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手机报》“嫦娥登月”特刊隆重推出

2013年12月15日 13:59作者:来源:大众网

昨日,嫦娥三号平稳落月,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成功。此次成功落月,中国成为全世界第三个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国家。《齐鲁手机报》今日推出“嫦娥登月”特刊——“万里长空且为中国舞”,多角度为读者提供最及时的信息。

《齐鲁手机报》“嫦娥登月”特刊封面

  大众网12月15日济南讯 昨日,嫦娥三号平稳落月,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成功。此次成功落月,中国成为全世界第三个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国家。《齐鲁手机报》今日推出“嫦娥登月”特刊——“万里长空且为中国舞”,多角度为读者提供最及时的信息。

  特刊之中,“登月揭秘”和“探月未来”栏目从读者提问中选取经典问题,如“登月有什么重要意义、登月与百姓生活有什么关系”等进行专家解答;“月球生活”栏目科学解读月球环境及“玉兔”号在月球上将进行的系列活动;“人物花絮”栏目从总设计师捂脸流泪、广播员声音颤抖、普通网友微博论坛留言热议等多个细节揭示了登月活动的重要意义;“网友留言”栏目在手机报后台选取众多读者对于登月活动发布的感受;连日来,与“嫦娥”、“玉兔”有关的消息无不牵动海外媒体的神经,“媒体评论”栏目则选取德国、日本、美国等国的媒体对于登月活动的有关评价。

“万里长空且为中国舞”特刊内容精选

【登月揭密】

嫦娥三号从距离月面15公里到落月,虽然只有短短11分钟,却是我国第一次探索,难度和风险都非常大。在这短短的11分钟里,嫦娥三号要将速度从约1.7公里/秒减到几乎为零,飞行姿态调整90度,还要在控制过程中适应随着发动机燃料的消耗,着陆器“体重”从3000多公斤减到1000多公斤的变化。看看网友们对登月的各种疑问吧:

问:为何不设轨道舱?网上有文章认为,没有设置轨道舱是嫦娥三号的缺点,所以无法拍摄其落月时复杂而精彩的机动过程。

答:当前我国最大推力的火箭是长征3号乙火箭,着陆器和月球车的质量已经精打细算,不可能再增加重量,更不能增加一个轨道

舱来拍摄落月时复杂而精彩的机动过程。假如再利用另外一个火箭发射轨道舱来观看“落月时复杂而精彩的机动过程”,成本太

高,必要性也不大。关键是掌握着陆技术,而不是为了表演,何况月面软着陆美国和苏联在上世纪已经实施过19次。

【探月未来】

问:有人问登月和山村里上破学校的孩子有什么关系?

答:张泉灵认为,其实这关系还挺紧密的。互联网技术来源于美国登月技术,要把休斯顿航天中心的电脑连起来。现在很多好学校把公开课放在网上。今年内蒙一乡村学校在民间慈善机构的帮助下用北京人大附小的数学网络公开课同步上课,成绩大涨。这只是一个例子而己。真的很多。

【月球生活】

>“嫦娥”怀抱“玉兔”降落的地方在虹湾地区,位于月球的高纬度区域,此前还没有其他国家勘察过。虹湾这个39亿年前被陨石砸出的大坑,是人类勘察和研究的空白地区,可谓人类研究月球的最北区域。虹湾跟墨西哥湾差不多大,面积相当于中国几个省,总体上是一块平原;这个地区北面和西面被山包围着,东南方则较为开阔。月亮上的湾有五个,分别是露湾、暑湾、中央湾、虹湾、眉月湾。

【网友留言】

>月液星辉:不知为何,在“玉兔号”落月的那一刻,我和朋友居然都哭了,身体禁不住开始颤抖,‘中国梦,强可敌天!中国魂,坚可刃金!古有夸父逐日,今我玉兔落月。’开心,这是激动的泪水,是骄傲的泪水,是自豪的,是张扬的,是感动的!为那些拼在第一线的科技人员,深深的鞠躬!您们,辛苦了!

【人物花絮】

#嫦娥三号月面软着陆:

总设计师捂脸擦泪 广播员激动变调#

37年后,人类探测器再访月球,留下中国的印迹。昨晚在北京飞控大厅现场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研人员说,在整个过程中,最揪心的时刻是最后的30米高度,这时发动机推力非常小,探测器匀速降落,到月面3米左右的时候,发动机关机。直到最后的平稳降落,惊魂的720秒画上了句话。当嫦娥三号成功着陆,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以手捂脸,疑似擦泪(图)。然后又回到正常工作状态。而在嫦娥三号传回首张月球照片时,北京昌平地面接收站和与云南地面接收站传回图片时,广播员播报声音都变调了,大家都非常激动。

【媒体评论】

#外媒争睹嫦娥 惊叹中国速度#

>芬兰最大日报《赫尔辛基新闻》13日用两个版面登载文章,题为《玉兔为中国带来自尊》。文章说,对中国而言,探索月球、征服太空是每个中国人值得自豪的事情。

“新闻、新锐、新知——做中国最好的手机报”

齐鲁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QLWB(大小写都行)到10658000(全国手机用户均可订阅)

联通用户发送QLWB(大小写都行)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QLWB(大小写都行)到106597009。

初审编辑:余梁
责任编辑:高娜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