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尽瘁办实事 "第一书记"圆了村民的"幸福梦"

2014年01月04日 16:38作者:来源:大众网

“我是土生土长的东平农村人,来到商老庄村,带给我更多的是乡音乡情的熟悉感、亲切感。”这是2012年2月,泰安市安监局樊祥东作为泰安市第一批“第一书记”成员被派驻东平县商老庄村时的切身感受。

“第一书记”樊祥东(右一)与黑木耳基地负责人共同探讨下一步发展思路。(记者 聂艳艳 摄影报道)

路修好了,村民们出行、赶大集方便多了。(记者 聂艳艳 摄影报道)

  大众网泰安11月5日讯(记者 李蕾 聂艳艳)“我是土生土长的东平农村人,来到商老庄村,带给我更多的是乡音乡情的熟悉感、亲切感。”这是2012年2月,泰安市安监局樊祥东作为泰安市第一批“第一书记”成员被派驻东平县商老庄村时的切身感受。

    商老庄村,位于东平县西南部,北依东平湖,是一个拥有504户住户,2100多人口的大村。商老庄村人祖祖辈辈守着3700多亩耕地,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种植是全村人的主要经济来源,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农业村”。“在村支书的位子上呆了23年,我们商老庄‘贫困村’的帽子一直没摘掉。”说到这里,商老庄村59岁的穆老支书很无奈。

    面对老支书殷切的目光,面对“零收入”的村集体,如何能让商老庄村在驻村两年的时间里迅速地脱掉“贫困村”的帽子,让村民尽快地富起来,樊祥东陷入了沉思。

   “新官上任三把火”,樊祥东不想落入这样的俗套,不想走大搞政绩的形式主义路子。他想的是如何能在有限的两年时间里真正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不需要轰轰烈烈的三把火,星星之火,在两年时间里,也会成燎原之势。”对于农村工作如何开展,樊祥东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

    建章立制 夯实发展 就是要为村民多考虑

   “以前,在商老庄村,做个村干部并不风光。”村里的老支书穆笑艺告诉记者。“原来我们这些干部连个固定的办公场所都没有,平时十几号人只能戴着草帽,在树阴凉儿底下开个会;村民要办事,都找到村干部家里,既不方便也不正规。”针对村里干部的这种状况,樊祥东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健全完善了村里的“服务室”,进一步修订村两委工作职责和工作运行制度,包括“村党支部职责”、“农村党支部五好标准”、“农村党员干部五好标准”、“村党支部工作制度”以及“第一书记的任务及权利”,确立相关量化标准,年底还要严格进行考核。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了决策的民主程度,提升了村级服务水平。这样一来,村干部心齐了,在老百姓中的威信也提高了。

    解决难题 改善通信 就是要为村民多办事

    2012年6月,汛期来临,紧邻东平湖的商老庄村担负着重要的防汛、抗汛以及人员疏散的任务。以往村里有什么通知要下达,都是依靠村里服务室的扩音设备。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由于年久老化,原扩音设备出了问题,村支书下个通知要挨个打手机或挨家挨户跑。这可急坏了穆支书:“在外人看来重新购置个扩音器是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对于我们没有任何村集体收入的商老庄村,大大小小每一笔开销,都要经过精打细算。”樊祥东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立即到派驻单位泰安市安监局汇报,局领导高度重视,马上筹措8500元,为村里新购置无线扩音设备一套、扩音喇叭10个,并在6月份汛期到来前安装调试使用。有了方便携带的无线扩音设备,不管有什么重要通知,穆书记都可以随时随地向村民进行传达。

   “‘个人打头阵,单位做后盾’,来到商老庄村,泰安市安监局的领导给予了我极大的信任与支持。我把自己当成上级领导与村民的‘联络员’,商老庄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樊祥东对记者说。

   “虽然只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樊书记挂在心上了,把困难解决了,我们干部和老百姓就服他。”提到这件事,穆书记竖起了大拇指。

    抓好交通 注重商业 就是要为村民多谋利

    商老庄村有历史形成的集贸市场,每5天一次集中交易,主要商业街4条,商品交易辐射周边乡镇,是远近闻名的农资和生产生活用品交易地。在市场繁荣的同时,繁荣之后的“市场垃圾”却成了困扰村内群众的一大问题。另外,一些村民沿街堆放柴草、土石;由于村内没有下水道,“晴天两脚土、雨天两脚泥”。严重影响到了沿街商铺的正常经营及附近居民出行,村民怨声载道。

    在村民的反映下,樊祥东决定下大气力,对这两条主干道进行整修。但是整修的钱从哪里来?依靠一穷二白的村集体经济不现实,更不可能让村民自己掏腰包。根据第一书记“1+5”工作模式规定,选派部门、企业要当好第一书记的坚实后盾,努力为第一书记到村工作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促进项目、资金、智慧、人才信息等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优势资源倾斜基层。在政策指导下,樊祥东积极协调上级单位泰安市安监局,争取到了2万元的资金支持,并争取省、市移民局出资130万,将村里约1000米长的两条中心街改造成8米宽的混凝土道路,在道路两旁修建长3600余米的下水道,并新建30个垃圾箱,另外,47盏新型太阳能路灯也“闪耀登场”。小乡村能够铺上堪比“一级路”的商业街,并且配上现代化的路灯,这是商老庄村人之前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樊祥东一来,这些事情都变成了现实。“樊书记真是为商老庄人办了件大实事!”村民拍手称快。

    科学引导 修缮荒井 就是要为村民多建设

    商老庄村是个典型的“农业村”,农业发展,农作物能及时喝上水是头等大事。而根据樊祥东的调查与群众的反映,由于缺乏管理维护经费,商老庄村原有的90眼机井年久失修,集体资产面临贬值和报废的危险。另外,原机井由于没有供配电系统,浇灌采用柴油机,每亩地需要20多元,不仅成本高,而且浇灌不方便。根据这一情况,樊祥东与村两委成员商议决定,将机井承包到个人,实行“谁承包谁受益”原则,由承包人出资架设电源、管理维护机井。政策实施之后,村民每亩地的灌溉成本平均下降了近10元,荒废的机井得到了有效利用,无形中保护了村集体资产,一举两得。村里穆书记告诉记者,农作物只要能及时喝上水,产量就能保住且提高。今年,商老庄村小麦的亩产量高达1300斤,这都得益于机井承包到户,农作物灌溉及时带来的实惠。

    倾心扶持 发展养殖 就是要为村民多揽财

   “手中没有米,唤鸡都不来。”这句在农村广为流传的俗语是樊祥东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村两委班子巩固好了,村里的致富路修好了,樊祥东又在琢磨着如何能转变商老庄村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现状,为村民多谋一条致富的财路。通过实地调查,还真让樊祥东发现了一条好路子。那就是村里原有的黑木耳基地,囿于资金与技术的限制,这个黑木耳基地一直搞不起来。樊祥东瞅准这一契机,积极对上争取资金,并获得省里“南水北调”项目部的资金支持,投资350万,流转村集体土地35亩,建起了高技术标准的黑木耳菌种合作社。在黑木耳基地,记者看到,4个大型厂房已经拔地而起,现代化的技术设备也即将投产。据樊祥东介绍,黑木耳基地建成之后,不仅会极大提高村集体的经济收入,并且还能带动本村以及邻近乡镇的就业。“我们的菌种科技含量高,客户肯定会慕名而来,自动上门购买优质菌种,根本不用愁销路。”樊祥东告诉记者。

    建“服务室”、购置无限扩音喇叭、修缮商业街、水利灌溉、安装电子监控设备、建设黑木耳基地……短短一年半的时间,村里的领导班子队伍巩固了,村集体经济搞上来了,村民的腰包也日渐鼓起来了。“第一书记”樊祥东的表现得到了全村村民的认可,商老庄村也被乡党委政府授予“强村固基”特殊贡献奖。“我常对自己说要‘将心比心,用良心换良心’,只要我用真心去对待群众,群众自然也会拿真心来回报你。”对于村民的肯定,樊祥东不敢居功。

  亲切朴实、不摆“官架子”、接地气儿,这是整个采访过程中,第一书记樊祥东留给记者最深的印象。还有几个月的时间,樊祥东两年的“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就要结束了。谈到这里,樊祥东一脸不舍:“农村工作与工业部门的工作不同,在村里工作感觉更加接地气儿也更踏实,农民兄弟的朴实、善良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谢安监局和县乡两级领导对我的信任与支持,更要感谢商老庄村所有干部群众的理解与厚爱。”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魏鹏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