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蓝黄战略叠加 政策红利如何释放?

2013年09月05日 10:08作者:来源:大众日报

黄蓝国家战略的实施,为东营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打通出海大通道  8月29日,经过短暂的试运营后,东营至旅顺的客滚航线举行了正式通航仪式,这标志着“搁浅”16年的“东旅”航线正式复航。

  □ 贾瑞君 魏东 李志海 

  黄蓝国家战略的实施,为东营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黄蓝叠加下,东营该如何用好这两大国家战略,让政策红利充分释放?制约东营发展的短板还有哪些?东营今后发展的着力点又在哪里?连日来,记者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采访。
打通出海大通道
  8月29日,经过短暂的试运营后,东营至旅顺的客滚航线举行了正式通航仪式,这标志着“搁浅”16年的“东旅”航线正式复航。
  这条航线的复航,承载了东营人太多的期待。一直以来,很多东营人喜欢这样推荐自己的城市:这里是黄河入海的地方。即便如此,也很少有人会马上意识到,东营是一个沿海城市。由于开发较晚等诸多因素,东营作为沿海城市的特征一直没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地理位置临海型,经济发展内陆型”这一尴尬局面也伴随了东营许多年。
  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东营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对外贸易迅猛增加,对外联系日益频繁,对临海型经济发展要求越来越高。“然而,许多大进大出的项目,都因港口建设滞后而搁浅,一些难得的发展机遇与东营屡屡失之交臂。港口建设成为了东营乃至黄河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瓶颈,打通东营的出海通道迫在眉睫。”东营市港航局局长李卫国说,此次东旅航线复航,绝对不能简单地看作是一条航线的开通,而应将其作是东营乃至黄河三角洲出海大通道的开启。
   “这些年来,东营发展面临的最大短板是什么?是交通。”东营市黄蓝两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薛荣建认为,放在整个山东版图中来看,东营无疑处在一个交通末端,区域内仅有一条高速公路,唯一的一条铁路线还时断时续,航空也不过是前几年才引进,刚开通的东旅航线是目前唯一的出海通道。“在推进黄蓝两区建设过程中,对东营来说,交通设施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交通环境改善了,蓝黄战略的政策红利才得以逐步充分释放。”此次海上航道重启,将对东营摆脱交通末端制约起到很大作用。薛荣建建议,应全力推进东营港建设,尽快开通济东高速,拓展东营交通空间,打造东营发展广阔、便捷的交通运输环境。
科技短板待补强
  虽然处于黄蓝国家战略叠加区,但是东营的科技创新资源实在少得可怜,“国家211计划高校没有,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没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也没有,中科院直属研究所没有,甚至连一所省属本科高校也没有。放眼整个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现有国家和省级高校、研究机构、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创新资源也才仅有23家。”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管理中心主任孙波对东营目前所处的科技创新资源状况颇为忧虑。他认为,目前这种科技资源的配置状况,决定了在以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过程中,东营明显处于劣势。去年,东营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仅为1.96%,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低端产品多,部分产能过剩;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不高,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比重仅为5.29%,居全省第16位。
  纵观我国几大经济区发展历程,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都依赖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产业机构的优化升级意味着高技术的产业化,传统技术得到适当的更新和改造;意味着劳动生产率和产出投入比例的不断提高。而产业机构的升级又以科技创新为前提和动力,是创新资源集聚、整合和集成作用的结果。孙波认为,相对来讲,黄河三角洲区域开放较晚,基础设施、科教资源计划布局严重不足,近十年多来流失十分严重。尤其以中国石油大学的搬迁为例,至今让东营人后悔不迭。目前区域创新能力更多地依靠当地企业和政府产学研合作形成,很难形成规模化、集团化的科研条件和开放能力,一些制约区域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这都成为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重要制约因素。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区、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孙波认为,这一定位,决定了黄河三角洲的发展方向。因此他建议,应充分发挥省市两方面的积极性,争取国家支持,在东营集中规划布局黄河三角洲中央创新区,建设一批新型科研院所,形成集聚效应。此外,继续加强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的建设。作为省委、省政府批准建设的区域重要创新平台,目前该研究院的作用远没有发挥出来,应继续加大扶持力度,让这一平台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真正为东营,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贡献力量。
短板背后是机遇
  除了交通和科技,制约东营发展的短板还有哪些?
  在前不久召开的东营市委工作会上,东营市委书记刘士合毫不避讳,直截了当地指出了当前东营面临的诸多短板: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重化工业所占比重过大,石油化工等六大高耗能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服务业发展滞后;发展方式粗放;发展的动力活力不足,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不高,金融机构存贷差达700多亿元,社会经济不够活跃;生态仍然脆弱。节能减排的压力很大,能耗下降空间小,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任务十分繁重;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
  站在新的起点、用更高的水平、以“两个率先”的标准来看,东营的短板的确明显。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短板背后是机遇,看到了短板所在,也就认清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也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有了今后发展的着力点。为此,东营以“高境界、高标准、高起点、大作为”为全市各项工作的总要求,确立了“转方式、调结构、扩总量、增实力、上水平”的根本任务和工作大局。
  围绕全市工作总要求和工作大局,东营上下掀起了新一轮干事创业的热潮。制约东营发展的瓶颈正在逐步得到解决,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科技、人才、资金等各种投资要素正汇集这片新热土。刘士合充满信心地说:“当前,全市上下人心思上、风正劲足,干事创业的热情高涨,制约东营发展的诸多瓶颈正在打开。黄蓝国家战略,已经成为引领带动区域发展的强大引擎。只要我们继续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完全可以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两个率先’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原标题: 蓝黄叠加,政策红利如何释放?

初审编辑:刘宝才
责任编辑:王雨萌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