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信"利民记"(2):老人住安置房 困难户攀上好"亲戚"

2013年11月13日 08:26作者:陈宏发 纪学敏来源:大众网

6日,记者在省委、省政府信访局和烟台万华合成革集团有限公司帮扶的13个村了解到,困难户得到“一对一”帮扶,重病村民得到了全村人的捐助,低保户住进了安置房,敬老院老人穿上了新棉衣。这些实实在在的优惠举措,让村民切实感受到 “第一书记”带来的变化。

  大众网滨州11月13日讯(记者 陈宏发 纪学敏)6日,记者在省委、省政府信访局和烟台万华合成革集团有限公司帮扶的13个村了解到,困难户得到“一对一”帮扶,重病村民得到了全村人的捐助,低保户住进了安置房,敬老院老人穿上了新棉衣。这些实实在在的优惠举措,让村民切实感受到 “第一书记”带来的变化。

  “第一书记”抱着捐款箱为重病村民募捐

  2012年3月份,劳店镇东纪村村民张洪臣被确诊为白血病,为治病先后花了20多万元,原本过得还算不错的家庭变得一贫如洗,“该卖的都卖了,该借的也借遍了,再也拿不出钱了”。得知此消息后,省委、省政府信访局网络信访处主任科员、东纪村“第一书记”赵尚和村书记张文军张罗为张洪臣四处“募捐”。

  9月21号,赵尚和张文军抱着捐款箱走上村里的大集,介绍张洪臣的困难境况,号召大家捐款。见到“第一书记”走上街头募捐,村民很受感动,纷纷慷慨解囊。71岁的纪光福是村里有名的低保户,年事已高,腿脚不灵便,但听说此事后,硬让几位村民扶着去捐了20块钱,这一幕也在村里传为美谈。说起此事,纪光福告诉记者,书记们平时对他很好,经常去探望他,还带上钱和米面油等,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时我听说书记们抱着箱子在集上呼吁,我太激动了,就去捐了。”尽管只有20块钱,但这对于他一个无依无靠、没有经济收入的低保老人来说格外珍贵。

  纪光福的行为让村民们捐款更加踊跃,当日现场共筹集资金9000多块钱。“对于张洪臣的病来说,可能起不了多大作用,但这都是村民的心意。”张文军说,村委会还帮助其协调了大病救助等资金,尽管最终张洪臣还是没能熬过病魔,但此举让村民感受到村两委对群众的关心。11月6日,记者到东纪村采访时,当时募捐的红榜还张帖子村中最显眼的墙上。

  张洪臣的遗孀张健花告诉记者,当时张洪臣在医院里拿到村民捐的9000多块钱,激动地说不出话。“没想到能捐这么多,特别感谢书记们。”

  “现在家里剩下患有哮喘的张健花和10岁的儿子,我们正在积极为其争取应帮扶政策。”赵尚不忘对孤儿寡母的照顾。

  不仅是特殊家庭收到了温暖的帮助,儿童也正感受“第一书记”的温暖。在烟台万华合成革集团有限公司帮扶的10个村,202名贫困孩子在今年8月份每人收到了一套学习用品。烟台万华合成革集团有限公司聚姜醋公司HSE工艺安全管理专员、“第一书记”李永强说,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希望他们能愉快的成长,用这样的方式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好好学习。

  局长帮扶困难户,村里建起安置房

  对于村里的困难户,不仅“第一书记”时常帮扶,而且连远在省城的帮扶单位主要领导也经常惦记。王宝娥一家就是省委副秘书长、信访局局长王浩帮扶的对象。

  东纪村王宝娥是村里有名的困难户,儿子先天性发育不良、罗锅,没有劳动能力,儿媳自小全身大面积烧伤,病患有痴呆,生活不能自理。一家三口人的起居生活就靠着84岁的王宝娥种地维持着。

  6日,记者来到王宝娥家,东边的几间土房子是原来的老房子,已经东倒西歪,西侧正住的水泥房是村里给盖的保障房。王宝娥的儿子张义江正坐在院子里,佝偻着背费力得剥玉米皮。王宝娥见到“第一书记”激动地上前打招呼。“你们都来了,快进屋里坐坐。”

  这间外表看似很新的房子,里面却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书记们经常来看看,前些阵子还下雨的时候,王局长(王浩)又来了,给留了钱,送了面和油。”王宝娥告诉记者,“这房子也是书记给我盖的,搬进来快一个月了,老房子塌了。”

  赵尚介绍,省委副秘书长、信访局局长王浩得知王宝娥一家的情况后非常关注,多次前往探望,每次都带留下钱和生活用品,上一次前来看望是9月24号,送来了大米、鸡蛋和钱,让这一家人着实感动,“每次见了我,都让给王局长问好。”

  王宝娥现在住的房子是 “第一书记”向县民政局申请的安置房,像这样的房子崔家村有5户、东纪村5户、大杜村2户。东纪村和大杜村都是在原址上建的新房子,7户都已经都搬了进去,崔家村则垫平了村南一块低洼地,建起一排老年公寓,10月20号开始动工,预计一个月内就能完工,预计明年开春之前5户人家就能住进来了。

  为敬老院添置新衣,给残疾人办证享受帮扶

  “这件棉衣分两层,初冬可以穿外层,冷了可以套上棉衬里。”6日,在洋湖乡敬老院,烟台万华合成革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书记”曹旭光拿着棉衣跟记者介绍,这些棉衣是为45位老人准备的重阳节礼物。 “这件衣服是我们千挑万选的,穿上颜色很显精神。”一件衣服800块钱,都是根据老人的尺寸定做的。

  住在敬老院的70岁老人杨在更,试穿衣服时,高兴地直夸“这衣服真好,穿着很舒服,很暖和。”当得知一件衣服800块钱时,老人感叹起来,“我都这么大岁数了,穿这么好的衣服,我自己买怎么也舍不得,‘第一书记’太好了,太感谢你们了。”说着老人激动地鼓起掌。

  “除去衣服,‘第一书记’还捐了5000块钱,给老人改善伙食。”院长姚炳林介绍,敬老院每年都会受到各界的爱心捐助,但是像这么大规模的还真是第一次。“今年冬天,我们院里的老人从心里热乎。”

  不仅如此,省信访局帮扶的3个村有残无证的村民也在“第一书记”的联系办理了残疾证。大杜村宋荣花就是其中一个,今年56岁的她在2010年摔伤左手,至今左手腕都是歪着的,不能提重物,只能靠着右手活,非常不便。今年6月份,在“第一书记”王志昕的帮助下,宋荣花办理了残疾证。有了残疾证,村里发放化肥、农药时候都有优惠,还有1000块钱的创业扶持。“我之前都不知道国家有这么个政策,多亏‘第一书记’提醒”。

  “第一书记”驻村后充分研究、协调落实各项政策,为村民办实事、做好事,将村民利益争取到最大,村民满嘴都是“第一书记”的好。“我们后台搭戏,让村两委在前台唱戏,在村民心里树立起村书记的威信,接下来任何工作都好做了。”曹旭光说。

   

    阳信"利民记"(1):修路铺巷挖水沟 帮扶村变身文明村

    修大路、铺小巷、挖排涝沟、建人保服务站、种植苗木……由省委、省政府信访局和烟台万华合成革集团派出的5位“第一书记”帮扶阳信13个村庄,经过一年半的建设,村容村貌向城市看齐,连村里小伙子找对象“都容易了不少”。

初审编辑:陈宏发
责任编辑:李丽娟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