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灯制作技艺

2013年12月17日 08:09作者:来源:滨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莲花灯源于惠民县的魏集镇,自明代起,周氏家族就开始用高粱杆和纸张扎制灯笼,因其有独特的古典神韵和与生俱来的喜庆吉祥色彩被人们所喜爱,据有关专家说现在只有南京的夫子庙和山东的惠民县两处有此莲花灯,而惠民县的这种莲花灯 又因其莲花瓣朝下,在工艺上又优于南京的莲花灯。现在制作莲花灯的传承人是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的王相华,王相华原姓周,是惠民县魏集镇周家村人,现住淄角镇土户王村。

  莲花灯源于惠民县的魏集镇,自明代起,周氏家族就开始用高粱杆和纸张扎制灯笼,因其有独特的古典神韵和与生俱来的喜庆吉祥色彩被人们所喜爱,据有关专家说现在只有南京的夫子庙和山东的惠民县两处有此莲花灯,而惠民县的这种莲花灯 又因其莲花瓣朝下,在工艺上又优于南京的莲花灯。所以说,这种莲花灯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堪称民间艺术一绝。

  现在制作莲花灯的传承人是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的王相华,王相华原姓周,是惠民县魏集镇周家村人,现住淄角镇土户王村。周氏家族是莲花灯制作世家,自明朝到清代,直至解放前,他家祖祖辈辈为富家大户扎制灯笼。这些大户都以能挂上这种“聚财气”、“聚人气”的莲花灯而高兴和自豪,也因莲花灯带来的财富而衣食无忧,普通老百姓根本就挂不起这种灯笼。周家单是给惠民县魏氏庄园的魏氏家族扎制灯笼的,前后就有六代人。解放后,周(王)家的莲花灯才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享用的“喜庆灯”,从“胡集灯书会”到各地的元霄灯会,到处都可以看到这种给人带来喜气的莲花灯。 

  莲花灯的制作技艺以及其发展有悠久的历史,经过一代代民间艺人的口传心授,传承至今。它古朴典雅,色彩鲜明,主要运用红、黄、绿三色,可以充分体现节日的喜庆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因为莲花灯具有独特的古典神韵和喜庆色彩,能为人们带来吉祥幸福,所以几百年来一直受到欢迎,长盛不衰。

  王相华扎的花灯最小的直径10厘米,最大的150厘米,甚至更大。品种有八卦莲花灯、鱼灯、元宝灯、风灯、水灯、滚灯等10多种,各具其特色,风灯可以随风升空,水灯可以在水中行走,滚灯可以在地上来回翻滚,且灯里的蜡烛都照常燃烧,丝毫不受影响。

  王相华制作的莲花灯多次参加各种民间艺术展,早在1993年就入选在山东美术馆举办的 “山东省民间美术展”,并一举成名,受到了众多的美术家和民俗专家的关注,经常有专家来到王家居住的偏僻的村庄,住到王相华家里作深入考察,也经常有媒体记者到家里和展会上跟踪采访、报道。王相华的作品曾在北京热销,还曾远销到日本,趵突泉灯会和牟氏庄园都曾邀请他参加展示和献艺,深受国内外友人欢迎。

  如今,会这种手艺的人已经很稀罕,王相华也是六十岁的人了,如何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一直是缭绕在王相华心中的大事,幸喜他的儿子也对此种手艺较为喜爱,在王相华的指导下也系统地掌握了这门绝技,虽然没有以此为业,但至少十几年之内这种手艺还不会失传。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