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授渔记”(3)四个计划让村民有盼头

2013年08月09日 15:04作者:于潇潇 尹海洋 王倩来源:大众网

到村4个月,东阿县的“第一书记”们在村里抓班子、促党建,带项目、引资金,村民的生活在悄然发生变化。然而,这些还远远不是他们的全部设想,采访中,“第一书记”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话:我只在村里一年,而村民们需要的却还有很多。在几个村子,“第一书记”都有明确的工作计划:扩建学校让孩子们回村上学,上小农水项目让浇地变得简单、引进玫瑰花加工厂让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建个养羊基地,让养殖实现规模化……我们期待这些计划都能尽快变为现实,也希望有意向的单位和企业,来村里投资、建厂,共建一个个美丽乡村。

    编者按:

  2013年7月30日至8月2日,大众网“走近‘第一书记’,共建美丽乡村”报道组来到聊城市东阿县鱼山镇、刘集镇,与6位“第一书记”近距离对话,深入田间地头,走到农户家中,体验并体会书记们为村里带来的一些变化。即日起,大众网将刊发“东阿‘授渔记’”系列报道,用村民的视角看“书记”,用产业的变化看帮扶成效。

贾洪斐计划把这篇空地利用起来,建成幼儿园和村民活动中心。

村民李光旺说想办个家庭农场,这在从前是不敢想的事。

由于刘集镇东苫山村小学没有五六年级,孩子们只能到镇中心小学住校求学。“第一书记”张峻希望能够扩建这所小学,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学。

    东阿“授渔记”(3)

  四个计划让村民有盼头

  记者 于潇潇 尹海洋 王倩 见习记者 于文思 赫辉

  到村4个月,东阿县的“第一书记”们在村里抓班子、促党建,带项目、引资金,村民的生活在悄然发生变化。然而,这些还远远不是他们的全部设想,采访中,“第一书记”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话:我只在村里一年,而村民们需要的却还有很多。在几个村子,“第一书记”都有明确的工作计划:扩建学校让孩子们回村上学,上小农水项目让浇地变得简单、引进玫瑰花加工厂让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建个养羊基地,让养殖实现规模化……我们期待这些计划都能尽快变为现实,也希望有意向的单位和企业,来村里投资、建厂,共建一个个美丽乡村。

  建学校:找完地皮找资金,东苫山村五六年级的孩子将回村上学

  省委统战部派驻刘集镇东苫山村的“第一书记”张峻最近一直在盘算着,要对东苫山村小学进行扩建。

  东苫山村小学在村南边,两层楼,8年前建好时,曾是周围几个村子里最高的建筑。近几年随着教育资源的不断整合,部分教学条件较差、师资力量不足的村子撤消了学校,学生合并到东苫山村小学,十个村的学生让教室捉襟见肘。

  无奈之下,学校撤消了两个年级,五六年级的孩子转移到离东苫山村4公里远的镇中心小学,由于离家太远,这两个年级的学生只能选择住校,每周末回家一次。张峻一到村,就不断有村民找到他询问,能不能“使使劲”,让东苫山小学重开五六年级,让孩子们回来上学。

  经过考察,张峻发现,在小学的东侧原本有一块大约3亩左右的空地,可以建起一排教学楼!“地有了,但还没有建设资金,审批程序,以及师资力量。”张峻说,接下来的时间,他将想办法帮助村里协调学校扩建的事,“老百姓都期盼的事,必须去办!”

  扩建学校,同样是坡里村“第一书记”韩广梓的想法。坡里村小学也聚集了周围10个村的200多名小学生和学前儿童,教学资源严重不足,仅有两排旧平房做教室,教室前的操场上,一座旧滑梯已经被孩子们坐了快十年。

  韩广梓联系了部分资金,为学校捐赠了电脑和图书室。校长王大兴告诉记者,孩子们之前都没有课外书,现在有了图书室,几个班的孩子排好了号轮流看书,那一下午的阅读时间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放了假。

  为扩建学校,韩广梓多方奔走。现在资金等都已经到位,在我们采访当日,施工方已经进驻校园,预计到九月份开学的时候,校舍的主体就可以完工。

  上水电:连跑七八趟省城,大林崔村的小农水项目明年上马

  多少年来,刘集镇大林崔村的村民们一直“指望黄河指望天”,如果当年雨水勤,就是个难得的丰收年景,不然,村民们只能买黄河水来浇地,一旦黄河控制水量,村民们只能干着急。

  为了能给村里上“小农水”项目,村支书崔清忠想了无数办法。村里有个村民在德州一家热电厂工作,病急乱投医的崔清忠甚至连着跑了三趟德州,“结果人家说,这儿不是他们的范围。”

  省监狱管理局派驻的“第一书记”董洪坤刚上任就了解了这个情况。从4月起,他带着崔清忠连跑了七八趟省城,到水利厅等部门申请项目。值得高兴的是,省水利厅已经将大林崔村的小农水项目列入了规划,明年下半年,村民们就可以用自己村的机井来浇地了。

  8月1日,记者在大林崔村街头采访时,七八个村民聚了过来,听说有希望上“小农水”,原本蹲在地上跟记者聊天的62岁村民黄春玲一下子站了起来,搓着手,看着一旁的村民嘿嘿直乐。

  与大林崔村面临的问题一样,坡里村村民也被无水浇地的难题困扰了几十年,如果能上“小农水”,坡里村的浇地问题也可以顺利解决。坡里村里原有的机井由于变压器电压过低,已经无法使用,村民们只能接几百米长的管子从邻村的河中抽水浇地。村民王文忠告诉记者,浇一亩地,光电费就要60多。

  为了解决浇地问题,这四个月来,韩广梓跑了不下十次市、县、乡等相关部门,希望能上小农水项目,如果上不了,至少更换一下机井的变压器。“村里还打算发展蔬菜大棚,水的问题如果能解决,蔬菜就能顺利做成产业了。”韩广梓说。

    

  东阿"授渔记"(1)头脑风暴让村民"活"起来 

    带资金带项目能促进村子发展,但要谈到可持续,从根本上还得解放思想、打开眼界。今年4月,省统战部、省金融办、省农科院、省监狱管理局选派的第二批“第一书记”到聊城市东阿县刘集镇和鱼山镇的14个村庄“主政”,除了给村里带来了项目和资金,他们更多的是带来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东阿“授渔记”(2)产业布局让村民富起来 

    7月30日至8月2日,记者跟随鱼山镇、刘集镇的“第一书记”走街串巷,眼见为实:一些帮扶项目相继落地,基础设施不断“升级”,规模养殖,特色种植,日趋科学的产业布局让村民们看到了一条条致富路。

初审编辑:刘宝才
责任编辑:魏鹏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