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 石玲

2013年10月12日 20:16作者:来源:大众网

石玲,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迄今已在教学和科研一线工作了27个年头。不论教书育人,还是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研究,她都取得突出的成绩。

实干让文学梦更美丽

——记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石玲

  石玲,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迄今已在教学和科研一线工作了27个年头。不论教书育人,还是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研究,她都取得突出的成绩。

  石玲为人谦和,不事张扬,温婉中带有一点儿豪气,不斤斤于琐细。学生说她具有很强的人格魅力,同事说她集聪颖和敦厚于一身。

文学追梦人

  石玲笑称自己是一个文学追梦人。她说过,她之所以选择中文专业,又从事文学研究,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父母尤其是母亲的影响。

  石玲的母亲是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当年就读莒县一中时,母亲的作文常常被作为范文在班上宣读,老师送她外号“小丁玲”。后来,参加了工作,虽然子女多,但母亲仍旧对文学情有独钟。有一次,母亲讲卢新华的《伤痕》,孩子们听得都流下了眼泪。直到晚年顽症缠身之时,母亲仍在不停地写诗。石玲觉得,母亲的可贵不在于取得了多么了不起的成绩,而在于她矢志不渝的追求。石玲生长在学校的环境中,很小的时候,母亲的同事就教她《木兰诗》。大概就是受这些因素的影响,高考时,石玲坚定地选择了中文专业。那时候,中文系寄托着多少人的追求和梦想!

  1979年,石玲带着文学梦想远赴兰州大学求学。在4年的大学学习中,她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阅读中外著作。兰州大学是西北名校,兰州又是当时赴敦煌的中转之地,许多中外著名学者在此驻足演讲,学术气氛相当活跃。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精神,更使石玲受益匪浅。期间,石玲游历敦煌、玉门关、古阳关、嘉峪关……辽阔、苍茫的西北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年后,她发表了《心仪荒原》一文,从中我们还能感受到她对苍茫意境的倾心。大学时代是石玲人生的转折,她的足迹得以长足延伸,她的视野变得辽远、开阔,她的精神世界也更加丰富。此后,她读取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从助教晋升到教授,一直从事教学与研究。就像她上大学是基于对文学的热爱,她始终不曾放弃文学的梦想。她说,文学作品是生命体验的记录,研究前人的文学,也是一种心灵的交流,正如勃兰兑斯所说的那样:“文学史,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在她看来,对文学作品和文学家的研究让人更加懂得人。

辛勤的探索者

  1983年,石玲考入山东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师从著名学者袁世硕先生,自此开始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之路。

  研究生3年间,石玲专注于元明清文学,作了大量读书笔记。导师为她选定《丁耀亢研究》为硕士论文题目。她一整天一整天地泡在省图书馆、省博物馆,还远赴诸城、上海等地搜集、阅读有关文献资料。此间对丁耀亢的研究奠定了后来研究的基础,石玲上世纪80年代有关丁耀亢的研究成果受到海内外学界的关注。

  石玲有着很强的事业心,为了赶书稿,不满一岁的孩子从床上掉下来哇哇大哭,她才知晓。她说,人的精力有限,顾了这头,往往就顾不了那头,自己亏欠孩子太多。

  1996年,在大学任教10年的石玲开始在山东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那一年,孩子上小学二年级。她每天早晨骑着自行车赶到学校,步履匆匆冲进教室。10年的教学与研究,使她具有问题意识,在学习上更有方向感和针对性。

  她也因学习成绩出色而获得奖学金。这期间发表的《论袁枚古体诗创作》、《袁枚研究的回顾与思考》等论文,或补充了学界有关研究的不足,或对以往的研究进行梳理和思考,均有自己的创获,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999年6月,石玲被授予博士学位。那一天,她从帆布挎包里倒出一堆芸豆,然后,从里面拣出博士学位证书和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兴高采烈地对丈夫说:“看,我的博士证书!”这一幕,给丈夫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这是她3 年读博生活的缩影:一面刻苦学习,一面操持家事,尽人母与人妻之职责。

  3年的博士学习,是石玲人生一个新的转折。她在研究能力、研究方法等方面得到了很大提升,从此步入事业发展的快车道。2002年,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诗歌与中国传统诗学”;2003年,她的学术专著《袁枚诗论》出版;2007年,主持山东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清代孔府文学研究”;2008年,她作为第一作者的专著《清诗与传统——以山左与江南个案为例》出版;2009年,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项目“孔府文化与孔府文学研究”;她还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光明日报》、《文史哲》、《东西文化交流研究》等中外报刊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

  综而观之,石玲对清诗的研究,尤其是袁枚研究颇有建树,产生了较大影响。近年发表的《清代曲阜戏剧作家之文化观照》、《清代初中期山左诗学思想述略》、《袁枚与高密派》、《孔子诗歌理念与中国传统诗学的构建》、《清中叶山左诗人与性灵说》、《儒家精神对清代孔氏圣裔剧作的影响》等论文,皆对山东区域文化与文学有独到研究和认识。

  为开拓学术视野,石玲也很注重与海外汉学同行的交流。2005年,她应邀到韩国翰林大学做访问学者,与东亚文化研究所的学者们进行了学术交流,并应光州大学之邀,在光州大学做学术报告;2011年,她又远赴美国华盛顿大学做访问学者。听课之外,她几乎天天泡在图书馆。一位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同在华盛顿大学访学的老师对她说:“从来没见过像你这么用功的访问学者。”

爱岗敬业 教书育人

  198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石玲被分配到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开始了大学教师的生涯。一入校,石玲就被派往沂蒙山区支教,一住就是1年。她一人主讲古代文学、古代汉语、英语等多门课程,受到师生高度评价。寒假时,大雪封路,汽车无法通行,她和同事在路上一困就是好几天,却没有一点儿抱怨。

  石玲非常敬业,她把教书看得很重、很认真。她说,于个人,三尺讲台是自己安身立命的地方;于学生,三尺讲台是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她怀着强烈的责任感从事教学工作,不管是全日制本科生的课,还是研究生的课,或者是外地的函授教学,她都兢兢业业、认认真真。你可能想象不到,教了20多年书的石玲老师,每次在给本科生上课之前,都要核对援引的作品情节,唯恐信息不准而误人子弟。在教学过程中,石玲敦促学生多读原著,注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循循善诱,课堂气氛活跃,深受学生的喜爱。

  一次,石玲需要到惠民上函授课,当时她两岁的女儿发高烧正在医院输液,她没有因为这件事而影响上课,仍神采飞扬、谈笑风生地讲授明清文学。学校成教处的老师将她的事迹写成通讯,发表在《山东师大报》上。

  石玲现在是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学深度不断增加,她时刻关注学术研究的前沿,不断扩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吸收海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因此,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们能接触到最新的学术动态。

  她不仅在知识上为学生授业、解惑,而且教授学生做人之道。石玲多次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述曾经引导、帮助她的前辈专家、学界同仁,教学生懂得感恩,学会奉献。石玲厚德、谦和、朴素、内敛,她通过自己的言行给学生树立了做人的榜样。石玲遍种桃李,对学生关怀备至,使求学在外的学子们能得到母亲般的关爱和温暖。她指导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在教育、新闻等行业均有不俗表现。

  石玲从未停下求索的脚步,我们在期待的同时也相信,她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主要成果:

  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袁枚诗歌的禅影踪迹》(2004)

  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袁枚诗与白居易诗之“貌类”及内在成因》(2007)、《齐鲁文化通史》(第七卷)(2006)

  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论袁枚古体诗创作》(2000)、《袁枚诗论》(2005)、《袁枚与高密派:乾隆时期诗学的交融与分野》(2006)、《山东分体文学史》(2007)、《清代初中期山左诗学思想述略》(2009)

  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重大奖:《山东历史文化遗址调查与保护研究报告》(2010)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石慧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