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索:

【文化旅游】山东坐上旅游待客头把交椅

2012-05-15 14:21:0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5月8日,周村古商城“黄包车夫”张宜虎过了一个难得清闲的上午。“‘五一’和周末比这忙多了,根本没空歇。”61岁的张宜虎是土生土长的周村古大街居民,眼看着古大街发展成古商城,旅游一天比一天火。“有一天,旅游公司领导问我,愿不愿意‘扮演’黄包车夫,每天拉着游客在古街跑?我当时就同意了。”
    □ 本报记者 吴洪斌 刘 英
  5月8日,周村古商城“黄包车夫”张宜虎过了一个难得清闲的上午。“‘五一’和周末比这忙多了,根本没空歇。”61岁的张宜虎是土生土长的周村古大街居民,眼看着古大街发展成古商城,旅游一天比一天火。“有一天,旅游公司领导问我,愿不愿意‘扮演’黄包车夫,每天拉着游客在古街跑?我当时就同意了。”现在,除了拉车,张宜虎还经常摆出各种造型与游客合影,拉家常似的讲述《大染坊》的故事,被游客称为“好客车夫”,成了景区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
  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文化元素在多领域源源注入,增强了山东旅游的吸引力,全省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连续多年以超过20%的速度持续增长。从2007年至2011年,全省旅游总收入突破第一个千亿元大关后,5年连续迈上两个“千亿元”台阶,2011年的旅游总收入达到3736.6亿元,相当于全省GDP比重的8.23%。2007年至2011年,全省旅游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7.09%、7.65%、7.97%、8.03%和8.1%。2011年,山东成为全国接待游客总人次最多的省份,旅游业已成为山东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一次难忘的旅游,必定是文化之旅、精神之旅。”参观过周村古商城后,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赵德润不无感慨地说,“我在这拍了好多照片,没想到能在这里找到瑞蚨祥的起源。追寻历史,感受当地民众发自内心的欢乐,这样的旅游体验,是最好的收获。”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有了旅游才具有聚众力、活力,而旅游有了文化才有魅力。旅游与文化,正如内容与形式,内容与载体的关系。”省旅游局局长于冲说,旅游本身就是大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一个景区,任何一项旅游活动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内涵,是不会有凝聚力和魅力可言的。
  文化与旅游融合,山东打造出响彻大江南北的“好客山东”品牌,并迅速向产品转化。为加大对省外游客尤其是入境游客的招揽力度,山东拿出以文化领衔的“看家资源”,形成“好客山东”品牌统领下的六大产品。“同样是旅游名片,现在,我们从文化角度来挖掘,它们就焕发了青春与活力。”于冲说,这六张名片分别为:孔子在这里诞生、泰山在这里崛起、黄河在这里入海、长城在这里始建、运河在这里重现、奥运在这里扬帆,并分别后附有“游三孔 知天下”、“登泰山 保平安”、“赏奇观 树豪情”、“读齐鲁 做好汉”、“品水城 览古今”、“亲蓝海 享休闲”的文化内涵。
  山东发展文化旅游有两大“家底儿”——好客山东贺年会和好客山东休闲汇。从2010年元旦开始,连续三年,利用元旦、春节、元宵节这三个时间节点,在一个半月时间里,发挥年节期间群众休闲时间集中、民俗文化活动集中、家庭消费集中的优势,创意举办丰富多样的文化旅游活动,创造消费需求,拉动城乡居民的年节文化消费,破解淡季旅游的世界性难题。仅2010年,山东省旅游休闲消费就达1300亿元,占旅游总收入的42.5%,约为山东省GDP的3.3%。从经济层面上讲,群众的休闲消费需求开始进入大众化发展时期。为顺应这一时代要求,山东率先在国内出台《山东省国民休闲发展纲要》,并在2011年8月至10月,创意举办了为期三个月的首届好客山东休闲汇。经测算,首届休闲汇期间,全省休闲消费总额达1900多亿元,其中旅游总收入1210亿元,同比增长22.5%,接待游客总量1.4亿人次,同比增长19%。
  在贺年会、休闲汇等文化旅游活动的推动下,各地的民俗文化得到深入挖掘。潍坊的杨家埠木板年画,东阿阿胶的制作工艺,鲁西南纺织鲁锦等传统古老艺术重新焕发生机,成为游客购买的知名旅游商品。泰安的皮影戏、枣庄的柳琴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跃在景区景点,得到保护和传承。各地的土特产,从农副产品到加工产品再到制造产品,无不打上文化的标签,形象的包装让“土坷垃”变成真金白银,富了当地百姓。
刘宝才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