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经-九龙翻身

2013年12月17日 08:13作者:来源:大众网

民间打击乐“九龙翻身”广为流传于滨州市区及各县、乡镇、村庄,每到过年过节,婚庆嫁娶,开业庆典,喜迎欢送,都离不开它那欢快的声音。愿“九龙翻身”在今后的传承中不断发展、完善,成为黄河三角洲民间艺术中更加完美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民间打击乐“九龙翻身”广为流传于滨州市区及各县、乡镇、村庄,每到过年过节,婚庆嫁娶,开业庆典,喜迎欢送,都离不开它那欢快的声音。滨州市流传的九龙翻身打击乐谱颇多,从广义上讲,有大锣鼓、小锣鼓两种。从狭义上讲以基本节奏型为主产生了许多种敲打法。有的全乐曲只有三四种节奏型,多者也只有五六种节奏型。这里介绍的是滨州市普遍流行的一种“九龙翻身”乐谱,它主题鲜明,结构严谨,节奏变化无穷,旋律起伏跌宕,是滨州市流传的九龙翻身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打击乐曲。
  滨州市的“九龙翻身”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明洪武年间从河北迁移此地时就继承了这种优良的民俗传统。每到元宵闹春,新郎娶新娘之时村里人们就套上大车,车上搭起松门,披上彩红,架上大鼓兴高采烈地敲起来。所到之处男女老少,纷至沓来,簇拥在大车周围聆听着这欢快悦耳的锣鼓声,欣赏着演奏者们那娴熟的技艺。不过那时的击打法单纯,变化性小容易掌握。随着时间的推移,世世代代的传承者对其进行了不断的修改,吐故纳新,到清末民初时“九龙翻身”整个乐章已经非常完整。至今,已成为一首完美无缺的艺术精品。
  “九龙翻身”全乐章共有九个节奏型,从一个节奏型转到另一个节奏型上称“翻”,故为“九九翻身”,由于一段曲折动人的故事又被叫作“九龙翻身”。“九龙翻身”以其复杂多变的九种节奏型,循环穿插演奏,急缓交错,变化无穷。欢快激进时,紧锣密鼓,舒展悠扬时,慢捶缓钹;铿锵有力时,感天动地,婉转抒情时,细腻幽深。历经近四百年的历史,这篇主题鲜明,结构严谨,突出地方特色的打击乐谱,能够世代相袭完整的保留到现在,是与每一位传承者的勤奋和对民间艺术孜孜不倦的刻苦追求分不开的。滨州市的“九龙翻身”与周围地区打击乐的相互促进,给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带来了生机,注入了活力。
  滨州市小营街道办事处团包村的“九龙翻身”有鲜明的地域色彩,浓厚的乡土风味纯正朴实,落落大方。第一代传承人邱邦福,一生与锣鼓相伴,他敲鼓时,鼓槌重而不拙,轻而有力,似玉珠落盘,强弱分明;第二代传承人邱如刚,继承邱邦福的技艺特点,加花点击,承前启后,有所创新。第三代传承人邱元勋,继承两代艺人的优点,疏紧结合,保留了原始风味,却也不乏点睛之笔;第四代传承人邱润峰、邱汉峰,在前几代老艺人的基础上,去粗存精,除伪保本,保存了前几代老艺人的特点,又充分发挥了本地区浓厚的乡土气息,敲出了前所未有的效果。
  音乐没有地域界线,只有地域特点,它可以越出江河,跨过大海,与那里的地方音乐结合,绽放出绚丽多彩的艺术之花。愿“九龙翻身”在今后的传承中不断发展、完善,成为黄河三角洲民间艺术中更加完美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