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忠:老朋友鼓励我们前行

2014年01月02日 06:43作者:张国忠来源:大众日报

前段时间,84岁的东阿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绪武(1971年任茌平县王老公社党委书记)给我来电话,说:“看了大众日报上刊登的《小杨屯:梦想三级跳》,很真切、很生动,层次也很高,是对小杨屯历史变迁的真实记载。这篇稿子,我时不时让年轻人读一读,小杨屯的党员干部也一直在学习。

  □ 张国忠

  前段时间,84岁的东阿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绪武(1971年任茌平县王老公社党委书记)给我来电话,说:“看了大众日报上刊登的《小杨屯:梦想三级跳》,很真切、很生动,层次也很高,是对小杨屯历史变迁的真实记载。”

  在茌平党校遇到82岁的李殿银,他是王老公社第二任党委书记,也称赞《小杨屯:梦想三级跳》写得好,是对小杨屯发展历程的总结,时代性强,分量很重。我听他们说,还有很多人看了这篇稿子,都在夸奖我们。

  在今天,全体中国人民都在追逐中国梦的大潮中,我们小杨屯还能作为一个典型来阐释这个梦想,这65年里我所做的一切,都值了。感谢《大众日报》给我们总结得这么好,我代表小杨屯全体村民感谢你们。

  这篇稿子,我时不时让年轻人读一读,小杨屯的党员干部也一直在学习。

  几十年来,大众日报报道过我们小杨屯多次,每次都引起很大的反响。有一年,大众日报的宋庆祥记者给我写过“吃亏经”:“当干部首先学吃亏,学吃亏就有人跟随。当干部必须能吃亏,能吃亏才能有权威。当干部要肯吃亏,肯吃亏就能有作为。”到现在,聊城的很多党员干部说起“吃亏经”还朗朗上口。我希望这种甘愿吃亏的精神,能够激励更多的党员干部,也是我送给我的儿女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多年来,大众日报就像一位老朋友,鼓励我们前行。《大众日报》对我们小杨屯进行报道,一方面大家都很高兴,周围的人也都称赞我们,让小杨屯的名气大增。另一方面,我们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因为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明白,要对得起这些称赞和荣耀。可以说,大众日报激发出了我们的动力,我们的干劲。

  大众日报记者素质高。宋庆祥同志采访过我多次,人很朴实、谦和,工作作风很扎实。他曾经送我一幅字:“精神最富有的人”。我觉得,这是对我很高的褒奖。我把这幅字挂在家里显眼的位置,看到后,就想起与大众日报的情谊。

  我始终坚信不学习就不能提高,不学习就不能解放思想,不学习就没有方向,于是经常性地去引导年轻干部做到会学、会干、会总结、会讲。我不识字,但是每天必做的事情就是学习,我让子女给我念大众日报、读文件;我每天都会听广播、看电视,用心去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与农村工作有关的各种知识。我马上就90岁了,依然还坚持着这些习惯。也许,正是这不断的学习,才有了我的进步,有了小杨屯的进步。

  最后,我给《大众日报》关于当前农村的报道提两点建议。一是希望贵报多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班子的报道。我认为一个村庄要发展得好,需要一个团结奋进的班子,这个班子要稳,要服众,要深得村民的信任。我想小杨屯能有今天,最重要的就在于我们有这个60年一脉相承的班子,我们秉承勤换思想、少换人的思路,换来了一方的稳定、发展与和谐。

  二是希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的报道。一个村庄只有有了集体财产,才能将百姓凝聚在一起,建设自己的家园,才能使百姓在享受国家政策扶持的同时,享受更好的待遇。当前,各地都在推进城镇化建设,我看到有的地方搞一刀切,这是不行的。要帮助农民把经济发展上去,农民富裕了,自然而然想改善生活,会上楼。

  (杨秀萍 周静 整理)

  作者简介:张国忠,1926年3月出生,1949年3月起任茌平县小杨屯村党支部(后为总支、党委)书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刘宝才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