规划建设了临沂国际影视城、沂蒙影视拍摄基地、中国临沂好莱坞水上影视基地等一批影视基地,东方神采动漫有限公司计划投资过百亿元的影视文化产业园项目正在积极接洽推进,临沂影视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文化物流产业方面,充分借助临沂商城的物流优势,扶持发展了新华印刷物流集团、鸿儒文化集团等重点文化物流企业,建设了临沂中国教育用品采购基地,年交易额过百亿。农村文化产业方面,充分发挥临沂农村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发展基础好的优势,按照一县一业、一镇一品的思路,着力引导民俗手工艺产业发展,临沭县草柳编工艺品年产值过10亿元,郯城县中国结产业份额已占全国市场的30%以上,莒南县的石雕石刻已发展到3000多个品种,费县奇石已形成观赏、加工、批发产业链,农村文化产业惠民、富民效应逐步显现。 

李润杰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