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最美中学生”带来的果敢和纯善

2012年11月28日 12:32作者:来源:大众网

网上流行一个词儿叫“正能量”,初接触时,觉得是很俗的表述,慢慢的觉得这三个字越来越亲切。生活、工作、聊天、看人的时候,总能发现无数的“正能量”和“负能量”,后者怯于担当、善于推诿、甚至置别人性命于不顾;前者给人欢乐、让人释然、甚至救人性命。

大众网评论员 韦国骞


   近日,发生在齐鲁大地“最美中学生”的事迹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枣庄市枣庄二中高三学生龚钰犇,在车祸来临的瞬间,一把推开同学,自己却被轧在车轮下,致右腿高位截肢……(详见大众网报道)
  灾难临头的瞬间,没有怯懦冷漠的抛弃伙伴,而是本能性的救了伙伴,把“安全”让给别人,让“危险”由自己独尝。龚钰犇的行为,不止是“最美”,还是“最勇敢”、“最仗义”、“最爷们儿”、“最英雄”……自古英雄出少年,“大犇”的舍已救人,应了这句话。
  一直在想,每次的“老人倒地无人扶”,都会被作为道德滑坡的“标本”;频仍的“助人为祸”,总能激起“好人难做”的嗟叹;“女童被碾,路人旁观”的悲情场面,不得不让我们继续拷问心中的道德。在连续的道德“破窗效应”下,成人的世界似乎离“纯善”越来越远。正是“大犇”的率性一推,打破了所有行善举前物化的代价考量,把人性之美展现的淋漓尽致。
  一直在想,道德践履是不是真的得先经过理性的利弊权衡,在确定对自己无害后再举善行。而“大犇”在临危一刻无所权衡,第一时间宁舍右腿,宁可让最爱的篮球与当兵的梦想离自己远去,也不要伙伴替自己遭罪,这种果敢,诠释了心灵深处的人性之美。
  一直在想,许多道德事件后的“围观者”,剥离了冷漠的标签,也是普通的民众。他们未尝就不懂,没有人是座孤岛,相互搀扶才能同舟共济。或许换个语境,他们也会痛斥“铁石心肠”,呼吁人性回归。可一旦轮到自己做“路人甲”,他们就打起酱油,一旦轮到自己做出牺牲,心中便生出推脱理由。将道德流失归咎于“世态使然”,是公众一贯的逻辑转化。“大犇”不仅没有冷漠和怯懦,更是双肩担起了所有后果。
  网上流行一个词儿叫“正能量”,初接触时,觉得是很俗的表述,慢慢的觉得这三个字越来越亲切。生活、工作、聊天、看人的时候,总能发现无数的“正能量”和“负能量”,后者怯于担当、善于推诿、甚至置别人性命于不顾;前者给人欢乐、让人释然、甚至救人性命。在同学、老师、家人的眼中,“大犇”平时便乐于助人,他在车祸发生后醒来“最担心自己的父母,怕自己这样子将来不能好好照顾父母”。此子,实在是一个“正能量源”。
  弘扬这种“正能量”,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政府、慈善机构、企业、公众都应参与进来。令人欣慰的是,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向“大犇”献出爱心,社会“正能量”正在逐渐放大。褒扬“最美中学生”的果敢和纯善,让人性之美走进公众、引领公众,便是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便是完善整个社会的精神世界和道德境界。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