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区175名“第一书记”夯实农村脱贫致富基础

2013年03月26日 06:58作者:张环泽来源:大众日报

2012年12月12日,枣庄市山亭团区委派驻店子镇苑庄村“第一书记”高晓娟(右)在果园向农民宣传十八大精神。10多年了,黄沟村一直没有党员纳新对象,村支部不健全,党员活动一年搞不了一次,一直是镇里的三类落后班子。

  □李宗宪 报道  2012年12月12日,枣庄市山亭团区委派驻店子镇苑庄村“第一书记”高晓娟(右)在果园向农民宣传十八大精神。

  □本报记者 张环泽 本报通讯员 高 洁 侯化成

  2012年4月,省市区三级175名“第一书记”派驻枣庄市山亭区102个贫困村任职。山亭区被省政府列为全省30个财政困难县,丘陵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88.6%。

  如今,近一年时间过去了,“第一书记”们干得如何?山亭区委书记王常胜告诉记者:“第一书记”派驻村占全区行政村近一半,从放下铺盖那天起,他们就把山亭当作自己的家乡,真帮实扶,用忠诚、大爱、汗水和智慧,夯实了山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基础,为建设富裕秀美和谐幸福新山亭作出了积极贡献。 

  找到发展路子

  ——小山村吃上了旅游饭

  43岁的湖沟村村民李冬怎么也没有想到,她凭着蒸馒头的手艺在自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在村里的“岚泊湾旅游度假村”当起了厨师。

  这多亏了省旅游局驻村“第一书记”张百科。他依托山、水、果、林,让湖沟发展起乡村游。滕州一客商,去年投资2.3亿元搞起了休闲养生康体健身度假游。仅此,全村1187人年均可增收600多元。

  “第一书记”进村伊始,入户调研,集思广益,制定了脱贫致富发展路子,变“输血”为“造血”。

  山航驻山城街道办事处王增余等三名“第一书记”,看到当地盛产板栗、青菜、大枣等农产品,十余次前往莱阳,打动恒润食品公司在山亭投资2亿多元办厂生产航空食品。农户+合作社+基地+公司的运作模式,不仅使3个派驻村的1500多农户受益,也使周边村上万村民致富有门。枣庄市农业开发办驻北庄镇毛宅村“第一书记”孙中亮引导村民创办了土地流转合转社,建立了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基地,村集体年增收5万多元……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目前,“第一书记”因地制宜引进发展项目63个,协调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4家。 

  建好村级班子

  ——“老落后”摘了“落后帽”

  1月4日,桑村镇黄沟村48岁的村民崔广爱经村支部推荐被镇党委确定为预备党员。

  10多年了,黄沟村一直没有党员纳新对象,村支部不健全,党员活动一年搞不了一次,一直是镇里的三类落后班子。

  市委组织部驻黄沟村“第一书记”王立军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抓党建,增强党员宗旨观念,制定党员“三会一课”等制度,配齐了村支部班子,并在干事创业中磨炼班子,赢得群众信任。党员干部带头拆自家房子,打通了村南北大街。村内近5公里道路全部铺上了水泥。村里还注册兴办了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黄沟的特产黄瓤地瓜将标准化生产,深加工成保健食品。58岁的村民宋玉吉告诉记者,现在村支部一呼百应,合作社刚一动员就发展了100多户。

  北庄镇后峪村由16个自然村组成,16个小组长17个心眼,班子涣散,战斗力不强。新农合、新农保等为村民造福的好事推不开,参加者不到50%。山东广播电视台职工刘东升到村任“第一书记”后,制定完善了村组财务管理、民主议事会及村组长绩效考核、民主推选和聘任制度,村级管理走向正规,化解了矛盾,理顺了干群关系。去年,该村新农合、新农保参加人数比前年翻了一番。

  抓党建促脱贫。“第一书记”整顿软弱涣散村班子13个,推荐后备干部164名,健全完善村级制度175项,基层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

  谱写奉献之歌

  ——他没看上父亲最后一眼

  去年9月12日一早,省经信委派驻冯卯镇北山村“第一书记”王豫生接到父亲病危电话,当时,他正在济南帮区里协调项目,直到下午项目落实后,才向领导请假赶往老家。想起没能见父亲最后一面,这位40多岁的汉子至今愧疚。但忠孝不能两全,安葬了父亲后,他又平静地回到村子,佩着孝章带领村民填平了“断头崖”,修通了出村路。

  从一开始妻子患尿毒症到现在肾移植手术后仍住院治疗,省广电局驻北庄镇铁山村“第一书记”高东升,未旷过一天班。一般周五下午赶回济南,周一早上赶回村里。把一周五天对妻子的亏欠,用两天时间好好补偿。上班时间,他让老家远房侄子照顾妻子,每天一早一晚,他在铁山村通过手机慰藉病床上的爱人。领导多次表示,你情况特殊,可以换人。但他都婉言谢绝。在他努力和协调下,铁山新型农村社区通上了电,铁山小学完成设计,即将开工建设。

  今年56岁的省经信委驻冯卯镇下粉村“第一书记”张云峰,穿衣打扮,讲话办事跟村民没啥两样。在实施河改库工程时,3个多月,他同村民一道推小车,搬石蛋,吃大锅饭。村民张贯华指着张云峰床底下的水靴说:“张大哥穿坏3双了,俺们舍不得他走,真想留他连干三年。”

  你的脚上沾了多少泥土,就知道你为百姓办了多少实事。175名“第一书记”,克服种种困难,躬身为民办实事,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奉献之歌。

  青岛农业大学驻徐庄镇西七里河村李超帮村里建起了文化广场,烟台大学驻山城街道驻岩店村丁峰帮村里安装了路灯,枣庄学院驻凫城镇崔庄村王在明协调改造了农村电网……从群众最急盼的水、电、医、学、路等制约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入手,“第一书记”为山亭区争取各类资金1.09亿元,协调各类项目359个,新修硬化路面100多公里,新打机井21眼,帮助32个村通上了自来水,修建校舍5440平方米,新建农家书屋21个。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