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最美中学生”激发更多的“正能量”

2012年11月28日 10:07作者:来源: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中国”,更需要弘扬舍己救人,助人为乐的社会美德 ,更需要强化政策对人性光辉的弘扬、对恻隐之心的赞赏,让舍己救人、乐善好施、见义勇为变成日常的习惯,成为人性本能的反应。

  靳新辉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一个“最美中学生”的故事在网络上被热传:山东省枣庄市枣庄二中高三学生龚钰犇,在车祸来临的瞬间,一把推开同学,自己却被碾在车轮下,致使右腿高位截肢。这个酷爱篮球的孩子将不得不告别他曾经奔跑跳跃的篮球场,不得不和他一直以来的当兵梦想说再见。(11月19日《京九晚报》)

  看到这则新闻,使我不由得想起了几年前,因救儿童而被火车撞到献出年轻生命的李学生。2005年2月20日下午,在温州打工的商丘睢阳区包公庙乡村民李学生,在金(华)温(州)铁路温州市黄龙段马坑隧道口处,置对面呼啸而来的列车于不顾,在飞身救出一个穿越铁路的男童、当他再次奋不顾身抢救另一个女童时,他被飞驰的列车撞倒,不幸壮烈牺牲。李学生生前就乐于助人,忠于职守,敬业奉献。李学生的事迹感动了全中国,他被河南省委追认为中共党员,河南省人民政府追认他为烈士,他还荣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五四青年奖章”等。这样的英雄还有很多很多。

  今天,90后的“最美中学生”龚钰犇再一次让人们见证了“正能量”。高三学生龚钰犇不顾生命危险英勇救同学,不幸失去右腿,这又是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英雄年少,却用大无畏的献身精神诠释人生价值。

  然而,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生活中,传统文化的根基受到冲击,许多人迷失自我,或急功近利,或言而无信,或见死不救,这就在客观上导致人与人之间相互不信任,相互欺骗,相互倾轧,扭曲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真诚关系,道德水平下降,使人们陷入了怀疑一切,否定一切的境地。就在这个世风日下,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的当下,尤其在南京彭宇案的负面影响下,当人们还在纠缠于老人跌倒该不该扶的矛盾当中,这些“好心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人间的“最美”。

  如今,不管是“烈士李学生”,还是“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教师张丽莉”和“最美中学生”龚钰犇,他们的出现把人性的光辉放射的更远、更亮,时刻提醒着人们:善与美的力量始终是这个社会的浩然之气。

  “最美”激发出“正能量”,正因为龚钰犇“最美”的壮举,网友、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各界人士纷纷献出爱心,在龚钰犇的病房里,墙上贴着不少捐款明细表,共收到了社会各界很多的爱心捐款,在网上,不少网友都给龚钰犇送来了祝福和鼓励,希望他能够尽早康复。如网友“橄榄恋白鸽”说:“飞来的横祸,瞬间改变了你的一切,现实被无情定格。你的行为唤醒了无数的爱,惊醒了无数颗心。坚强、坚毅、坚定地走下去,不要向命运屈服!” 还有网友说:“一个孩子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乐于助人,舍己救人,我们该帮帮这个失去一条腿却站得更高的孩子。”

  网友们的评论令人温暖。我们能做的就是向最美的英雄们学习,让这些“正能量”无限放大。乐于助人是维持社会文明,使社会不断进步的力量。所以,通过这件事情,我们大家需要做的是,马上行动起来,让更多人知道龚钰犇的感人事迹,正确引导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荣辱观,使人们在享受中华传统美德熏陶的同时,陶冶情操,塑造美好心灵,

  笔者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中国”,更需要弘扬舍己救人,助人为乐的社会美德 ,更需要强化政策对人性光辉的弘扬、对恻隐之心的赞赏,让舍己救人、乐善好施、见义勇为变成日常的习惯,成为人性本能的反应。

  “最美中学生”的行为,温暖自己,温暖你我,温暖整个社会,让其激发更多的“正能量”。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