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过马路不全是行人错 车让行人不多见

2013年05月09日 06:38作者:冯 磊 张子扬来源:大众日报

人多车多、过马路艰难,是纠正“中国式过马路”需要考虑的客观因素。若产生问题的环境不改变,与行人相对应的机动车行为不规范,“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或许很难连根拔起。

  8日的济南,一场小雨不期而至,气温骤降。早8点交通高峰时,记者来到山东财经大学所在的舜耕路与舜玉路路口,观察“中国式过马路”。之所以选择这个路口,是由于公交车站牌紧邻路口,66路、48路、39路等几条早晚高峰比较繁忙的公交线路都由此经过。
早高峰堵上加堵
  济南有着每逢雨雪天道路更堵的“规律”,这天自然也不例外。时值早高峰,舜耕路自南向北行驶的车辆非常多。记者发现,这个丁字路口三个方向均未设置左转信号灯,行人闯红灯的现象非常普遍,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就有17位行人、23辆电动车闯红灯。其中也有时间规律:在红灯刚开始的10秒和结束前10秒最容易闯红灯。这是因为在红灯刚刚亮起的时候,其他方向通行的车辆刚刚起步,车速比较慢,行人觉得相对安全;而最后10秒,直行的车辆已经停下来了,拐弯的车辆车速也相对较慢。
  于是,这样的情况频频出现:绿灯闪烁,即将变灯,但放行的车辆还未完全通过路口,此时行人及电动车蜂拥而出,与右侧路口的右转车辆混在一起。遇到驶过来的车辆,行人停在马路中央,不少汽车包括公交车被“夹”在行人和电动车当中,“龟速”驶过路口。有的行人或电动车则采取分步挪的策略,先冲过一侧的车流,在隔离护栏或安全岛处停留,伺机等待对面车辆断流。
  人车混行导致路口的通行速度非常缓慢。经常是对侧车道的绿灯已经亮起,路口中央还有部分车辆未能通过。幸好现场交警处理及时,否则堵成一团也并非不可能。
车不让人 人不让车
  记者与两位匆匆过马路的女士交谈,其中一位说:“来不及了,48路刚刚过去,再不跑两步就赶不上了。”
  还有一位闯红灯的先生这样回答:“不是我不让车,是车不让我。”
  这样的回答让记者着实感到惊讶:闯红灯也能如此理直气壮?但记者继续观察下去,发现这位先生的话也有几分道理。
  绿灯亮起,行人及车辆开始通过路口。但行人要通过路口,不仅要避让对面驶来的左转车辆,还要避让另一边驶来的右转车辆。车不让人,人不让车。于是,行人在车流中闪转腾挪,车在人群中走走停停。
  “不是我想抢,是不抢过不去。”这位理直气壮的先生见记者在雨中始终不曾离去,主动上前与记者搭话。他姓宋,家住舜玉小区附近,每天早上坐39路公交车上班。“不光这个路口,哪里的路口都一样,行人不和右转车辆抢,不和左转车辆抢,你说可能过得去路口吗?”
  “你是采访中国式过马路的吧?其实这一类的新闻我也看过好多,一直想找个机会说一说。有的媒体总是责问行人如何不遵守交通规则,怎么不说开车的不遵守交通规则呢?右转的汽车该不该礼让行人呢?”这位宋先生也不顾下雨,和记者侃侃而谈。“要是有专门的左转信号,同时红灯也禁止右转,闯红灯的就少多了。”
机动车礼让行人不多见
  宋先生的一番话引起了记者对机动车的注意。记者随后发现,大多数右转机动车在与行人抢道。绿灯亮起,行人与电动车开始通过马路,右转的机动车停驶避让行人,但未等行人全部通过,多数机动车就已“蠢蠢欲动”,而在后面等待右转的车辆,大多会鸣笛催促。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机动车避让行人,大多数机动车也不会停在路口的停止线之后,而是在行人已经进入路口后,才被迫停住车辆,等待行人通过。在记者3分钟的观察时间内,通过的17辆右转机动车中,仅有6辆车主动避让了行人及电动车。将机动车停在停止线之后等待行人通过的,仅有2辆。
  更有些着急的驾驶员,在不停鸣笛的同时缓步右转,硬硬将过马路的行人及电瓶车队伍阻断,而后面的机动车大多紧跟而过。行人与电瓶车想要通过,只能等待右转车辆的间歇。
  路口处机动车礼让行人的情况不多见,而在同样应该礼让行人的斑马线处,这样的现象则更加严重。舜耕路、舜玉路路口向南不足200米,有一处斑马线,同时设置有红绿灯,但红绿灯的状态一直为黄灯闪烁,不少行人选择在此处通过路口。但是,在记者观察的10多分钟时间内,未见一辆机动车在斑马线前主动礼让行人通行。
  根据我国交通法的相关规定,行人走在斑马线上时具有优先通过权,机动车必须给行人让道。同时,机动车通过斑马线时必须在减速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方可通过。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与“中国式过马路”,相辅相成,相伴而生。
  人多车多、过马路艰难,是纠正“中国式过马路”需要考虑的客观因素。若产生问题的环境不改变,与行人相对应的机动车行为不规范,“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或许很难连根拔起。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