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社会科学院 涂可国

2013年10月12日 21:06作者:来源:大众网

近年来,国内舆论热点不断,拜金、道德滑坡等新闻事件不断向人们的传统道德和价值观发起冲击,引起全社会的讨论。人们在拷问内心、谴责不良事件的同时,也在思考,应该建立什么样的价值观,能够更新人们的思想,推动社会进步。山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涂可国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的传统文化研究,为大家提供了思路。

让传统文化在当代闪光

——记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涂可国

  近年来,国内舆论热点不断,拜金、道德滑坡等新闻事件不断向人们的传统道德和价值观发起冲击,引起全社会的讨论。人们在拷问内心、谴责不良事件的同时,也在思考,应该建立什么样的价值观,能够更新人们的思想,推动社会进步。山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涂可国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的传统文化研究,为大家提供了思路。

学以致用惠民生

  这些年,儒学复兴,也有人对此心生忧虑。实际上,生活中众多的感人故事一再证明儒学在当代社会仍有普世价值。儒学中的“恕道”,对于调整、改善社会关系大有裨益。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提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道”几为核心。孔子思想就是我国儒学的核心。这恰恰是涂可国研究的领域。涂可国长期从事儒学、哲学和文化研究,出版专著、主编及参著近20部,发表学术论文、研究报告200余篇。他1961年12月生于湖北省麻城市,1984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后进入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大学的学习让涂可国掌握了哲学的方法,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为他确立了日后研究、工作的方向。

  他刚工作时,我国正经历改革开放,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人们的思想发生很大变化。涂可国看到这种变化,开始思考,如何利用自己所学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任何一个社会的快速发展首先启动的是文艺复兴。涂可国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精神体系,而儒学文化博大精深,为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想源泉。涂可国知道学以致用的道理,对任何一种文化的研究,只有让它在当代发挥作用,才是人们进行理论研究的精神所在。

  从1984年开始,涂可国以儒学研究为核心,快速建立了自己的研究体系,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他主要围绕儒学与人的发展、儒家哲学进行探讨,已出版个人学术专著《儒学与人的发展》,主编了《儒家哲学文库》,并在《哲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学术文章。

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精神财富

  涂可国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给了他研究的动力。儒家学说历经几千年而不衰,就是由于它扎根在人们心中,最能代表广大人民的精神需求,如若不然,为何孔子从来就没有从社会生活中离开?为何孔子从来就没有从人们心中消逝?环顾世界,我们在为儒家的价值争论不休的时候,许多国家却在大力弘扬中国的精髓,难道自己的好东西非要等到别人赞美之后才觉得珍贵吗?

  从涂可国发表的论文,我们就可以看到他的研究方向:对儒学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么,在当代,儒学文化的价值在哪里呢?涂可国认为,儒学中,“三纲”之类的道德规范已经过时,但仁爱精神没有过时,与人为善的价值导向没有过时,忧国忧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没有过时,引人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没有过时。毋庸讳言,儒家思想中经济意识比较淡薄,具有浓厚的非功利主义色彩,直接从儒学中开出现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机制似乎不大可能。然而,在我们已经引入市场经济机制以后,儒学并非只有负面效应。儒家比较重视道德价值,不甚看重功利价值,这并不意味着儒学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没有用武之地。在市场经济冲击之下,现代人会感受到意义失落、价值迷失。极端的功利主义造成人们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准的滑坡。对于这些现象,儒学将发挥制衡作用,以崭新的面貌再现于现代人的精神世界。

  在涂可国等潜心研究儒学文化的人士的推动下,如今,儒学文化研究已经兴起,并逐渐产生影响。

传统文化与时俱进

  涂可国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不只儒学,还包括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哲学,已出版个人学术专著《社会哲学》,参著《人学原理》(黄楠森主编),参著《当代哲学主流研究》,发表重要学术论文《发展社会哲学是当代中国哲学的重要方向》等一系列研究文章。在传统文化方面,主编了《中国文化新体系》、《文化工程》、《文化建设论》、《鲁商文化概论》、《2010山东文化蓝皮书》、《2011山东文化蓝皮书》,主笔兼统稿《走向崇高》、《试论中国的人情文化及其社会效应》等大量成果。

  在工作中,涂可国不但推广传统文化思想,还不断磨砺自己的思想,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历史、纲领、方针、政策,自觉用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先进的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应用于实践;广泛开展自我批评,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涂可国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他先后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重点课题10余项,主要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儒学对人发展的影响研究》,主持并完成省级课题《儒家伦理哲学思想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等。他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先后获得院“青年成才”奖(1997年)、“优秀青年成才”奖(2003年),入选山东省“百人工程”、山东省“社会科学家人才库”,并担任山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评选委员会委员、山东省“青年十杰”评选委员、山东省社科规划基地“伦理学与精神文明建设”和“哲学理论创新与发展”的学术带头人。

  涂可国说,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时代又在不断发展,会涌现出新的课题,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让传统思想不断闪光,具备新的生命力,这也将给自己提供广阔的土壤,去迎接更多的挑战。除从事传统文化和文化理论研究外,他还注重山东当代文化产业与文化建设的现状、规律、特点和趋势等方面的调查、分析与预测,特别是加强山东文化建设重大现实与理论迫切问题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他撰写的《中国传统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受到时任省委副书记姜大明肯定性批示;他主笔的《山东文化产业发展“六大工程”》受到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群肯定性批示;他参写的《后全运时代山东体育场馆的市场化运作》得到副省长的高度评价,并以省政府办公厅的名义转发全省;由他任专家组组长制订的《山东省公民基本道德行为四十则》在全省普遍推广,并以省政府的名义召开新闻发布会。

主要成果:

  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倡导孔繁森精神》(1995)

  中宣部优秀调研报告奖、山东省委宣传部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问题、现状与对策研究》(2008)

  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从焦裕禄到孔繁森》(1997)、《论儒学的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相悖论及其影响》(2007)

  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山东省“百人工程”优秀成果奖:《社会哲学》(2003)

  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文化的价值分析》(1994)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石慧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