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富民记"③:技术资金双保障 村民种大棚不再愁

2013年11月27日 11:44作者:李龙来源:大众网济宁频道

省供销社“第一书记”孔祥高(左一)向记者“传授”他为村民带来的致富经 老泉二村刘果书记说:“这多亏了省供销社派到我们村里的孔祥高、王顺和侯文鹏三位‘第一书记’,等蔬菜大棚产生效益后,不出村就能挣个三五万。

  

  省供销社“第一书记”孔祥高(左一)向记者“传授”他为村民带来的致富经

  

  谈起蔬菜大棚的发展,老泉二村“第一书记”侯文鹏(右一)、村支书刘果(中)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大众网济宁1112日讯(记者 李龙) 省供销社“第一书记”工作组自驻村帮扶泗水县杨柳镇老泉三村、老泉四村、老泉二村以来,硬化道路,保障村民安全用电,新建社区服务中心,多项工作获得了村民的称赞。但对于他们来说,便民、利民只是基础,富民才是目标。省供销社“第一书记”工作组根据前期调研,利用部门优势,发展蔬菜大棚产业,为村民带来了致富项目。

  “村民穷在‘怕’上”

  老泉三村的“第一书记”孔祥高告诉记者,杨柳镇是瓜菜大镇,但是处于瓜菜大镇腹地的老泉村却只种玉米和小麦,亩均年收入不算劳动力成本仅仅1000元,而邻村谷家庄种大棚菜亩均收入1万元以上。

  既然种蔬菜大棚很挣钱,但为什么省供销社帮扶的几个村没人种呢?“村民心头有很多‘怕’:一是怕投资风险,种大棚一亩投入得6000元左右,种上三四亩大棚就得2万多,赔了怎么办?二是怕市场风险,卖不上个好价钱不如打工收入老稳;三是怕天气风险,投入大,老天爷刮风下雨,就要承爱损失;四怕大家伙心不齐,自己一家一户搞,形不成规模。五怕没技术……”身为省供销社经济发展处副调研员的孔祥高将前期调研的结果一一向记者数来。

  针对村民这些“怕”,省供销社“第一书记”工作组多次召集党员干部开会,从老泉村的农业生产条件、邻村成功的种植模式、当地市场已初步发育等多方面讨论分析让村民看到发展希望。

  首先做通党员干部思想工作,再由党员干部做亲朋、邻居工作。同时,争取省供销社改革发展资金支持,由县供销社百联农资牵头,整合供销系统有蔬菜生产经销经验的职工,领办蔬菜合作社,建设蔬菜大棚示范基地,统一为村民采购大棚支架、统一为村民供应化肥、统一为村民提供技术服务,实施标准化农业生产,发挥供销社的网络销售优势,保障老泉村发展蔬菜产业顺利起步。

  “一开始老泉二村的村支书刘果顾虑比较多,我们孔书记便给他详细讲了政策,给他讲我们供销社扶持的优势,刘书记才开始放下心来承包了十亩地。村干部带头做了,其他村民陆陆续续也敢承包土地进行蔬菜大棚的种植了。”老泉二村的“第一书记”侯文鹏说。 

  “不出村就能挣个三五万”

  43岁的刘福彪在家的后院里有一个塑料颗粒加工小作坊,“在我们老泉二村,大多数人都在外打工,如果家里没这个小厂子,我也不会在家里的,一年到头种点地挣不了多少钱。邻村倒是有些村民种蔬菜大棚挣了钱,但咱不懂技术、不了解政策,地里只能种些吃的粮食。”之前在地里种过4亩西瓜的他,挣的钱都不够工钱。

  现在,刘福彪承包了7亩地的蔬菜大棚。“省里来的‘第一书记’给我们带来了技术,又把村里的路铺好了,下一步还要修整村边的河,弄水利项目,我们种蔬菜大棚没有什么后顾之忧,挣钱也是水到渠成。”刘福彪高兴地说。

  老泉二村刘果书记说:“这多亏了省供销社派到我们村里的孔祥高、王顺和侯文鹏三位‘第一书记’,等蔬菜大棚产生效益后,不出村就能挣个三五万。”

  省供销社“第一书记”孔祥高告诉记者,发展起蔬菜大棚产业,其实才走了第一步,毕竟村里人均土地占有量还是太少,还是有人出去打工,而在家里种地的村民,自己一家一户也不能包打天下,以合作社为载体,为农民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才是我们努力的工作方向,这项工作,供销社非常有优势,10月份,全国供销社系统的农业社会化生产服务就在济宁召开,参观了汶上、曲阜、梁山的大田作物生产托管。

  初审编辑:王振 责任编辑:苑仁峰

初审编辑:余梁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