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索:

县市区委书记热议"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

2012-05-22 10:28:00     作者: 赵莎莎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第十次党代会 幸福新泰 旅游文化
[提要] 向幸福出发,全市立足新起点,开拓新境界,精心筹划,蓄势待发;向幸福出发,六个县市区已经迈开铿锵步伐,增创新优势,谋求新跨越。在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期间,记者专题采访了六个县市区委书记,倾听来自新泰市、宁阳县、泰山区、岱岳区、肥城市、东平县的幸福回音。

向幸福出发

——县市区委书记热议“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

 

  “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这是时代赋予泰安人的重大历史使命。

   向幸福出发,全市立足新起点,开拓新境界,精心筹划,蓄势待发;向幸福出发,六个县市区已经迈开铿锵步伐,增创新优势,谋求新跨越。在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期间,记者专题采访了六个县市区委书记,倾听来自新泰市、宁阳县、泰山区、岱岳区、肥城市、东平县的幸福回音。

建设幸福和谐新新泰

“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建设幸福和谐新新泰”,在第十次党代会和本次人代会上,市委常委、新泰市委书记张宏伟提出了新泰的奋斗目标。张宏伟具体分析说,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就是在新的起点上以更大的志向和勇气,更高的目标和追求,当先进、创一流、作贡献;以更大的干劲和力度,更好的作风和形象,加压奋进、激情创业、跨越赶超,努力实现“泰安率先、全省领先、全国争先”。建设幸福新泰,就是顺应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推动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社会繁荣进步,环境优美宜居,民生不断改善,公共服务均衡普惠,社会财富更加充裕,居民收入快速增加,努力实现收入好、身体好、教育好、住行好、保障好的“五好民生”目标,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建设和谐新泰,就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依法治市,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群众利益,促进公平正义,保证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积极营造社会安定有序、党群干群关系融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

“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建设幸福和谐新新泰。这需要全市上下不懈奋斗、艰苦努力,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踏踏实实抓好落实。”张宏伟说,我们将动员全市上下咬定目标不放松、扭住发展不动摇,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和作风,推动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得到有效落实。未来五年,力争新泰在全省30强县、全国百强县中的位次进一步前移,逐步跨入全省、全国强县最前列。

让工业成为县域发展的强大支撑

“工业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台柱子’。”对这一精辟论断,副市长、宁阳县委书记展宝卫有着深刻体会,“工业决定财力、决定实力、决定潜力,体现着一个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能力。近年来,宁阳县举全县之力打造工业经济增长极和城市经济增长极,综合实力有了大幅提升,工业经济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撑。”

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今后,宁阳县将以“励精图治跨越发展,干事创业富民强县”作为工作的总体要求,从平台打造、项目建设、企业家建设、服务提升和环境优化等方面着手,加快发展工业经济,提速工业化进程。“泰山之阳科技产业城和山东宁阳环城科技产业园是宁阳承接产业转移、实现跨越发展的两大载体。”展宝卫介绍道,目前,“一城一园”已聚集了全县近80%的规模工业和90%以上的大项目、好项目。今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把“两极”打造成两个现代化中等城市,形成县城和产业城两个中等城市紧密呼应,若干卫星城镇众星拱月的城镇发展新格局。

有了好的发展平台,必须抓好项目填充。宁阳县将今年确定为“项目集中建设年”,集中打造一批“城中园”、“园中园”,确保今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达到130亿元,新引进过亿元项目49个。着力做好战略管理、运营管理、政策管理、人才管理、危机管理等五大服务,采取更加开放的手段,靠感情的投入、政策的支持、执著的精神,让更多的资金、人才、技术聚集到宁阳,努力营造优越、开放、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发展服务业走绿色发展之路

 去年以来,泰山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60%,服务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达65%。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合理。“今后,我们将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第一重点,策划一批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服务、信息服务、教育培训等现代服务业项目,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力争到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5.6%以上。”泰山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宋洪银表示,泰山区已为服务业发展绘就了美好蓝图。具体工作中,泰山区将集中抓好“一个规划”,着力推进“五个一批”项目。即抓好“片区规划”,以城中村改造为主线,对旧村进行片区规划、组团开发、统一运营,重点规划新华、七里等15个片区,最大限度地拓展发展空间、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形象。着力推进一批旅游项目、一批现代物流项目、一批金融保险项目、一批商务服务项目、一批信息服务项目“五个一批”项目,从而不断提升全区旅游业发展水平,打造全省知名的泮河物流带,形成配套齐全、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推动现代商务服务业跨越发展,提升信息服务在推动转型发展中的作用。为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泰山区将采取指挥部加项目部的工作推进机制,对各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严格按照既定的进度,高速高效地向前推进,真正体现出“泰山区速度”。

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岱岳

“为百姓谋福祉,是我们崇高的追求,责任比泰山还重。”《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论述,已化为岱岳区自觉的行动。“今年,我们将统筹发展‘一区两园五片’区域特色经济,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区域统筹力、文化软实力、环境吸引力和社会保障力,全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岱岳。”岱岳区委书记、岱岳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永征说。

民生工作是和谐之基、发展之要。岱岳区将继续加大民生实事的资金投入和建设力度,将更多的财力和精力向民生倾斜。全面落实国家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完善城乡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发展区域经济、保障改善民生是岱岳区的工作重点。依据区位、资源、产业基础,岱岳区统筹规划、集中实施“一区两园五片”,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产业集聚、错位互补的区域经济统筹发展格局。“一区两园”就是整合打响岱岳经济开发区,下辖大汶口工业园和泰山青春创业园;“五片”就是将全区17个乡镇(街道)、两园区划分为中心城区发展、城市经济拓展、高端高效产业发展、传统工业提升和特色休闲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五个特色片区。力争年内搭起发展框架,三年大见成效,五年内打造成各具特色的产业片区。

齐心协力抓项目抢日争时快发展

 正月初八,肥城市2012年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隆重举行,春秋古城、UPC风电等29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到149.6亿元,营造了齐心协力抓项目、抢日争时快发展的浓厚氛围。“经济提增速、发展增后劲,关键靠投入,抓手在项目。今年我们将以项目推进扩张经济总量,以招商引资吸纳资本要素,以载体建设富集优质资源,不断增创跨越发展的新优势。”肥城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单传海说。

在项目推进中,肥城市将努力引进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有利于壮大市乡财源、增加居民收入的好项目。加快推进义乌国际商贸城、新型节能高耐蚀复合板等70个亿元以上续建项目,年内确保完成投资180亿元。深入研究、准确把握国家和省扶持政策、省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导向,策划上报50个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过亿元项目,力争15个列为泰安市级以上重点扶持项目。同时,把“两带三区四园”作为项目建设的主阵地,努力打造创新创业的先导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

 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发展“硬支撑”,肥城市将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项目列入发展重点之一。“今年我们将以史圣、商圣、兵圣‘三圣文化’和桃文化、肥子国及肥族文化为核心,推出一批文化艺术精品,打造一批主题文化景区。”单传海说,我们希望以先进文化凝聚人心,以传统文化滋养精神,以文化产业提增后劲,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看到手头的一份《泰山晚报》,单传海高兴地说,肥城人把《泰山晚报》当肥城晚报来阅读,其中,《泰山晚报》肥城读本是对肥城的解读和宣传,把肥城读本办好就是对肥城最好的支持。

“顶天立地”迈向旅游文化产业高地

 东平文化资源、旅游资源、自然生态资源非常丰富,在省内乃至全国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实现三者的深度融合,把东平打造成山东旅游文化产业的新高地,东平人一直在探索。“今后,我们将以文化旅游融合为途径,实施‘顶天立地’工程,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打造全省旅游文化产业高地。”东平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德健信心十足地介绍说。所谓“顶天”工程,就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坚持出精品、出大作、出高雅高端产品。为东平群众和外地游客创造出高层次的文化作品、文化大餐。所谓“立地”工程,就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为群众、为农村、为一线采购、设计、提供普惠亲民的文化自助餐或快餐,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作为文化建设的两个组成部分,‘顶天’工程和‘立地’工程,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赵德健分析说,“顶天”工程通过旅游文化精品“大餐”宣传推介东平,在提升东平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同时,也能让百姓增加一定收入,用这个收入推动“立地”工程建设,让群众免费享受到菜单式、自娱自乐式的文化“自助餐”。不过,仅用“顶天”工程的收入投入“立地”工程是不够的,东平县委、县政府决定,每年由财政向县乡村三级投入上千万元,采购或者制作一部分文化产品,让群众在家门口得到文化享受,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厉麦

editor

相关阅读


更多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