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四德

2013年03月31日 21:55作者:来源:大众网

指大涅盘的果德︰即常、乐、我、净等四德。又称涅盘四德。语出《大涅盘经》卷二。‘常’,常住之谓。指大涅盘中,超越时空,无生灭转变之果德。‘乐’,安乐之谓。指大涅盘中,绝生死逼迫之患累而无为安乐之果德。‘我’,真我之谓。指离妄执之我,而得八大自在之真我之果德。‘净’,清净之谓。指离惑业之垢秽,而湛然清净之果德。

  佛学:

  【四德】

  (一)指大涅盘的果德︰即常、乐、我、净等四德。又称涅盘四德。语出《大涅盘经》卷二。‘常’,常住之谓。指大涅盘中,超越时空,无生灭转变之果德。‘乐’,安乐之谓。指大涅盘中,绝生死逼迫之患累而无为安乐之果德。‘我’,真我之谓。指离妄执之我,而得八大自在之真我之果德。‘净’,清净之谓。指离惑业之垢秽,而湛然清净之果德。

  远离凡夫外道的四颠倒及二乘的四颠倒,才能证此涅盘四德。因此,《大涅盘经》卷二云(大正12·377b)︰‘苦者计乐,乐者计苦,是颠倒法。无常计常,常计无常,是颠倒法。无我计我,我计无我,是颠倒法。不净计净,净计不净,是颠倒法。有如是等四颠倒法。(中略)若欲远离四颠倒者,应知如是常乐我净。’

  关于此‘常乐我净’四德与大涅盘本有果体的法身、般若、解脱三德的关系,若据天台家之意,有通别二途。依《摩诃止观》卷三之一所说,‘通’时,如称法身四德等,法身、般若、解脱各有常乐我净;‘别’时,系由转五阴等而将法身配常乐等。

  《法华玄义》卷四说菩萨断无明,显中道佛性,故亦具常乐我净四德。《观经疏妙宗钞》卷一说修得之四德与本有之四德二义齐等,方是遮那身土之相。

  (二)指转轮圣王的四种福德︰即大富、端正姝好、无疾病、长寿。又称轮王四德。语出《楼炭经》卷二。

  大富,谓转轮王拥有无数珍宝、田宅、奴婢、珠玉、象马、工巧众等,富甲天下,无有匹敌者。端正姝好,谓转轮王颜貌端正姝好,天下无双。无疾病,谓转轮王其身自在,寒暑不侵,诸所饮食,愉快享乐,百病不生。长寿,谓转轮王常安稳长寿。

  (三)指尘德、财物德、圣法德、解脱德︰据澄观《华严经疏钞》卷六十所述,尘德,谓五尘境,美丽无比。财物德,谓七宝无不珍奇。圣法德,谓三藏圣法无不齐备。解脱德,谓人人皆具解脱分,善得解脱者实繁广故。此外,《翻译名义集》卷三说具财宝、妙五欲、饶多闻、丰解脱等舍卫四德。

  (四)指善法(dharma)、智慧(jn~a^na)、离欲(vaira^gya)、自在(ais/varya)︰为数论外道所说。又称四有。善法者,如《金七十论》卷上云(大正54·1250c)︰‘夜摩尼,尼夜摩。夜摩尼者有五︰一者无嗔恚,二恭敬师尊,三内外清净,四减损饮食,五者不放逸。尼夜摩亦五︰(一)不杀,(二)不盗,(三)实语,(四)梵行,(五)无谄曲。十种所成就,是故名为法。’

  智慧者,智有二种,一是外智,二为内智。外智谓六皮陀分,即︰(1)式叉论,(2) 毗伽罗论,(3)劫波论,(4)树提论,(5)阐陀论,(6)尼禄多论。内智谓三德及我。由外智得世间,内智得解脱。

  离欲者,离欲有二种,一外,二内。外者于诸财物,已见三时苦恼,谓觅时、守时、失时。又见相着杀害二种过失。因此见故离欲出家,如是离欲未得解脱,此离欲因外智得成。内离欲者,已识人与三德异故求出家,先得内智,次得离欲,因此离欲故得解脱。

  自在者,自在有八种︰一者微细极邻虚,二者轻妙极心神,三者遍满极虚空,四者至得如所意得,五者三世间之本主,一切处胜他故,六者随欲尘一时能用,七者不系属他,能令三世间众生随我运役,八者随意住,谓随时随处随心得住。

  又据该论卷中所说,成就如上四德有三途,即︰

  (1)因善成就,如迦毗罗仙人由空化生时自然有四德。

  (2)自性成就,如梵王四子生时,已具足四德之自性身。十六岁时,不藉加行,四德自然显现。

  (3)变易得,师身名变易,因师身故,弟子恭敬亲近听闻得智慧,因智慧得离欲,因离欲得善法,因善法得八自在。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云峰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