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论与文艺复兴 略论国画起源发展

2012年12月05日 11:01作者:来源:本网综合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绘画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中国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绘画形式,是我国人民在长期有劳动中创造 出来的古代文化艺术。近年来,在中国的许多省份发现了岩画,使得史学家们将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推前至旧石器时代。

略论中国画的起源与发展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绘画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中国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绘画形式,是我国人民在长期有劳动中创造 出来的古代文化艺术。近年来,在中国的许多省份发现了岩画,使得史学家们将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推前至旧石器时代。中国最早的山水画一般认为是隋代画家展子虔所作的山水卷轴画《游春图》。隋代以前的山水画,大部分只做为人物画的衬景。中国的美术与宗教分离比较西方为早;和西方文化复兴比较,又远在科学来临之前,而受着哲学、儒学具有以人为本倾向的人文思想的影响,处处显现人的意识存在。敦煌莫高窟是我国古代美术的重要宝藏之一。据潘天涛的《听天阁画谈》所讲:"吾国文字先有契书而后有笔书。吾国绘画亦先有刀画,而后有笔画,其发展之情况,大体与文字相同”。中国画用笔不外乎点、线、面这三点,点是最原始的一笔,因此点为一画一面之母。中国画以线为骨架这主要在于用笔,中国画以点为主,线为次,而为末。中国画是我国民族的宝贵艺术遗产。远在黄帝时代中国画即绘有《五岳真形图》。古人在恒山建造悬空寺本身有它的神秘性,古时有个名叫鲁女生的方士,在嵩山采药时遇见一名仙女,自称“三天太上侍官”,授他《五岳真形图》,他据此图而得道成仙。中国画大至从类别上看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部分。五代以前以人物画为主,元代以后以山水画为主,而宋代是中国画最昌盛时期,可分为写意、工笔重彩两部分。五代以前以色彩为主,五代以后以水墨为主。宋代作品以色彩和水墨相映交辉。我国的许多画家,在熟练掌握了传统技法的基础走遍了祖国的绵绣江山,在创作中使中国画不断向前迈进。
    
    艺术是感情的产物,人类没有感情自然也就没有艺术。艺术第一利器是它的美,第二就是它的力。时代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绘画艺术的内容与技巧。现代的艺术是全人类共有的。作画先做人,一个人的品德为第一。画画画到最后就是比修养,最后有多大的修养就会在作品中表现出来。
    
    在传统绘画的艺术作品中,各个时代,各种流派形成了各自的风格。
   
    公元四世纪中叶至5世纪初东晋画家顾恺之在自己作画的实践中提出了“传神写照”, 顾恺之和陆探微、张僧繇是南北朝时期三个最重要的画家,代表了汉代美术得到迅速发展和成熟的人物画艺术。“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的现实主义绘画理论,他是开创中国画理论的奠基人,《洛神赋图》的内容取自魏国曹操的儿子曹植所写的《洛神赋》。曹植是曹操的次子,他年轻时,十分爱慕甄逸的女儿甄氏,但后来甄氏却嫁给了袁绍的儿子。官渡之战,曹操击败了袁绍,甄氏又成为曹操长子曹丕的夫人。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甄氏被立为皇后。然而,不久曹丕宠幸郭后,甄氏失意,抑郁而死。黄初三年(222年),曹植入京朝见皇帝,曹丕将甄氏生前的爱物玉镂金带枕送给曹植。曹植睹物思人,触景生情,感伤不已。从京城返回封地时,曹植途经洛水,追念旧人,并有感于楚国宋玉讲述的神女的故事,写下《感甄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以手卷的形式,再现了《感甄赋》的故事内容。这件作品纵27.1厘米,横572厘米,绢本设色,用工笔重彩法画成,运笔细劲古朴,笔道延绵,犹如春蚕吐丝。他画的《洛神赋图》和初唐杰出的人物画家阎立本的《列帝图卷》都是用线塑造人物的好作品。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的就是当时唐太宗与禄东赞会面的场景。是一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兼备的作品。
   
     临摹是中国古代学习书画技法的一种手段,它通过对一件书画作品在另一张绢纸上整体和局部的笔墨设色复原,体会他人的书画创作思想,来达到学习古人的目的。面对同样一件书画作品,一百个人能有一百种摹法,这是临摹的特点。

责任编辑:张艳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