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棣州传说:歇后语“陷棣州—没成(城)”

2013年12月10日 09:38作者:来源:大众网

在冀鲁民间,有句歇后语曾久远地流传着:“陷棣州—没成(城)。如今的“通天台”遗址,留下的只是一马平川的古土和沧桑,除了古城为世人留下了一段妇孺皆知的千古传说外,再也寻不见其他历史陈迹了。

  在冀鲁民间,有句歇后语曾久远地流传着:“陷棣州—没成(城)。”
  陷棣州,现名先棣州,又称北旧州,位于惠民县辛店乡镜內,南距黄河九公里,距徒骇河三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37°22′,东经117°38′。据文物部门考订,这里地下沉睡着一座千年古城,古城遗址南北长约12公里,东西宽0.9公里,城周长4.2公里。据惠民县志记载,从公元643年(唐贞观十七年)至907年(五代后梁开平元年)的264年间,曾为唐代棣州和厌次县(惠民县前称)的古城,有四个唐代皇子曾被封为棣王,镇守于此。828年(唐太和二年),大水陷坏棣州城,遂称陷棣州。907年棣州刺史华温琪为避水患,奏准徙治:将棣州和厌次县南迁于南旧州(即今清河镇古城马村、古城李村附近),此城遂废。民国九年(1920年)改“陷”为“先”。
  先棣州故城是研究隋唐文化的重要遗址,被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日月流逝,千年古城无觅处;沧海桑田,一段传说贯古今。相传在古老的棣州城里,来了个卖油翁,设摊叫卖:“一葫芦四两,四葫芦半斤!”(旧时计量16两1斤)霎时间招来了城里好多买油的,纷纷争相买那四葫芦半斤的便宜油,从早到晚,接连不断。暮色降临,卖油翁准备收摊时却来了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年夫妇,只买一葫芦四两的。卖油翁问:“为何不买四葫芦半斤的?”两老答:“不沾这便宜。”油翁这才悄悄告知:“待城门那两个石狮红了眼,此城将面临灭顶之灾,要赶紧离开。”说完,油翁飘然而去。
  于是,这夫妇俩就日夜轮流守视着石狮。这天,又来了一染布的白胡子老头,偷偷将两石狮眼睛染红后飘然而去。夫妇俩见此情景,马上向城外逃命。刚跑出城不远,只见棣州城天塌地陷,汪洋一片。在慌忙逃命中,夫妇俩走散,各奔南北。老头向南逃生于黄河南,现青城北一带,死后葬于此,故名“爷爷坟”;老婆向北逃生于惠城南沙河处,死后葬于此,故名“娘娘坟”。据该村86岁的李奎发老人讲,至今这“爷爷坟”、“娘娘坟”尚在,几十年前,他还亲眼见过,并为这两坟添过土呢。
  如今在先棣州村东南处还留有“通天台”遗址。传说此处在当时整个棣州城中最高,能通天入地,被称作“通天台”。棣州城唯有通天台未陷,留了下来。据村里几位80多岁的老人介绍:通天台有三间屋大,三米来高,小时候他们经常在上面玩耍,后来才平的.80年代初,村里在通天台附近打井时,从12米下曾挖出青砖瓦片。除此以外,古城还留下延用至今的“法场”、“练兵场”、“旗杆下”、“堂坊”、“斗鸡台”、“二虎把门”等地名。如今的“通天台”遗址,留下的只是一马平川的古土和沧桑,除了古城为世人留下了一段妇孺皆知的千古传说外,再也寻不见其他历史陈迹了。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