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造血记”(3):京剧进村 洪水中上党建课

2013年09月18日 14:11作者:来源:大众网

在德州市“第一书记”临时党委书记、袁家寨村“第一书记”刘玉富的带领下,8位“第一书记”如“八仙过海”,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各显神通,由“帮扶”到“引路”,变“输血”为“造血”。他们身体力行,发挥共产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修建村民活动中心、建立农村书屋、开展支教活动、完善村级党组织建设……转变了村民的陈旧落后思想,锻炼出了一支凝聚力、战斗力强的基层党员队伍,打造出了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5000多册图书是腰站镇锅培口村的“宝贝”,村支书李书华每天都要过来查看整理一番。记者 满志旺 摄

 

张言村的村民活动室中摆放着的电脑。记者 姜洋 摄 

兴塘社区张言村村民活动中心设立了农村信息服务站。记者 姜洋 摄

今年7月份,潍坊医学院的大学生来锅培口村开展支教活动。

今年7月份,潍坊医学院的专家到锅培口村开展义诊

  农村书屋:

  书籍和网络全覆盖,大学生支教种下“科学种子”

  现在,锅培口村支书李书华最看重的,不仅仅是价值20万元的灯光音响设备,还有村子“农村书屋”里那5000册图书,而在几间活动室当中,阅览室的装修条件也是最好的。“谁把借的书弄脏了破了,我就训他。”李书华一本正经地说。每天傍晚吃饭前,李书华都要到书屋里去查看整理一番,“我读书少,种了一辈子地,看着这些书觉得格外亲。”

  锅培口村的农村书屋由“第一书记”田玉胜联系潍坊医学院捐赠建成,书籍种类涉及幼教、医疗保健、养殖种植技术等。“一共捐赠了5000多册,现在我们村的农村书屋应该算得上整个乡镇最‘气派’的了。”田玉胜笑着说。

  作为大学工作人员,田玉胜格外看重“文化教育”对农村的“造血”功能。“让村民学知识、懂科学、转观念将会让他们受益终生。”田玉胜说,针对村里养殖户较多的特点,他联系了大量实用养殖技术和牲畜防病书籍,并建立了图书借阅制度,村里的养殖户遇到问题,来阅览室一查就明白。

  “以前村里的孩子一到周末就‘放了羊’,到处跑,俺村靠着相家河水库,家长都提心吊胆的。现在,孩子们都爱到书屋里来看课外书,家长瞅着就高兴。”村民刘清芳说。

  除了修建农村书屋,今年7月份,田玉胜联系了潍坊医学院的专家和大学生来村里义诊、支教、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很多村民的思想意识固化,很多人还用一些不科学的‘土方子’来治病防病,甚至带有一些封建迷信的因素,我觉得有必要给他们普及科学知识。”田玉胜说,通过高校与村子的对接,在村里种下了“科学”的种子。

  在三唐乡兴唐社区张言村,村民们不仅能在农民书屋看实体书,还能上网查询资料看“电子书”。9月11日上午,省规划设计研究院选派张言村的“第一书记”李嵩告诉记者,“第一书记”到村后筹资10万元盖起的农村书屋除了有阅览室,还设置了农村信息服务站。“村民需要查资料、远程学习、甚至在网上为自己的农产品找销路,都可以在信息服务站完成,我们也会搜集一些有用的信息提供给村民。”李嵩说。

  村支书赵长新告诉记者,信息服务站对全社区开放,一直开放到晚上10点,村民可以上网查找资料,学习各种种植养殖技术等知识,吸引了不少年轻的村民。“我们的书屋里还有上千本有关养殖、种植、历史、人文的书籍,村民随时可以借阅。”赵长新说,“年轻的就来用电脑学习,年纪大的村民不会上网,就可以看书学习,这样就‘全覆盖’了。”

初审编辑:刘宝才
责任编辑:魏鹏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