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车不监管"大鼻子"也危险 合格校车普及难

2013年05月10日 06:46作者:张子扬 冯 磊来源:大众日报

因为接送孩子的各种“校车”频出事故,孩子上学、游玩途中的交通安全一度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校车安全条例也得以迅速出台。但冷静下来可以发现,校车问题依然突出。

  因为接送孩子的各种“校车”频出事故,孩子上学、游玩途中的交通安全一度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校车安全条例也得以迅速出台。但冷静下来可以发现,校车问题依然突出。
五花八门的校车
  5月9日,济宁市任城区李营街办何岗村的何静(化名)像往常一样,一大早乘“校车”去离家3公里的小学上学。这台所谓的校车其实就是电动三轮车,和何静挤在一起的,还有10多个孩子。因为上学必须经过一处煤矿,道路被轧得坑坑洼洼。碰到呼啸的运煤车,“校车”只好提前躲在一边,孩子们感觉很害怕。即使这样,何静每个月依然要缴120元的乘车费。
  在莱芜市花园学校门口,执勤交警发现一辆面包车挤满了人,示意该车靠边检查。拉开车门一清点,嚯,竟然有13名小学生,而这辆面包车核定载客8人。交警进一步检查,还发现车主私自将车座改装成木条凳,且无校车手续,遂依法将该车扣留。
  记者采访发现,用面包车等车辆充当校车,在我省许多农村地区非常普遍。
  为了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我国在农村推行“撤点并校”,且已进行了10年有余。这一做法带来的突出问题,是学生上学十分不便。由于离校远,学生的交通费用持续攀升,加重了家长负担。为节省费用,许多学生只得乘坐在乡间小道上屡见不鲜的三轮车甚至是拖拉机改装的“小客篷”,安全条件之差可想而知,由此酿成的事故也不鲜见。
  因此,用看起来更“安全”的面包车充当校车,已是“首选”。面对车辆超员的指责,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小学校长说:“我们也知道面包车不安全,也知道超员很危险,我们更知道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会追责到校长头上。但我们实在是没办法,毕竟面包车比学生骑自行车、电瓶车安全多了。”
资金瓶颈致合格校车普及难
  眼下,城市里不时能看到正规校车的身影。但在对校车更渴望的广大农村地区,校车普及难度依然很大。
  无棣县是目前省内普及校车较早的地方。无棣县校通公司目前有校车142辆,覆盖无棣县1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全部89所中小学,覆盖率达100%。
  据无棣县校通公司经理崔宝龙介绍,每辆校车需投入23万元,含购置成本及上路手续等,全部费用由校通公司承担。县财政对每位乘车学生每月补贴70元乘车费,学生承担70元。目前乘校车的中小学生共有近9000名,县财政每年需补贴600万元左右。同时,由于大客车司机工资较高,校通公司难以完全承担,县财政还为每位驾驶员每月补助1300元工资。     值得注意的是,校通公司并没有采用被社会广泛认可的“大鼻子”校车,而是订做的56座客车。“‘大鼻子’校车是好,但造价高出普通客车一倍,公司负担不起。”崔宝龙说,目前很多乡镇还很难具备通“大鼻子”校车的能力。一些县乡道路拓宽后,为防止大货车压坏道路,都安装了水泥墩,使得“大鼻子”校车难以通过。
  令人惋惜的是,无棣的经验仅仅是“孤例”,并未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其中缘由,最根本的无非是资金问题。由于校车相对固定,不能用作其他用途,“公益”性质使其运营微利甚至无利,资金不愿进入这一领域。无棣经济总量在我省140多个县市区中位居后列,其经验让人思考。在校车的推广上,人们对政府寄予深切期盼。
“大鼻子”脱缰也不安全
  自从校车问题引起全社会关注后,“大鼻子”校车的形象迅速走红。然而,“大鼻子”就能保证安全吗?
  5月6日8:30,邹城市交警大队四中队民警在太平镇高营村巡逻,一辆播放着“拔萝卜”歌曲的“大鼻子”校车行驶过来,民警发现该车未悬挂号牌将车拦下。打开车门后,眼前的场景让人“震惊”,车内挤满了孩子。民警仔细一数,加上带队的女老师和驾驶人超员1倍还多。更让人吃惊的是,驾驶人张某持有的驾驶证为C证,不具备驾驶校车的资格。
  经核查,这辆校车归太平镇金摇篮幼儿园所有。该幼儿园园长辩解说,校车资质目前正在办理,而张某只是临时替班,并非该车的固定驾驶人。民警告诉记者,超员容易造成群死群伤,而没经过专业训练就超范围驾驶车辆,极易发生事故。
  淄博市公安局车管所所长薛中文介绍,淄博市共有校车910辆,交警部门研发了“全天候”远程实时监控平台。这一平台由校车监管平台、警车GPS定位显示系统、电视监控系统三台合一,有监管、预警、运行管理、安全告知、安全评估、台账管理以及违规抄告等七大功能。“从校车24小时运行状况,到车内司机驾驶状态、学生是否打闹等,都一目了然,尽在掌握。”薛中文说,驾驶员以前开车的陋习,像不系安全带、抽烟、打电话等,现在通过监控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民警可通过系统实时警告驾驶员。同时,为满足家长知情权,他们获授权后还可在互联网上进入系统,查看自己孩子的乘车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淄博市专门出台了接送学生车辆管理办法,各区县建立了综治、安监、公安、教育、交通运输等部门参与的学生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
  事后追责赔偿不如花钱预防,但愿随着校车新国标5月1日起施行,各地能真正解决校车难题。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