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索:

感受郭明义的大义人生

2012-02-29 16:39:00     作者:    来源: 威海日报·威海新闻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郭明义 轮胎直径 电动轮汽车 人生思考 雷锋
[提要] 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记者走进大山深处的鞍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探寻“当代雷锋”郭明义的足迹,近距离感受这个平凡人的大义人生。

  阅读提示

  在2010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上,谈到自己的幸福感,他几度哽咽;当自己的名字出现在颁奖屏上,他缓缓上前,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也就是那一刻,好人郭明义,走进了我们的视线,进入了13亿中国人的心里。

  郭明义的事迹似乎并不复杂。捐款,献血,献工……但这些,他一干就是30年。他的善举也带动了千千万万的好人加入到扶危济困的爱心队伍中来,爱心团队已遍布全国17个省市。他被喊作“好人老郭”,被称为“当代雷锋”。

  这是一个怎样的新时期“活雷锋”?是什么支撑着他在助人奉献的道路上一走就是数十年?又是什么样的爱有如此大的穿透力,使一个穿着粗布劳动服的普通人被那么多人感恩、敬仰?……两年,在无数的镜头和文字中,郭明义被“解读”得越来越清晰,但一种人性引力依旧本能地撩动着我们的心。

  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记者走进大山深处的鞍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探寻“当代雷锋”郭明义的足迹,近距离感受这个平凡人的大义人生。

 

郭明义和慕名追星而来的“小粉丝”们合影。

 

  【初见老郭】

  清澈的微笑,让人温暖

  1月27日,农历大年初五,记者如约驱车来到了“当代雷锋”郭明义工作的地方、鞍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的办公区。

  “找郭明义?进来暖和下吧,他应该还在吃饭,稍微等等。”传达室的老师傅热情招呼。

  “哦,那就是郭明义!”说话间,只见身穿土黄色的劳保服、头戴“火车头”棉帽的高个汉子敏捷地翻过一道矮墙,阔步走来。

  “你们好!”郭明义远远地和记者打招呼。在崇敬和期待起伏的思绪中,记者曾一遍一遍地演练着和“雷锋传人”见面应该用何种方式开场,但那一刻,郭明义就这样简简单单地来到了面前,始终挂在脸上的微笑和电视镜头里的一样亲切,一样暖人。

  跟随郭明义来到他位于办公楼二楼的办公室,一间简单甚至简陋的小屋出现在了记者面前———没有林立的书架,没有成堆的证书、奖杯和锦旗,甚至没有电脑,只有一张桌子和几把钢管椅。桌子旁的窗台上摆放着几个装有考核制度、工作日志和学习资料的文件盒,桌子上是三册红色封面的《中国共产党党史》,墙上整齐地贴着《齐大山铁矿采场公路示意图》和两张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雷锋学《毛泽东选集》和雷锋养护解放汽车的宣传画。这些就是郭明义办公室的全部。

  抖了抖身上的尘土,郭明义拉了把椅子,靠着窗静静坐了下来。“最近忙吗?”记者试图像个老朋友一样和老郭唠唠家常。“还行,年后主要是道路抢修,电铲、大型电动轮汽车和钻机生产,都要准备好通道。”老郭流畅地聊起了他的工作,并没有谈及自己助人为乐的事迹。

  “最近有什么献爱心行动吗?”记者忍不住将话题拉到了“活雷锋”上。“挺多人来找我,托我给困难群体转赠物品和捐款。我们的爱心团队最近又扩编了,大家都积极参与献血。”他依旧没有提自己,但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有这样一组关于老郭的数字:自从他把自行车送给一个家境困难的中学生后,就一直步行上班,15年来,每天上班走过的路程累计达6万公里,相当于走了4次红军长征路;每天提前2小时上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5年的工作量;20年献血6万毫升,总量是一个健康人的“10身血”,至少挽救75名危重病人的生命;1994年以来,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

  “是什么支持着你坚持这么多年一直做好事?”虽然早已知道答案,但记者还是想亲耳听听老郭的说法。“我只是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我做这些小事的时候,就从心里想去做,有一种自豪感、荣誉感,很快乐。”“怎么个快乐法?”“吃得香,睡得着。”“然后呢?”“还有啥然后,这还不够?”“难道你不追求其他的快乐?”他瞪着眼想了半天,“还有啥其他快乐,你告诉我。”

  “接触不同的社会群体,就会有不同的人生思考。如果经常接触富翁大款,必然就会把金钱财富看得很重;如果经常接触那些弱势群体,谁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要帮助他们。”在老郭心里,每个人内心都有爱。有时候,只不过需要一个火种去点燃它。他想学雷锋,做那个火种。

  郭明义每天亲自到采场的矿路走一遍,体察路况,一有问题,及时处置,保障畅通无阻。

  【走进矿场】

  他爱这土地,爱得深沉

  郭明义现在是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的采场公路管理员。在大山深处的矿山里,他踏踏实实地干了20年。

  老郭说,矿场是他的根,培养了他,也给了他快乐。现在,一些孩子和志愿者也喜欢去矿场体验劳动。“去矿场看看吧。”记者提出“申请”,老郭欣然答应。

  齐大山铁矿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露天铁矿,长达40多公里的采场公路,如同矿山的血管,每年要转运出5000多万吨矿石。一旦发生阻塞或断裂,将会给矿山生产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老郭的工作就是守护好这条“命脉”。

  机器的轰鸣声渐近,一个南北绵延数公里的浅红色矿坑呈现在记者眼前,山石间辟出的矿路如一条条神经沿矿坑四壁蜿蜒伸展。“这就是齐大山铁矿场。”站在高处的一个作业平台上,郭明义自豪地向记者介绍。

  眼前,各种大型作业车如同大甲壳虫般在各个作业平台上来往穿梭。“这些是从国外引进的‘电动轮’矿山自卸车,自重有100多吨,满载后190吨,轮胎直径近4米,整车高度近6米。”谈起矿场作业,老郭滔滔不绝。

  在矿场驾驶重型车辆,对路况要求极高。路况稍有不好,就有可能发生倾覆。然而在齐大山铁矿采场,驾驶员们却把心放得特别宽,把车开得特别稳。多年的默契,让他们形成这样一种惯性思维:只要在采场看到老郭的身影,就等于看到了公路“OK”的通行证。

  “郭大哥!”轰鸣的机器声中,一个驾驶作业车的小伙儿摘下棉帽,一边挥舞,一边高喊着向老郭打招呼。老郭挥手回应。天天在一起的工友,一次平常见面竟如此“兴奋”,这其中的奥妙可能只有他们才懂。

  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老郭完全可以不用每天到采场,但他坚持每天亲自走一遍,检查路况。

  在一台巨型钻机里,当班的一位工友告诉记者,在露天采场,作业平台都是边形成、边生产、边消失,因此无法修建固定的休息室。一旦来了风雨,连个躲避的地方也没有。由于地处深山,采场里的气温冬天通常要比外面低5℃,夏天则要高10℃左右。机器驾驶室里还能吹个冷热风,而老郭只能在毫无遮挡的采场上奔走,有时一呆就是10多个小时。

  “我就喜欢呆在矿场,喜欢和一线工人在一起,心里舒坦。”老郭这样解释。

  “在采场,天气越恶劣,公路维修任务就越迫切。越是这种时候,就越能看见老郭的身影。”工人们告诉记者。

  老郭的工友们做过这样一个统计:老郭穿梭于全长40多公里、落差200多米的作业平台之间,每天至少步行10多公里。在采场工作的15年里,他走过的路长达6万公里。而且,他每天提前2小时上班,节假日、双休日从不休息,仅义务奉献的工作日,就达1900多天,相当于多干了5年的活。

  “这么舍命干图个啥?”记者问。

  “就想带动大家多干一点、干好一点,让企业发展更快一些,让全世界都能高看咱中国企业、中国工人一眼。”老郭的回答竟那么平静、自然。

  郭明义每次在微博上发起爱心行动都会有几千次转载,微博成为他传播雷锋精神的新工具。

  【老郭微博】

  传递温暖,传递力量

  与老郭相处的半天多时间里,记者注意到,每到一处,他都喜欢用手机拍摄记录下一些美好的镜头。“我希望把这些用微博分享给大家。”老郭说。

  去年3月,郭明义开通了实名微博,如今他的粉丝数已突破了600万,每天新增的粉丝量数以万计。大家都说,每天早上5点上班,休息时间组织爱心活动,成名后的老郭还是那个老郭。但也有一样变了,那就是老郭成了微博 “明星”。“每次他在微博上发起爱心行动,都会有几千次转载,微博成了雷锋精神传播的新工具。”郭明义爱心团队的一位队员这样告诉记者。

  在新浪微博人气排行榜上,记者看到,排名前100位的微博中,老郭是唯一一个用“优秀共产党员”作为认证标签的博主。

  “用这个还不习惯。”老郭一边用新手机翻看着最新的微博评论,一边告诉记者,他的新手机是当地一家网站专门借给他发微博用的,并且一再叮嘱他绝对不能捐出去。“我起先还不知道这个小平板能打电话!”

  老郭说,作为互联网的门外汉,当初开微博时,身边很多人都有些诧异,问他开微博想干啥,开微博有人看吗。但他的信心笃定。

  “‘微友’,你好!今天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我开始融入这个群体,同‘微友’们一起分享阳光、温暖、力量、快乐!谢谢!”2011年3月25日,老郭就这样开始了他的微博生涯,也开始了一段新的爱心传递旅程———

  “你好!今天你奉献了吗?郭明义爱心团队献爱心、送温暖活动:鞍山日报社爱心团队又追加捐500元,同时在爱心团队捐款帮助下救治骨肉瘤的小朱月萌一家,也要回报社会的帮助,捐200元。”

  “刚刚接到一个求助电话:山西省临汾巿尧都区,母亲郭珍珍为儿子曹伟伟换肾还缺7万,郭明义爱心团队捐1万,还缺6万,谁能帮助他一把,使她母子下周能做上手术,谢谢了!”

  ……

  这样的爱心接力,如今已成为老郭微博的核心话题。平均每条微博的百次回复、千次转载量,让老郭的小微博集结起了大力量,一位位陌生人在这里牵手,一个个需要帮助的弱小群体在这里感受到了最温暖的力量。

  随着微博大热,和网友分享温暖和快乐的老郭渐渐发现,互联网和他所熟悉的铁矿完全是两个世界。

  不了解他手机来历的人问:“不是一贫如洗吗?为什么他能用得起那么贵的手机?为什么不捐给别人?”也有人这样质疑:“为什么要把自己做的好事发到微博上,是不是每次做好事都会被记者的镜头准确地捕捉到?”……对于这些问号,老郭有自己的想法。

  “咱不但不怕上微博,还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就是要宣传好事儿。好事儿这么多,大家看多了,也一定会受影响!”老郭依旧透着那股认真劲儿。

  “你会看到我做下去的。”老郭说。

  ……

  夕阳下,辞别。老郭一个标准的军礼,凝固在大山间。

余梁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