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监管一家说了算 “无缝对接”减少推诿扯皮

2013年03月11日 00:57作者:来源:大众网

根据10日披露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国务院将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周文彰和迟福林认为,这将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决策和责任主体,避免在食品药品监管方面出现推诿、扯皮等现象,未来的监管将更加专业化。全国人大代表、聊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菁在建议中提出,要整合食品药品的监管体系,实现监管流程的“无缝对接”。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参加政协小组讨论。(大众网特派记者王磊 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参加政协小组讨论。(大众网特派记者王磊 摄)

  大众网北京3月10日讯特派记者 王磊 尹海洋)根据10日披露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国务院将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周文彰和迟福林认为,这将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决策和责任主体,避免在食品药品监管方面出现推诿、扯皮等现象,未来的监管将更加专业化。全国人大代表、聊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菁在建议中提出,要整合食品药品的监管体系,实现监管流程的“无缝对接”。

  “多头监管易造成管理盲点,且易互相扯皮、推卸责任。这一次中央机构改革,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说,食品药品的安全管理现在就是一个机关,职责明确了,不会再推诿、扯皮,而且食品药品的监督管理将来会专业化,会管地越来越到位。

  “过去我们一个餐桌上的事至少有九个部门要管,出了问题究竟找谁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目前食品药品监管最大的问题就是职能交叉、决策主体不明确,这次机构改革把食品药品合在一起,而且把工商相关部门对食品药品的监督职能尽可能整合在一起,强化了决策和责任主体,整合食品药品方面的监管力量,实施有效的监督。

  “减少管家务的,增加跑外勤的。”对于下一步如何具体实施,周文彰建议,一方面优化内部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安排,保证监督一线的机构和队伍。同时,创新管理思路,管住食品安全的两头,一个是源头,管住生产,让不合格的产品生产不出来;另一个是终端,管市场准入,让生产出来的问题食品不能够进入消费领域,不能进到餐桌,不能进到市场。

  全国人大代表、聊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菁认为,整合食品药品的监管体系,可实现监管流程的“无缝对接”。 她说,当前,对食品药品的监督管理,需要工商、质监等部门分段监管,各个部门都要购买设备、人才,这就造成了对同一工作的重复投资,而且查出问题后还容易互相推卸责任。食品药品监管局建立起来后,这一现象会得到改观,这一改革可对各种监管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既节省了资金投入,而且明确了职责划定,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提高办事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也能有效杜绝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

  相关链接:

  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将食品安全办的职责、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职责、质检总局的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工商总局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职责是,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和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等。将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相应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队伍和检验检测机构划转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施芝鸿谈大部制改革:向市场放权 向社会放权

  今日,大众网记者在政协驻地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鸿,他表示,这体现了这一次机构改革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加快国务院的机构职能转变,而且正确处理政府跟市场、跟社会的关系,重在向市场、向社会放权,减少了对微观事务的干预,同时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

  铁路政企分开回应期盼 保留铁路局利于过渡

  根据10日披露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我国将实行铁路政企分开。对此,全国政协委员迟福林等认为,这有利于强化大交通的决策主体地位,同时,作为过渡又保留了铁路局承担一些具体的行政事项,这样以便比较顺利地转移。

  山东代表热议大部制改革:方便群众 解决管理脱节

  10日披露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在山东代表团引起热议,来自政府、能源以及医疗卫生行业的代表纷纷直言,大部制改革的放权与资源整合,切实方便了群众,解决了政府管理的脱节问题,化解了行业的利益之争。

责任编辑:魏鹏

本文相关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