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八大特稿:中共十八大的世界意义

2012年12月06日 16:15作者:来源:新华社

时近岁末,寒意正浓,但中国大地却涌动着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丹麦议长吕克托夫特最近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相信,十八大后中国社会将更加开放,中国在世界上的作用将更加重要。

  新华社北京12月5日电特稿:中共十八大的世界意义

  时近岁末,寒意正浓,但中国大地却涌动着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与此同时,作为今年最重要的国际政治事件之一,中共十八大在世界激起的回声依然不绝于耳。

  从十八大开幕到现在,许多国家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媒体人士都在探寻十八大对世界的意义。在他们看来,十八大开启了中国新征程,同时也给世界带来了新希望。那么,十八大向世界昭示了什么呢?

  中国道路启示世界

  透过十八大,国际舆论更加理解中国为什么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对于中国来说,走什么样的道路至关重要。它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成功之路。正是沿着这条道路,中共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

  对于中国道路的巨大成功,巴西共产党联邦参议员阿鲁达感触至深。他对新华社记者说,中国共产党根据本国的特点,选择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并且取得了辉煌成就。

  “中国曾经是那样贫困、落后,如今已经成为新崛起的亚洲巨人,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今天的崛起,正是源于它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阿鲁达说。

  摩洛哥众议院第一副议长、执政的正义与发展党中央书记处委员穆罕默德·亚蒂姆说:“当今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而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推动了这个国家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在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这条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色,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这一结论得到国际人士的认同。

  尼泊尔副总理什雷斯塔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中共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根源在于中共能够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适合中国的国情。

  更重要的是,透过十八大,国际舆论更加认识到,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各国国情不同,完全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德国联邦议院联盟党议会党团干事长格伦德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处于一个不同体系相互竞赛的世界中,西欧实行的民主制并不是一直奏效。“有阳光照耀时,这一制度作用很好,但是当冬天来临,当下起雨,像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后)也有问题”。

  格伦德说,没有一个模式能够出口到其他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在探索不同于西式民主制的政治制度,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宏伟蓝图鼓舞世界

  透过十八大,国际舆论清晰地看到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特别是大会提出了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目标不但将使中国的发展登上新的台阶,也将给其他国家带来很多合作良机,推动世界的发展和进步。

  根据这一目标,十八大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外,它们还包括: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一要求包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等等。

  国外专家们认为,实现这一要求将对中国和世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中美问题专家李侃如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能否实现未来的昌盛,最重要因素就是它能否有效深化改革,让经济走上更加可持续的道路。

  “如果中国经济成功转型,并且继续带来健康的增长,中国在亚洲和全球的角色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有超过13亿人口。如果中国有一个中产阶级社会,那将改变世界,”李侃如说。

  秘鲁经济和财政部长卡斯蒂利亚也认为,在经历10年高增长之后,中国将会寻找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并适时加以调整和改革。他强调:“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对世界经济的增长具有重大意义。”

  南非共产党国际关系书记马特哈科对新华社记者说:“中共十八大强调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翻一番,将极大提高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同时,在西方国家经济下行对世界经济构成负面影响的情况下意义更为重大。”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一要求包括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等等。

  国际观察家认为,实现这一要求,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中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将大大丰富,文化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加大;对其他国家来说,这意味着它们将接触到更加多姿多彩的中国文化产品,将得到更多与中国进行文化交流和互相借鉴的机会。

  德国汉学家施密特-格林策指出,中国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珍惜自己的传统文明,保持中国文化的精髓,使中国文化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他说,中国发挥自己传统文化的优势,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是提升综合竞争“软实力”的重要方面。

  阿根廷国际关系研究所主任孔萨尼认为,中国文化崇尚和谐与和平。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也给世界带来了中国文化,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不仅对中国,对未来世界的健康发展也非常有意义。

  “中国文化所推崇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人民建设世界强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应该把自己的优秀文化传播出去,扩大与其他国家文化的交流、交融,”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孔子学院斯方院长塞内维拉特纳对新华社记者说。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一要求包括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下降,森林覆盖率提高,等等。

  对于中国来说,实现这一要求将为人民创造良好生活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和确保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国际人士认为,这一要求的提出对世界也是一个福音,它将增进其他国家同中国的生态合作,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日本日中合作新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庚欣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面对中国乃至世界环境、生态压力日益加大的现实,中国党和政府及时作出的应对措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从追求经济效率向追求生活质量的积极探索。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也将引领世界各国共同保护地球家园,努力走向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庚欣说。

  肯尼亚智库非洲民主与领导力学会执行主任柯德赫说,生态文明建设拓展了中国关于“发展”的定义,反映出中国领导层对人民健康和生活水平的重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提出,也必将拓展中国和非洲之间未来在该领域的合作。

  “生态文明是世界发展的潮流,对中国这样的国家尤其重要,中国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也将惠及周边国家,”吉尔吉斯斯坦前外交部长叶克申库洛夫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余梁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