碣石山古庙会

2013年12月11日 10:25作者:来源:大众网

“碣石山古庙会”又称“大山古庙会”,它盛行于山东省无棣县碣石山镇(原大山镇),它产生于清朝乾隆年间,是由盐山县千童镇、海兴县高湾镇共同参与的民间盛会。2001年9月大山(又名马谷山)复名碣石山,并筹集资金2000万元恢复古建筑和饮马湖,2005年农历4月27日恢复古庙会。

  “碣石山古庙会”又称“大山古庙会”,它盛行于山东省无棣县碣石山镇(原大山镇),它产生于清朝乾隆年间,是由盐山县千童镇、海兴县高湾镇共同参与的民间盛会。
  据民间传说,大山是商周时期黄飞虎的妹妹,黄飞虎有三个妹妹,黄飞虎去商辅周时,为躲避商纣追杀,将三姐妹隐居民间,三姐妹在民间利用各种方式协助周军,为消灭商纣作出了贡献,周朝建立后,姜子牙受女娲娘娘之命封神,让她们化作高山接受民间朝拜,大山是老大,封为碧霞元君,民间都叫她大山奶奶,泰山是老二,民间叫泰山奶奶,河北小山是老三,民间叫小山奶奶。让她们的正气压制世间邪恶,并作为玉皇大帝的信使传递人间的喜怒哀乐。三姐妹为保群众平安,有求必应。
  史料记载:远在清朝乾隆年间,有一法号“演静”的尼姑,为碣石山下“青莲庵”主持,募化三年,在山顶峰建“碧霞元君宫”、继建“玉皇庙”、“吕祖庙”、“文昌阁”、“关帝庙”、“达摩洞”等,方圆百里百姓纷纷赶来,烧香祈福,有求增福增寿者、有求升官发财者、有求人丁兴旺者、有求祛病免灾者,每逢大旱之年,各村村民阖庄出动,敲锣打鼓,求神布雨,庙宇香火日益兴盛,由此,每年农历四月,大山举行两次香火庙会,四月十七为“小会”,二十七为“大会”。时因麦收之前,正是农民购置农需物品之际,山中香火兴旺、市场活跃,堪称鲁北、冀南之首。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日本侵华魔爪伸向大山,大山庙会随之衰颓。解放后,古建筑因年久失修破烂不堪,破“四旧”拆除了所有建筑。
  2001年9月大山(又名马谷山)复名碣石山,并筹集资金2000万元恢复古建筑和饮马湖,2005年农历4月27日恢复古庙会。
  碣石山古庙会,一是人员多,有特邀参会人员、有信男善女、有物资交易人员、有文艺表演人员、有凑热闹人员;二是节目全,碣石山古庙会由文化、商贸、祭祀三部分组成。届时邀请文化曲艺团体助兴,有剧团、杂技、大鼓、舞狮、秧歌等;邀请民间经贸团体参会,展销古老儿童玩具、服装鞋帽、冷饮冷食、风味小吃、消夏用品等;特邀崂山道教人士主持祭祀,盐山县千童镇举行“上信子”、海兴县高湾镇为碧霞元君送“銮驾”等活动,香火盛况空前。
  碣石山古庙会的大型商贸活动区域在集贸市场,小型传统民俗贸易在碣石山及通往曹操饮马湖中心路两侧,大型的戏剧、杂技、曲艺演出在饮马湖停车场,祭祀活动由碣石山镇37支村锣鼓队、滨州舞狮队、河北海兴秧歌队开路,后有民间鼓号队、彩球队、民族乐队、崂山道士、千童信子队、河北高湾銮驾队以次而行,由东至西沿主街道游行,后登上山顶碧霞元君祠举行仪式。碣石山下停车场主要安排古庙会开幕式,无棣大成武术队、舞狮队、秧歌队、气球方阵队放飞气球等表演活动。
  目前,碣石山保护性开发、碣石山古庙会发展,正在健康有序的向前推进,碣石山庙会从繁荣到衰颓,又到恢复,无不凝聚着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它是无棣县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