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板

2013年12月17日 08:11作者:来源:大众网

毛竹板书形式简单,演员自击乍板和哉子站士说唱,表现力丰富,灵活机动。毛竹板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地右特色的艺术形式,虽然在影视剧的冲击下处于了边缘状态,但是,仍有其珍贵的艺术保留价值。

  毛竹板快书是由两块适当比例的毛竹板用线绳穿在一起为主要伴奏乐器(俗称呱嗒板),同时还有两块或几块较小点的竹片串在一块,片与片之间再用铜钱隔着,习惯叫"截子"或"撤拉子"的辅助乐器作为伴奏乐器演奏的一种曲艺演出艺术形式。因多用毛竹板做成,又具有滨州地方特色,故名滨州毛竹板。

  毛竹板书形式简单,演员自击乍板和哉子站士说唱,表现力丰富,灵活机动。有头板、大按板、二按板、苦相思、流星赶月、垛子板、花板、快板等到众多板头和俏腔,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而灵活运用。起初唱腔扳式、腔调较少,只有[头板]、[二板]、[快板]等,起句时多先用"哎"字领起。后来,有了[大安板]、[哭相思]、[流星赶月]、[流水板]、[垛板]、(垛句]等多种版头的巧俏唱法。演出书目多是中篇,如《武松传》、《左连城告状》、《响马传》、《五龙传》、《黄爱玉上坟》、《王定保借当》等,短篇小段多用来垫场。

  毛竹板演出艺人代表为游明恩。游明恩自幼对演唱艺术就有特殊的爱好,十五六岁时拜河北毛竹板书艺人崔金山为师学艺,二十岁正式出科,活跃在现开发区、滨城区、无棣、邹平、沾化、利津一带。游明恩改编、创作的毛竹板代表作有《如此收礼》、《兄弟仨分家》、《养啥赚钱多》等近、现代农村生活作品。毛竹板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地右特色的艺术形式,虽然在影视剧的冲击下处于了边缘状态,但是,仍有其珍贵的艺术保留价值。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