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书记”包村,送创意送技术

2013年08月10日 12:56作者:于潇潇 于文思来源:大众网

7月31日,记者来到东阿县刘集镇前关山村、四屯村和前苫山村,这里是省农科院三位“第一书记”的派驻点,说起着三位农业专家,村民们直夸他们像“导演”,在村里导演着村民如何致富。

在养鸡场,魏祥法查看鸡粪,判断鸡的病情

村民李光旺说想办个家庭农场,这在从前是不敢想的事

  大众网东阿8月2日讯(记者 于潇潇 于文思)7月31日,记者来到东阿县刘集镇前关山村、四屯村和前苫山村,这里是省农科院三位“第一书记”的派驻点,说起着三位农业专家,村民们直夸他们像“导演”,在村里导演着村民如何致富。
  黑木耳“穿”上包装走进商超
  2008年,前苫山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前苫山村村民李恩来和其他五户村民开始养殖黑木耳,为了学技术,他们还专门从东北请了个老师。在悉心栽培下,黑木耳获得丰收,亩产800多斤,可晒出200多斤干木耳,每斤干木耳售价在30元左右,平均算下来,每亩地收入达到6000元。相较于从前种植玉米和小麦,收入要提高很多。而李恩来并不满足,他能看到木耳发展的前景,却苦于找不到提高收入的方法。
    就在李恩来面对发展“瓶颈”的时候,省农科院选派的三名第一书记进驻了刘集镇前关山村、四屯村和前苫山村,三位书记都是农业专家。刚进村里了解情况时,苫山村的“第一书记”魏祥法就敏感地看到了黑木耳的经济效益,他和另外两名书记陈为京、祝清俊一起经过研究发现,黑木耳的种植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在销售上却仍有空间,村民们卖黑木耳,通常是用编织袋装好到集市上卖,或者在镇上、县里搞批发,这样卖下来,每斤黑木耳的售价仅二三十元。
  为了提高黑木耳的经济效益,陈为京托朋友帮忙设计了包装,还为其申请了“山羊山”注册商标,选品质好的黑木耳包装好,每斤装一盒。现在,村民们养殖的黑木耳已经进驻商超,售价上直接翻了近一倍,每亩的经济效益达到一万多元。前苫山村的黑木耳养殖规模迅速扩大,现在,已经有29户村民种植黑木耳,种植规模达到70多亩。“陈书记帮我们创了品牌,这在从前,我想都不敢想。”提起如今黑木耳的发展规模,李恩来兴奋不已。 
  科技大院带来技术“武装”大脑
  “魏书记来啦!”7月31日下午,记者跟随前苫山村“第一书记”魏祥法在村里采访,养猪专业户李光旺老远就热情地迎了出来。二十多天前,李光旺猪场里的母猪生产,有几头小猪生下来就死了,李光旺急了,要去村里的“农科大院”通过视频找专家解决问题。结果刚进院,“现成的专家就出来了”,李光旺告诉记者,魏祥法陪他到猪场给母猪看病,很快解决了问题。
    李光旺所提的“农科大院”,是省农科院投资为三个帮包村建的农业科技大院,包括农科讲堂、农业科技远程服务站、科技书屋、电子阅览室、老年人活动室等,村民们既能通过科技书屋、电子阅览室自主学习,获取信息,又能在家门口与专家面对面交流,接受专家一对一辅导。农家书屋建成后,村里的贫困户李强恩借了三本书——《果树伴随生长整形修剪法》、《新编电脑故障排除精解1500例》、《中文word97培训教程》,自己摸索着学习,不懂的地方就跑到农科大院来问,现在他养的木耳、种的果树都长势喜人,还发展起副业,帮村民们维修电器,自己帮助自己脱了贫。
    每月十号,村里都会在科技大院召开民主生活会,三位“第一书记”把村民们聚到一起,跟他们聊聊下一步的规划,指导他们种植养殖技术,听听村民们的意见。“我们自己提一些想法,如果觉得可行,书记们就帮我们找方法。”李光旺说,书记们组织他们去农科院的实验室参观,哪里有好项目,也会组织他们去考察,比如阳谷的蔬菜大棚,菏泽的油用牡丹,“真的是太长见识了!”李光旺告诉记者,很多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敢想了,也敢干了,他自己就想搞个家庭农场,这是之前从没想到过的事。
    “他们是好导演。”村民李泽孔这样评价村里的“第一书记”,他们搞活的不仅是产业,更是村民们的头脑,从前大家只知道埋头干活,而书记们到来后,指导他们如何利用好现有的资源,降低成本、扩大规模。李泽孔开了个养牛场,需要大量的秸秆做饲料,从前他要雇人到田里去收割玉米秸秆,再运回、粉碎,光人力成本就不小。“第一书记”们提示他可以买一台联合收割机,一举解决秸秆的收割、粉碎等问题,现在李泽孔对养牛场的未来信心满满。(记者 于潇潇 见习记者 于文思)
   

初审编辑:刘宝才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