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被秦王李世民俘虏

2013年12月19日 09:27作者:来源:大众网

  公元573年(隋建德二年),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出生在贝州漳南(今山东武城漳南镇村)一个较为殷实的农民家庭里。少时聪颖过人,长大崇文尚武,在乡党中重德重义,与刘黑阔(隋末农民起义领袖)、孙安祖(隋末农民起义领袖)交往甚密,情同手足。窦建德乐善好施,行侠仗义。其父死时,进葬者络绎不绝,从家中直至墓地。窦建德深感乡亲们的深情厚意“所赠予皆让辞不受”。

  公元604年7月(隋仁寿四年),杨广阴谋代兄为太子,杀父文帝,改国号为大业。杨广登基后,为巩同政权和满足自己荒淫极欲的生活,不惜国力民力,大兴土木。营建东都(今洛阳),开掘运河,修筑长城,开辟驰道,均役使数十万至数百万人,致使“丁男不供,始以妇人从役”。杨广发动侵略高丽(今朝鲜半岛)的战争。人民不堪深重的灾难。纷纷揭竿起义。

  隋炀帝发动侵略高丽(今朝鲜半岛)的战争。窦建德亦在被征之列。由于窦建德倍受拥戴,任“二百人长”。其好友孙安祖亦被征。这年秋天,高鸡泊(今武城县恩北大洼滞洪区一带)这片水洼大洋,方圆几百里“水潦成灾”。漳南一带的人们也饱受洪水之苦,孙安祖的妻子因饥饿病死。孙安祖请求免征,不仅没有允许,还遭“捕劾笞辱”。孙安祖怒杀县令。到窦建德处避难。窦建德早已对隋炀帝的荒淫无道充满忿恨,见自己的好友孙安祖犯下了杀死朝廷命官,株连九族的大罪。便与孙安祖商议,决定揭竿起义“建功于世”。他们立即召集乡亲数百人,由窦建德推举孙安祖为首领,在漳南(今武城县漳南镇)树起义旗。窦建德考虑到自己几百人力量弱小,又考虑到高鸡泊(武城恩北大洼一带)宽广几百里芦苇丛生,地势十分优越,可以蔽兵。“乘间窃出,掠夺足以自资,因得豪聚,且观时变,以就大计”。便建议孙安祖率众投奔了已在那里聚义的起义军首领高士达。窦建德反叛朝廷起义后,全家惨遭官府杀害,其族人也大部遇难。(幸存者不敢在漳南镇居住,隐姓埋名,一部分改为姓“贾”,一部分改为姓“张”,背井离乡,四处逃生。)

  窦建德投奔高士达后。深得高士达重用,任司兵(管理兵器)。后来起义军发生内讧。孙安祖被张金称杀害,孙安祖的步卒多为漳南同乡,纷纷投在窦建德麾下,使窦建德的队伍更加壮大。窦建德待人诚恳,身先士卒“倾身接物,执笞与士卒均。由是能致人死力。”窦屡建战功,被高士达提升为司马(掌管军事要职),掌握军事大权后的窦建德,带领起义军攻城掠地,所向披靡,战功卓著。隋王朝屡屡派兵围剿高鸡泊起义军。大业十二年(公元616),隋炀帝派郭绚率兵围剿高鸡泊,窦建德率精兵七千迎敌。他在长河(今德州市郊)布下伏兵,同时,致信郭绚,诈称自己与高士达不合,愿意降隋,为郭绚效力,郭绚信以为真,毫无防范的进入窦建德的伏击圈。窦建德率起义军勇猛袭敌。郭绚惨遭大败,仅带十余骑逃出重围,窦建德紧迫不舍,将郭斩杀于平原县境内。

  张金称在高鸡泊起义内讧中杀害了孙安祖后,自以为了不得,趾高气扬起来,各路起义军也渐渐疏远了与张的关系。隋太仆卿杨义臣,趁机率重兵围剿,大败张金称。得胜后的杨义臣闻知郭绚阵亡的消息,发誓与高士达、窦建德誓不两立,要将高鸡泊“穷刬根穴。”旋即率兵进剿,窦建德见杨义臣来势凶猛,敌我力量悬殊。便向高士达提出了“宜引兵避之。彼欲战不得,军老食乏,乘之可有功”的疲敌之策,高士达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认为隋军已众叛亲离,不堪一击,没有采纳窦建德的正确建议,亲率军迎敌。初获小胜,更加轻敌,终铸成大错,战败被杀。隋军潮水般直逼起义军老营,窦建德抵御不住,带百余骑冲出重围。杨义臣剿平高鸡泊,“谓余党不足忧”没有追杀窦建德,赶回洛阳向隋炀帝报功去了。窦建德趁机北上,攻占饶阳(在今河北省)后,返回高鸡泊为高士达发丧,借机招集旧部,募征新军,重振起义队伍声威,拥兵十余万,自称大将军。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正月,于乐寿(今河北献县)称长乐王。年号丁丑,建立了农民起义革命政权,攻占了信都、清河等郡,声势大振。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七月,炀帝为巩固岌岌可危的隋王朝政权,消灭各地的起义军。派迁茁郡右卫将军薛世雄,督兵三万,妄图先歼窦建德,再灭瓦岗寨。薛世雄兵至河间(今河北省),窦建德佯装不敌,自乐寿(河北献县)向南败退,并让部下放出风声,要撤到豆子齿 (山东惠民境内)。薛世雄本来就视起义军为草寇,是乌台之众,不堪一击。此时见窦建德仓皇败逃,更加骄横,亲率大军追击。他万万没有想到,赛建德会在高鸡泊的水泽芦苇丛中暗设伏兵,严阵以待。薛世雄兵至高鸡泊,被窦建德杀的丢盔弃甲大败而逃,窦建德乘胜追击,直至河间七里井,致使薛军“死者如丘,”三万人全军覆没。薛世雄也惊吓而死。窦建德随即攻下河北大部分郡县。声势大振,于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十一月称夏王,建都乐寿(今河北献县境内),改年号为五风,国号夏。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迁都沼州(今河北永年东南)。

  称王后的窦建德,自奉俭约,仍保持农民勤俭节约的美德,他“不喜食肉。”妻子也“未尝纨绮。”每获战利品,必先分送将士,在窦建德统治的区域内,“劝课农桑,境内无盗,商旅野宿。”到处呈现一片欢乐祥和、幸福安定的繁荣景象。

  随着农民起义形势的迅猛发展,隋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窦建德攻城占地,连战皆捷。地域越扩越大。窦建德做为一个农民革命领袖。由于时代的局限,不能从封建迷信的桎梏中解脱出来,革命难以彻底,为王后,反隋立场便发生了动摇。重用隋王朝的投降官吏,史书中留下了窦在战争中“每获士人,必加恩遇”的记载。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七月,河间丞王琮被起义军围困一年多被迫投降。这个为隋王朝镇压农民起义双手沾满鲜血的“刽子手”,义军将士皆曰可杀。可是窦建德却视为忠臣义士,任王为瀛洲刺史。下令“与琮隙者敢辄摇,罪三族。”

  这年三月,隋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在江都(今江苏扬州)发动政变,缢死隋炀帝。窦建德对属下讲:“吾为隋之百姓数十年,隋为吾君二代矣,今宇文化及杀之,大逆无道,此吾仇也。”随即派兵征讨宇文化及。连战皆捷。宇文化及退守聊城,窦建德亲率兵马,穷追猛打,破城后,活捉了宇文化及父子,拜倒在肖皇后膝下,俯首称臣。并将宇文化及父子押至大陆县(今河北省晋县)砍头示众。

  窦建德诛杀宇文化及后,隋炀帝的孙子越王杨侗正式封窦建德为“夏王”。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做了夏王的窦建德,奉命救援在洛阳与秦王李世民激战的王世充。他率兵亲征,一路闯关斩将,势如破竹,克管州(今郑州),破阳翟(今河南禹县),占领荥阳。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窦建德,轻视了英勇善战,足智多谋的李世民,致使大败。大将殷秋、方瓒阵亡。祭酒凌敬向窦建德建议:损兵折将,士气锐减,不可正面同唐军作战,而应该过河进取怀州(今河南沁阳)、河阳(今河南盂县)。然后推进太行,直取上党(山西东南),占领壶口关,一举收

  河东。并指出此举可“乘虚捣境,师有万全,一也;拓土得众,二也;郑(洛阳)之围可解,三也”。窦建德没有采纳凌敬一石三鸟的英明决策,连妻子劝他“依凌敬之言行事”.他也斥妻子“此非女子所知。”一意孤行,听从了王世充手下派来的求援人王琬、长孙安世的话.与李世民进行决战。

  窦建德对李世民营地大举进攻,打算一举攻下虎牢(今河南荥阳境内)。李世民稳坐阵中按兵不动。待窦建德的军队精疲力竭,亲率秦琼、史大奈等直扑窦营。窦军大败,窦建德本人也在牛口被秦王李世民俘虏。次年被杀于长安,时年49岁。

  窦建德死后.人们为纪念这位农民起义领袖,在魏州(今河南安阳)建有夏王庙,以志纪念。

  注:

  一、全国解放后,漳南窦氏族人仅存一户,现迁往重庆居住。

  二、漳南镇在窦氏家族被抄改“贾”姓后,曾一度把漳南镇改为贾南镇,现在老人们还称漳南镇为贾南镇。

  三、改姓“贾”姓和“张”姓窦氏族人除极少数在漳南镇附近的南甘泉居住外,其余亦无法壹考。

  四、现漳南镇村东南仍可依稀辨认出窦建德当年点将台旧址。

  五、漳南镇村民刘功全家的大门内还留有起义军用于联络的烽火井。据传此井顺地道直通贝州(现武城县武城镇镇政府旧址)。

  六、现漳南镇村东北角,地下仍埋藏着窦庙前的石龟。

  七、人们历代修建的窦建德、刘黑闼庙因年久失修,在一九六六年邢台地震中震坏。“文革”时拆除.遗迹无存。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宝才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