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乡村文明行活动 > 评论

达尼画家村的“非物质富裕”是一面镜子

2012-09-14 20:15:00作者: 韦国骞来源:大众网

不夸张的说,这里是山东乡村文化的繁荣的一面镜子,“乡村文明行动”必须把目光投向这里,吸取经验,进而引导其他有潜力的地区发展。我们不妨大致归纳一下达尼画家村的成长,看这里是怎么成为一个村富民丰、画家集居的所在。目前,富裕的不仅是一个村,文化艺术的介入也带动了胶南当地的旅游经济。

  ——“聚焦乡村文明行动”媒体行系列评论之十五

  大众网评论员韦国骞

  去过青岛胶南达尼村的人,都会被那里的富裕所感染,山绕水围的达尼村不止是物质富裕,也实现了“非物质富裕”。不夸张的说,这里是山东乡村文化的繁荣的一面镜子,“乡村文明行动”必须把目光投向这里,吸取经验,进而引导其他有潜力的地区发展。

  我们不妨大致归纳一下达尼画家村的成长,看这里是怎么成为一个村富民丰、画家集居的所在。

  早在1989年,胶南市就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胶南人是如此地珍视自己的特色文化传承:他们由当地文化部门牵头,对年画等优秀民间艺术进行整理,建立起了包括年画在内的文字、音像等详实的民间艺术档案。有了核心文化支持之后,当地人想的是用艺术促经济,进而再用经济扩大艺术影响力。于是产业化的经济文化模式被引入了。要形成大型的美术文化产业基地,龙头项目的引领与集聚效应不可或缺。在2003年绿泽画苑率先入驻达尼画家村,而后又陆续有四家具备一定规模的特色画苑落户。实际上不止是达尼画家村,现在的胶南已培植起了以达尼画家村、高峪画苑、龙马画院、琴韵画院、大雁民俗画院等近30家特色画院(室)为龙头,以油画、年画、国画、剪纸等为主导产品,集创作、生产、交易、培训、旅游于一体的具有胶南地方特色的美术产业集群。在发展中,当地还解决了美术人才的瓶颈问题。胶南的文化中心以及遍地开花的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大院都是举办美术培训、培养乡土画家的主阵地,每年这个县级市举办的年画、剪纸、国画、书法等各类美术人才培训班几十期。

  目前,富裕的不仅是一个村,文化艺术的介入也带动了胶南当地的旅游经济。很多画家村起来了,“生态游”、“山水游”与“美术产业基地游”也发展起来了。不止是油画坊火了,资料室、摄影室、展览馆都火了。这便是以当地文化产品为内核,以产业化为经济模式的力量。

  达尼画家村的模式是可以复制的。齐鲁大地的乡间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也有很多地区现有较强的经济后盾,完全可以实现以艺术促经济、进而再用经济扩大艺术影响力的良性循环。高密的茂腔、日照的农民画、烟台的剪纸、苍山的泥塑以及济南的琴书等等艺术形式,大都流传于乡间,而这其中实现初步物质富裕的乡村有很多,根据各自所长很有可能走出条色之路。

  世界的平衡体现在很多地方,在城市大量接触“舶来艺术产品”的时候,传于乡间的文化艺术形式是到了闪光的时候了,尽管达尼画家村搞出来的也是油画这种“舶来艺术产品”,但其提供的发展模式值得璀璨的本土民间艺术形式在发展中借鉴。

责任编辑:魏鹏
分享:
更多

本文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