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红色热土激扬发展壮歌

2012-10-23 14:57:00作者: 来源:大众日报

“我的家乡就是一支歌,唱得日子甜,唱出人心和……我要把新沂蒙唱给祖国……”9月3日,第十届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开幕,伴着巍巍蒙山、荡荡沂河,宋祖英一首大气激昂的《蒙山沂水》,唱出了红色热土沂蒙山的秀丽风光,更唱出了新时代沂蒙人在追求跨越发展、谋求人民幸福的征途中激扬奋进的精、气、神。

  △山东临工
  △沂星电动汽车
  △动感沂河 激情临沂
  △国内首部水上红色文化大典、大型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

  “我的家乡就是一支歌,唱得日子甜,唱出人心和……我要把新沂蒙唱给祖国……”9月3日,第十届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开幕,伴着巍巍蒙山、荡荡沂河,宋祖英一首大气激昂的《蒙山沂水》,唱出了红色热土沂蒙山的秀丽风光,更唱出了新时代沂蒙人在追求跨越发展、谋求人民幸福的征途中激扬奋进的精、气、神。
  时代的浪潮,正把临沂从昔日贫穷落后的老区推向改革发展的前沿。
  □本报记者 王洪涛 
    鼓点激越—— 跨越发展 重塑“沂蒙印象”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从历史上看,战争年代,革命风云激荡,求翻身、求解放的沂蒙人民紧跟共产党,掀起了革命的狂潮,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沂蒙大地成为名副其实的革命高地、红色热土。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由于各种原因,老区在发展的大潮中落伍了。然而,革命老区不应该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应当科学发展、走向现代文明;老区人民在战争年代作出了巨大牺牲奉献,渴盼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从区位上看,打开中国地图,作为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市,临沂独特区位优势赫然在目:地处东南,近海临港,南北交会,海陆兼济,发展空间广阔。发展基础良好,飞机场通达全国十几个城市,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商贸物流便捷发达,一个大开放、大交融、大发展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沂蒙革命老区的改革发展和民生建设,牵动着中央领导的心。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上叮嘱临沂市委书记张少军:临沂是革命老区,要继承光荣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张少军坦言,压力大,责任大,使命更光荣。他认为,在新的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老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临沂市必须加快把经济发展的重心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做好“转、调、创”结合文章,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整体提升县域综合实力,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责任、担当、重托,区位的优势、人民的期盼、上级的要求,汇聚成加快发展、跨越赶超、改善民生的强大动力。临沂市各级带领全市千万人民,积极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率先发展,使昔日的红色热土、沂蒙老区成为众所瞩目的创业热土、发展高地,擂响了催人奋进的激越鼓点,谱写出动人心弦的华彩乐章。
  五年来,临沂市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先后跨越2000亿、2500亿大关,2011年实现2770.5亿元,人均超过4000美元,比2006年翻了一番多,进入国际上公认的“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地方财政收入去年完成141.3亿元,是2006年的2.4倍。转变发展方式成效显著。新型工业发展呈现强劲势头。“市场名城、物流之都”靓丽名片叫响全国。中心城区规模由2003年前的70平方公里扩展到2011年的173平方公里。大水城建设打造了以水为魂、城水相依、山水相连、人水相亲的宜居家园。
  如今的临沂,形成城美乡美、宜居安居的良好生活环境。“八河绕城”形成了八个西湖的水面,沂河湿地成为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先后投入60多亿元建成了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广场、百里滨河健身长廊等全民共享的文化体育设施……记者在临沂采访发现,这座浸润着现代文明气息的北方水城,以全新的面貌颠覆了人们对老区的传统印象。
  2011年临沂市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成功创建了全国卫生城市。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报告,临沂市民幸福指数在全国294个城市中位居第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临沂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认识到,临沂市整体上仍处于相对欠发达状态,在加快转型和跨越发展的双重压力下,以转型求发展、促发展,任务十分艰巨。基于这一认识,去年以来,临沂市确定了新的发展思路:坚持加快实施新型工业强市、城镇化主导、商文旅引领、东接南融“四大战略”,打造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招商引资“三大亮点”,突出做好中心城市、发展县域经济“两大主题”,着力建设富裕美丽的“大临沂、新临沂”。
  今年2月11日召开的临沂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更是明确勾勒出了今后五年的发展方略和奋斗目标:好中求快“过四五”、富民增收“双翻番”。即到2016年,地方财政收入突破4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4万元、1.5万元以上,力争翻一番。
昔日沂蒙贡献巨大,今日沂蒙生机盎然。我们相信,以大气磅礴之势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前行的沂蒙人民,将会书写更为壮美的发展篇章。

    新曲飞扬—— 创新争先助推县域发展
  县域不强是临沂的“软肋”,是制约临沂跨越的“瓶颈”。
  雏凤清于老凤声。要实现沂蒙老区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必须在发展的大合唱中弹奏出新的曲调、新的乐章。
  由此,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临沂市把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作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激发各级创新争先热情,攻坚克难,强力推进,打响了推动县域经济科学跨越的“新孟良崮战役”。
  为打赢这场战役,临沂市确定了“奋战三年翻一番、决战五年大跨越”的总目标,提出了放大优势、转调赶超,着力打造区域增长极;东接南融、招大引强,实现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协作联合的策略。力争到2013年,县区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6%以上,有条件的达到或超过30%,11个县区过10亿元;力争兰山、罗庄、沂水3个县区跨入全国百强或全省30强行列,其他县区在全省排名均有进位。
  从目前看,发展县域经济的“新孟良崮战役”取得了初步成效。经济发展速度质量同步提高,县域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去年,9县GDP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15个县区中,有9个县区地方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的数据继续向好,全市各县区累计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7.3亿元,增长28.5%,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0个百分点。临沂县域经济发展进入了加速发力、科学跨越、初见成效的新阶段。
  去年以来,面对新一轮城镇化澎湃发展的浪潮,临沂市在打响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新孟良崮战役”初战告捷之后,把目光投向被称为“农村之头、城市之尾”的小城镇,在山东省率先实施重点镇优先发展战略,以此作为整体突破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走出了一条相对欠发达地区以镇域支撑县域的新路子。
  临沂市确定了12个市级优先发展重点镇和24个县区级优先发展重点镇,按照特色小城市的标准和县域次中心的功能定位,力争用3年时间,使市级优先发展重点镇的城镇化水平总体达到50%以上,镇域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实现“倍增”。据统计,上半年全市12个重点镇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7%和47%,分别高于全市16个和28个百分点。
    奏响强音—— 民生为大 建设幸福家园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民力成就事业。沂蒙革命老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让老区人民过上富裕美好的生活,意义尤为重大。临沂市坚持把人民幸福作为根本价值取向,要求各级带着感情和责任抓民生,全心全意为群众谋福祉,奏响了民生为先最强音。
  临沂市长张务锋强调:“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德政工程,也是我们的责任所在。”
  临沂的执政者善用民心,善借民力,大力弘扬沂蒙精神,以共建共享汇聚发展民生事业的强大合力,着眼于增强广大市民的自信心自豪感、满意度幸福感、和谐度安全感,努力让老区人民生活得更加富裕、更为体面、更有尊严,让幸福写在老区人民脸上。
  社会保障,普惠民生。去年8月起,临沂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比国家规定时间提前一年半。截至目前,临沂市参保群众达到552万人,累计为城乡老年人发放养老金6.7亿元。从今年起,全市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每人每天都能得到一袋牛奶、一个鸡蛋。全市新农合参合比例达到99%以上,参加新农合人数和参合率居全省首位,率先推行“先看病、后交费”就诊模式。
  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市级财政连续三年共拿出9亿元资金支持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全市一半以上的农户将住上新房。近三年建设经济适用房182万平方米,占全省的四分之一,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位。
  群众工作,情系民生。在全省率先建立市行政服务大厅和市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审批提速超过88%,位居全国前列。在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120个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上,临沂市荣登政府效率奖榜首。以社会管理工作运行、群众诉求接待受理等“五项机制”统揽群众工作,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达到97.5%,被评为“中国全面小康最具安全感城市”。 
  数字传递出了民生的“温度”:“十一五”期间,全市用于民生投入达453亿元。2011年民生支出达164亿元,占总支出比例63.8%。今年上半年全市民生支出同比增长23.1%,占财政总支出64.6%,占比继续提高。
  去年11月,临沂市在全省首次召开专门的民生建设大会,以解决老区人民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突破口,找准民生工作的着力点,列出了“十项民生大事”和“二十件民生实事”。
  市民得实惠,党委、政府得民心。临沂市将顺应老区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继续弘扬沂蒙精神,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把临沂打造成全国革命老区科学发展示范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责任编辑:王晓亮
分享:
更多

本文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