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椅子制作技艺:约有300年的历史

2013年12月10日 09:54作者:来源:大众网

六甲杨村圈椅子制作约有300年的历史。最初,杨姓的祖先是从河北省枣羌迁到这里。当时黄河发大水,人们没有饭吃,天天挨饿。他们中有一个人会制作圈椅子,就说,咱们作圈椅子,卖钱,解决温饱吧。

  六甲杨村圈椅子制作约有300年的历史。最初,杨姓的祖先是从河北省枣羌迁到这里。当时黄河发大水,人们没有饭吃,天天挨饿。他们中有一个人会制作圈椅子,就说,咱们作圈椅子,卖钱,解决温饱吧。于是,大家都跟他学。到1978——1980年,达到鼎盛。当时村里有140户人家,家家户户都在做,一个集空,能出500只成品椅子。销往天津、北京、济南、济阳、沾化、长青、商河、高青、博兴等城市。通过北京的高皮店、潘家园、吕家营古家具市场销往韩国、美国等国家。那时,附近的五甲杨、景家、谭家、三合李、杨王都有制作的。由于制作圈椅子工艺复杂,纯手工,制作起来慢,加上现代家俱的冲击,现在制作圈椅子的只有少数几户人家,40岁以下的年轻人基本不会作了。作的好的现健在的老人有杨振俊(77岁)、杨景义(83岁)、杨振福(80岁)。
  制作工艺过程:圈椅子制作由椅圈和底座附件(包括椅腿)组成。
  一.制椅圈的工序有:
  1.首先是选料。圈椅子制作选料特别讲究。它以韧性好的绵柳木为佳。椅圈分生圈和熟圈。选直径5—6公分,高170公分的独根绵柳木,用大锅蒸50分钟,以增加韧性。
  2.取出后,用杠子、木叉等工具将其慢慢弯成近圆形,两端用绳子拢住,放置10天,去掉绳子。
  3.用斧头砍出扶手。再上锅蒸2个小时。
  4.取出后,压出扶手后面的弯。
  5.用刨子刨好,并用凿子在底凿上眼,即成熟圈。
  二.制作底座的工序有:
  1.椅腿的制作:首先将木头用锯解成长133公分,宽6公分,厚3公分的木条,上锅蒸50分钟,取出后,在模具上压成形,两头用绳子拢好,弯10天。
  2.解开绳子,用凿子凿上眼。
  三、附件的制作工序有:
  (一)靠背的制作:
  1.首先用锯将木头解成长 10公分,上宽 7 公分,下宽5公分,厚 1公分的木板,用刨子刨平,上锅蒸1个小时。
  2.取出后,用手弯成月牙形(弯度手里有数),放在太阳下晒1(夏天1天)—2(冬天2天)天,用大刻刀刻出边,用小刻刀刻出图花。图案有平刻和透刻。上边的桃形图案,代表福;中间的图案是鹿;下边的图案象山。喻意是:福寿呈祥。
  (二)牙子的制作:选长5公分,宽3 公分,厚1 公分的木片,用刀子刻出花边。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