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扎灯笼: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会手扎灯笼

2013年12月10日 10:11作者:来源:大众网

“竹将军筑城自卫,纸将军四面包围,铁将军穿城而过,木将军把守后背。手扎灯笼的制作流程其实并不复杂,一般要经过六道工序:破苇篾、泡苇篾、扎灯笼、模具整形、收口、糊纸美化。

    “竹将军筑城自卫,纸将军四面包围,铁将军穿城而过,木将军把守后背。这是“江南四才子”之一的文征明对苇子灯笼最形象的描述,从中也可以看出手扎灯笼的历史悠久。
  据史料记载,明宣德年间,该村就开始编织灯笼,清末为鼎盛时期,主要产地也是惠民县何坊乡东小吴村、张大官村、杨评事村、大商村、牛茁等村,另外,头堡村、付商村、王湾等村都曾有编制者。在30年以前,这些村里几乎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少都会手扎灯笼,扎灯笼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手段。
  手扎灯笼的制作流程其实并不复杂,一般要经过六道工序:破苇篾、泡苇篾、扎灯笼、模具整形、收口、糊纸美化。将破好的苇子蔑浸泡在水里一段时间,待到苇篾泡的柔软的时候,就可以扎灯笼皮。出型的灯笼在特制的楦子上“整形”后收口,就是成了型的灯笼。临近年关,开始扎灯笼的最后一道工序,为灯笼梳腰口,也就是在灯笼的腰部糊上玻璃纸。透明的玻璃纸上用广告色画上花鸟的图案或者写个红红的“喜”字,再加上几笔抽象画做点缀,透明的玻璃纸经过巧手的描摹涂绘,透出了欢乐和喜庆。晾干了的玻璃纸在苇子蔑中间一卷一缠,两头再用桃红色的彩纸一包,一个喜气洋洋的灯笼就做好了。透明的玻璃纸透出了苇子蔑规整的菱形图案,和花草文字一映衬,显得丰富了起来。
  卖灯笼和买灯笼都要等到年关,过了腊月二十三,在很多的年集上都会看到晃动着的粉色灯笼捆。最早卖灯笼是扛着卖,上百只灯笼用一根麻绳捆扎在一根粗长的竹竿上,象个大磨盘,麻绳系的活扣,随解随卖。买了灯笼皮,还要买灯笼座,灯笼是木版座,木座中间有个钉子,插蜡烛的。只须用铁丝穿在木板上,木板中间楔一根尖朝上的一根钉子,便于插蜡烛就行。
  最热闹的是孩子们打灯笼。因为当地有个风俗,不到15岁的孩子过元宵节时都要打灯笼,而且要把灯笼烧掉。据说这样可以长命百岁,日子越过越旺相。
  我们期待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手扎灯笼能继续在岁月的长河中闪光,而不是被历史的尘埃湮没。毕竟,它照亮过许多人的童年,温暖过我们许多人的回忆。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