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3年理论热词:“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2013年12月30日 15:29作者:来源:北京日报

2013年,伴随着我国改革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大量热词新语不断涌现。这些热词新语犹如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照射出人们的情绪和态度,反映着人们对事件和问题的看法和思考。本刊综合《学习时报》、《新华文摘》、《人民论坛》、《中国社会科学报》等理论学术报道,遴选出本年度为理论学术界所关注的若干热词新语,概要地梳理出学界关于这些热词新语的基本思考和见解。这为深入观察和认识改革中国、发展中国、法治中国等提供些以点带面、以事见理的视角。

  “八项规定”是2013年备受关注的词语,它承载着执政党的庄严承诺,寄托着人们对净化社会风气的期盼。(漫画:李二保作)

  原标题:本刊综合《学习时报》、《新华文摘》、《人民论坛》、《中国社会科学报》理论学术报道选出——

  2013年理论视野中的热词新语

  2013年,伴随着我国改革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大量热词新语不断涌现。这些热词新语犹如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照射出人们的情绪和态度,反映着人们对事件和问题的看法和思考。本刊综合《学习时报》、《新华文摘》、《人民论坛》、《中国社会科学报》等理论学术报道,遴选出本年度为理论学术界所关注的若干热词新语,概要地梳理出学界关于这些热词新语的基本思考和见解。这为深入观察和认识改革中国、发展中国、法治中国等提供些以点带面、以事见理的视角。——编者

  “中国梦”一词家喻户晓——

  中国梦:中国人民的最大公约数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系列重要讲话,以清新理念和亲民风格,使中国梦一词迅速成为年度全民流行语。而中国梦更是今年学术理论界普遍关注的理论热点。

  学界认为,中国梦有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是基本内涵,核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既是个人梦,也是国家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作为一种形象的表达,中国梦以一种为社会易于接受的语言,道出人民的心声,是中国人民的最大公约数。

  关于中国梦的特点,有学者认为是,最广泛的民族共识、最强烈的民族情怀、最彻底的民族信念。也有学者认为,作为一种最为朴素、浓烈的民族情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坚定的民族自信是其突出特点,体现了理想与现实、共性与个性、世情与国情、国富与民富的统一,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更是未来的。

  关于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学界认为,实现中国梦必须靠实干,要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核心和主题不断激活和传递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有学者提出,必须把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机统一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中国梦的制度保障。

  “转变政府职能”成为探讨新一轮机构改革的核心词——

  大部门制改革:从“物理组合”转向“化学整合”

  2月,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后正式实施,由此拉开了继2008年机构改革之后新一轮机构改革大幕。

  学界普遍认为,此次机构改革是我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重大举措,对于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更好地解决部门之间职能交叉、权责脱节、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等弊端有重要意义。大部门制作为一种集约设置行政职能及相应行政机构的政府组织模式,是一种简约、高效、协调的行政体制,是推动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政府管理科学化的必然要求。

  针对有社会舆论简单地把这一轮行政体制改革归结为大部门改革、把大部门制改革等同于部门合并,有学者提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是核心。实行大部门制改革只是转变政府职能的一个手段,是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的一个具体路径,不能把行政体制改革简单地等同于大部门制改革。大部门制改革也不能以精简了多少人员、裁并了多少机构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唯一标准和依据,关键要看政府机构是否与职能相适应。

  学界认为,大部门制改革在一些关键领域的突破刚刚开始,改革尚需一步一个脚印地循序推进,其中关键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机构改革从“物理组合”到“化学整合”转变。鉴于大部门制改革对整个机构改革具有辐射作用,有学者提出,应以大部门制改革带动事业单位改革、机构编制科学化等其他相关改革。更为重要的是,大部门制改革应当同党群机构和国家其他机构改革相结合,统筹推进。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引用频率高——

  腐败治理:“老虎”、“苍蝇”一起打

  6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拉开帷幕,此次活动把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界关于贪腐治理研究的著述相当集中。

  学界认为:今年,中央反腐工作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力度、强度、透明度前所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这些铿锵有力的表态,体现了中央打击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的决心和态度。学界一致认同,中央重拳,力度空前,手段升级,机构调整,均是在履行一个承诺: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

  学界对当前腐败主体、形式、领域、手段、范围等出现的新变化以及治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有学者提出,以国际公布的“贪腐印象指数”看,中国离反腐成功的终点,还有漫长而艰辛的路要走,当前反腐败形势仍不容乐观。有学者提出: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是预防腐败的不二法门;尤其是对那些不想接受监督、不能自觉接受监督、觉得接受监督很不舒服的人,更要加强监督,挤压权力肆意作为的空间。多数学者认为,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构建一个教育防范、监督制约、惩处治理相互配合的制度体系,让权力不愿腐、不易腐、不敢腐。

  “网络大谣”成为网络法治研究的新名词——

  网络治理让网络清朗起来

  9月,两院发布《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有学者认为,这是完善我国信息网络管理法律法规的重要步骤,是依法惩治网络犯罪、维护网络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重要举措。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带来了舆论生成方式和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化,重塑着社会舆论格局和传媒生态。

  有学者认为,网络作为舆论平台虽有利于反映民意、进行舆论监督和疏解社会不满情绪,但网络谣言、网络侵权等乱象纷呈,也严重妨碍了网络积极作用的发挥。有学者提出,网络谣言已经成为互联网信息领域必须正视的公害。尤其是网络大V,多是网络上的意见领袖,在网络上十分活跃并拥有众多粉丝。如果网络大V成了“网络大谣”,其危害可想而知。有学者认为,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应进一步加强网络立法,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网络执法,让依法管网成为常态。只有依法治理网络乱象、抑制网络负能量,才能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受到热议——

  唤起民族的文化符号记忆和文化心理认同

  8月,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开播。这一节目受到关注和热议。节目所考字词散见于《水经注》、《红楼梦》等中国名著,内容涵盖天文、地理、方言术语、生僻地名等等。

  学者认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举办,既可以检验我国民众整体的汉字书写水准,又可以让汉字文化得以传承,让汉字书写美德的观念得以传递,充分展示了汉字书写的真谛和魅力。有学者从传播学视角分析认为,该节目是用原创拯救危机的有效途径和可贵探索,与一些充满着争议的炒作节目不同,它让受众感受到的是汉字的美及其背后蕴含的中华文化内涵和文化魅力。“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这句话不仅是节目的宣传语,也道出了国人近年对汉字传承的危机感。

  有学者在分析国人内心深处潜存的文化认同危机后认为,用惯了电脑的现代人手写汉字的能力普遍蜕化,这个节目唤起了民族的文化符号记忆和文化心理认同。也有学者认为,英语学习、西方技术等对汉语学习的冲击,以及网络用语的流行,导致了汉语有种被戏谑化的现象,这在无形中消解着汉语的美感。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追求内在文化底蕴的渴望与日俱增。重新审视汉字,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回归。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被誉为重大理论创新——

  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11月上旬,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总任务和路线图,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战略部署。

  学界一致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句句是改革,主题全面、主线清晰、重点突出、力度空前、落实有力,体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定改革、敢于碰硬的执政作风和理念,必将把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推进到新的阶段。

  学者认为,《决定》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把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作为核心问题,抓住了所有制经济、市场体制、行政体制、土地制度、户籍制度、财税体制、金融体制、资源价格、收入分配、司法体制、社会治理体制等关键改革,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学者较多关注的是《决定》对改革总目标的顶层设计,尤其是对市场作用、对政府职能作用的准确定位,对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目标的确定等。

  许多学者认为,《决定》在党的十四大提出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要求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我们党关于市场在市场经济中地位的重大理论创新,既是对市场功能的重新定位,也是对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地位的厘清,必将激发更大市场活力。

  “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广受关注——

  延迟退休:是否会增加就业难度

  11月,“延迟退休”因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而再次成为社会热点。有学者认为,延迟退休年龄是大势所趋,可借鉴西方弹性退休政策,以“小步慢走”的方式实施,以减少负面影响。也有学者担心,延迟退休是经济粗放型发展模式在社保体系的“写真”。

  关于延迟退休的争议焦点是实施该政策是否会使本已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有学者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总趋势仍然是劳动力供大于求,但同时也要考虑已经出现的劳动力资源总量下降的端倪和劳动力无限供给终将结束的趋势,要研究如何更加充分、有效利用我国宝贵的劳动力资源。还有学者认为,我国劳动力配置与供给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经济结构调整趋势相适应。

  关于延迟退休应从哪部分群体开始实施,有学者提出,应从那些人力资源替代弹性系数较低的群体开始,即入行门槛高、核心竞争力强、替代性弱的群体,如工程师、医生等高端人力资源群体,以更好的发挥其优势。

  “法院裁判文书”公开,成为法治中国研究的亮点——

  让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11月,最高人民法院设立了官方微博,开设“中国裁判文书网”,将逐步实现四级人民法院依法可以公开的生效裁判文书全部上网。学界普遍认为,这都是向司法公开迈出的步伐。

  有学者认为,公正是司法追求的主要目标和价值,“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需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有学者分析认为,裁判文书作为司法机关活动的真实、完整记录,公开裁判文书,以案释法、以案讲法,能让公众更好地认识法律所保护及所禁止、所惩罚的行为,可以提高公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还有学者认为,司法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当前,司法不严格、不规范、不公正的问题仍然存在,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司法权威和社会公正。深化司法公开是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步骤,它让司法权力更好地在阳光下运行,有利于保障公众对司法工作的知情权,增强有效监督,促进司法公正,树立司法公信。

  也有学者认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司法公开仅是第一步,还要进一步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着力解决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的司法行政化问题,理顺司法权与司法行政事务权、司法权与监督权的关系,健全权责统一、权责明晰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

  “2014年放假安排”引发专家、网友“吐槽”和“自嘲”——

  法定节假日调休方案:“改来改去都是错”的尴尬

  12月9日,“2014年放假安排”高居百度热词排行榜首,假日安排引发了专家、网友和社会公众的“吐槽”和“自嘲”。

  有学者认为,此次法定假日调休方案充分考虑了公众实际感受,并请公众发表意见,充分体现了民意。但也有学者认为,休假安排是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此次假日方案固守总假时间不变,将除夕调来调去,从心理上让一些人产生“相对剥夺感”。

  有学者提出,长远看,满足国民休假权利,需要法定节假日和带薪休假制度“两手抓”。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定节假日应根据情况通过立法程序调整,当前最急迫的问题是如何保证带薪休假制度更有效落地。

  有学者认为,在节假日安排这种关系到每个人的事情上,如何求得民意的“最大公约数”是最难的问题。假日调整引出的争议,折射出一些公共政策在制订过程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过程不透明、信息不对称、公众缺少有效参与平台等问题。有学者认为,政策制订之前应尽量掌握公众诉求,达成共识,否则很难避开“改来改去都是错”的尴尬。所以,应保证各个群体都有表达诉求的机会,建立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订的长效机制。

  “城怎么建”、“地怎么管”、“钱从哪儿来”,受到多层次回应——

  要用“人”串起新型城镇化的点和面

  12月中旬,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召开的首次城镇化工作会议,会上明确提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绘制了蓝图。

  新型城镇化是国家发展大战略,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学界关注较多的是此次会议对“城怎么建”、“地怎么管”、“钱从哪儿来”等社会普遍关切的问题给予了充分回应。亿万农业转移人口如何尽快实现市民化?土地财政困局如何破解?城市扩张会不会过分侵占耕地而危及粮食安全?如何通过城镇化缩小收入差距?围绕这些问题,学界从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规划、主要任务、发展路径、空间布局、产业支撑、土地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人口转移、城市住房、生态保护、行政区划设置以及移居人口的就业、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深入研究。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说:“人们聚集于城市,是为了活着;而居留于城市,则是为了活得更好。”学界普遍认为,新型城镇化发展关键是要以人为本,要用“人”串起新型城镇化的点和面,“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有学者提出,新型城镇化,要以土地制度改革为基础,以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为核心,进行科学的制度规划和设计。重点推进以下方面的制度变革:一是改变用地指标分配机制,推进土地与户籍联动改革。二是调整既得利益结构,实现土地增值收益回归城镇化主体。三是改变体制换粮断奶,将地方政府拔出卖地财政陷阱。四是合理规划城市规模布局和特大城市发展模式。五是科学规划人口市民化进度,改变目前“只要土地不要人”的现状。

  “新型城镇化需要改变体制上的缺陷”、“信息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强大引擎”、“城镇化要走出‘围城’困境”、“中国城镇化建设要避免‘造城运动’,防止城市低水平扩张”,这些都是学界热议的话题。

  (统筹策划:本刊编辑部;撰稿: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 王君琦)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翔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