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郑同修

2013年10月14日 10:54作者:来源:大众网

不懈的追求 责任的坚守

  ——记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 郑同修

  郑同修,中共党员,196210月生,山东省泗水县人。1984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分配至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从事文物考古研究工作。先后担任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二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所长职务。1989年,取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考古领队资格证书。20039?11月,在国家文物局第一期省级考古所长培训班学习。现任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党总支书记、所长,研究馆员,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兼任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合作指导教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古陶瓷学会理事、中国汉画像石学会理事、华夏文化促进会理事、山东省地名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考古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

  郑同修既是单位的主要领导,又是一名考古学专家,除做好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仍坚持在百忙之中挤时间从事业务学习和科研工作。他白天奔波于单位和各考古工地之间,处理日常管理事务,自己的科研工作只能靠晚上挤时间,熬夜已成为他生活的常态。多年来,他几乎没休过星期天、节假日、年休假,不断自我加压,勤奋努力,将全部精力都用在考古事业上。他先后主持或参加了临淄金岭东汉大型墓葬、费县西毕城墓地、日照海曲汉代墓地、章丘西河遗址、临沂洗砚池晋墓、菏泽定陶大型汉墓、高青陈庄遗址等数10项考古发掘工作,其中,2001?2004年主持发掘的费县西毕城墓地、日照海曲汉代墓地、临沂洗砚池晋墓、青州西辛大型战国墓,连续4年入选中国重要考古发现;章丘西河遗址、日照海曲汉代墓地、临沂洗砚池晋墓、高青陈庄遗址发掘项目,分别获得1997年、2002年、2003年、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中,高青陈庄遗址发掘成果还在中国科学院举办的考古论坛上入选年度六大考古新发现,又被国家文物局评为优秀田野考古工地二等奖。

  他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完成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项目“日照海曲汉墓”考古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其结项成果被全国同行专家鉴定,并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审核,被鉴定为优秀等级。作为中方主要成员,他参加并完成了中日合作项目“山东省临淄齐国故城汉代镜范的考古学研究”,编辑出版了《山东省临淄齐国故城汉代镜范的考古学研究》。主编出版了《中国出土瓷器全集·山东卷》、《中国出土壁画全集·山东卷》。先后发表《山东汉代墓葬形制初论》、《汉晋鱼纹铜洗媵器说》、《汉画像中“常青树”类刻划与汉代社祭》、《山东汉代墓葬出土陶器的初步研究》、《山东发现汉代铁器及相关问题》、《东平陵城与济南国》、《考古发现与汉代临淄的手工业》、《山东汉代墓葬发掘中有关问题的思考》、《山东临淄金岭镇一号东汉墓》、《山东章丘市汉东平陵遗址调查》等研究论文、考古报告40余篇。其中论文《山东汉代墓葬出土陶器的初步研究》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参加编辑出版的《中国文物地图集·山东分册》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山东省临淄齐国故城汉代镜范的考古学研究》和《中国出土瓷器全集·山东卷》分别被评为2007年、2008年全国文博考古十佳图书和全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出土壁画全集·山东卷》也获得全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郑同修以扎实的研究功底和丰硕的科研成果,入选了第二批“齐鲁文化英才”。

  郑同修作为山东省考古所主要负责人,十分重视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工作,不仅自己不断加强政治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修养,同时,也十分关注对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打铁需要自身硬”,郑同修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只有自己正,才能要求别人正”为他的口头禅。在公务接待过程中,为节约成本,他最大限度地降低就餐标准,减少就餐人数。“任何人都没有权力浪费公家的钱物”,这是他在各种场合经常提到的一句话。在利益和荣誉面前,他总是往后退,有好事让别人先上。在与个人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职称评定和聘任中,他多次主动把机会让给同事。尽管在研究成果及学术地位方面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可,但他至今仍然拿研究员工资的最低档。在日常工作中,他坚守宗旨,心系群众,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对群众反映的、关乎群众利益的问题正确对待,及时解决。为长期从事野外工作人员的家属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方面,他从不计较个人恩怨,始终用博大的胸怀去化解各种矛盾,及时纠正各种不正之风,努力发掘每位职工的长处,注重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工作安排上,充分考虑工作需要与个人的科研兴趣及专业特长相结合,力求做到合理安排。最大限度地为年轻同志创造工作条件,搭建施展才能的舞台,帮助他们学习进步,争取多出成果,快出人才。

  在郑同修的积极带动下,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全体干部职工,团结一心,勤奋工作,形成一种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工作,大胆创新,业务成果越出越多,业务水平越来越高,事业蒸蒸日上。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连续8年被授予省直“精神文明单位”称号。考古所党总支在创先争优、争做齐鲁先锋活动中,成绩优异,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直文化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被山东省文化厅授予全省“文物工作先进集体”。郑同修本人连续多年在山东省文化厅年度考核工作中被评定为优秀,被山东省文化厅和省直机关工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2012年,又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文物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郑同修还多次受日本、韩国等国学术机构的邀请,赴国外进行学术交流,或代表政府参加有关学术会议,在全省、全国乃至东亚地区学术界都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

  主要成果:

  全国文博考古十佳图书、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省临淄齐国故城汉代镜范的考古学研究》(2007)、《中国出土瓷器全集·山东卷》(2008

  年度中国重要考古发现:主持发掘的费县西毕城墓地(2001)、日照海曲汉墓(2002)、临沂洗砚池晋墓(2003)、青州西辛大型战国墓(2004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主持发掘的章丘西河遗址(1997)、日照海曲汉墓(2002)、临沂洗砚池晋墓(2003

  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山东汉代墓葬出土陶器的初步研究》(2005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见习编辑孙翔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