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门塔:古代石质建筑的典范之作

2013年12月17日 15:10作者:来源:本网综合

四门塔位于泰山之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市南郊30公里的柳埠镇,山清水秀,文物荟萃,民风淳朴。

   四门塔位于泰山之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市南郊30公里的柳埠镇,山清水秀,文物荟萃,民风淳朴。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便劳动生息在这块美丽的土地。四门塔旁曾出土过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的石斧,还发现过战国时期齐长城遗址,并有唐高祖武德年间秦王李世民率军东征时操练兵马的跑马岭为纪念黄巢起义驻兵的黄巢村、黄瓜峪、菜峪、车子峪、裁缝峪……

  四门塔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全石结构佛教塔,全以青石砌成,是中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单层庭阁式石塔,也是现存最早的亭式塔。位于中国大陆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东北方4公里神通寺处。建于隋大业七年(611),距今已有1400年了。四门塔全用灰青色石料砌成,每边面宽7.4米,高度略同面宽,四面各开一圆券门。塔内中心有大石柱,柱四面各有石佛像,绕柱一周为回廊。塔檐用五层石条叠涩砌成,轮廓内凹。最上须弥座四角置“蕉叶”,正中置覆钵和五重相轮及宝珠组成的塔刹,也全是石刻。塔总高15.4米。四门塔很重视轮廓和比例的推敲及繁简对比,艺术价值较高。如檐下的内凹和屋面的优美凹曲给方正刚劲的石塔增加了柔曲的意味;塔门甚小,正确地显示了塔的实际尺度;塔刹形象丰富,给全塔简洁而质朴的风格增添了一些趣味。原四门塔属于一处寺庙附近,但该寺庙在近代一场大火中基本焚毁,只剩下部分遗址。
中华第一古石塔—四门塔
  我第一次看四门塔是1978年11月初,作为山东省教育工作会议的工作人员,随与会人员去参观。早饭后,我们乘坐大巴出发,32公里的路程走了近两个小时,到四门塔快10点了,这还要感谢西哈努克亲王,要不是六年前为准备迎接他抢修了进山的公路,我们还不知几点能到。当时四门塔仍处于关闭状态,没有导游这一说,只有自己看,由于中午还要赶回市区用餐,只好走马观花。
  珍贵的文物古迹看得太匆忙,美好的自然风光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11月初在济南市区已是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季节,但在四门塔这个山洼里却阳光和煦,温暖如春,山风夹着苍松翠柏特有的清香徐徐袭来,令人神清气爽。塔西部的一个小山洼里,还有一大片茂密的竹林,面积超过百亩,号称“江北第一竹林”,是柳埠国家森林公园的一部分。
  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的“涌泉”就在竹林深处的山坡上。喷涌不息的泉水注满泉池后,缓缓溢出池外,涓涓淌入林中。这里地处泰山东北背阴处,属季风气候,山陵地形,充沛的雨量,湿润温暖的小气候,使这片竹林在初冬时节依然竹叶青翠。在竹径中穿行,我彷佛回到了故乡,回到了童年,小时候与小伙伴在村后竹林中爬竹竿、捉迷藏的情景霎时浮现在眼前。 纤尘不染的空气,潺潺流淌的山泉,鲜艳芬芳的野花,如入世外桃源,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我第一次细细地欣赏四门塔的文物古迹,是在2003年一个初春。因公路修得已远比过去平坦顺畅,早饭后从济南乘汽车50来分钟就到了四门塔。沿着松柏覆盖的石头台阶拾级而上,首先来到四门塔的南侧。四门塔坐北朝南,背靠青龙山,面向一片辽阔的梯田。这古塔建于隋朝大业七年,即公元611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单层亭阁式石塔。早在1961年,就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2年修缮时曾在塔心柱发现舍利,比轰动海内外的西安法门寺发现舍利子早15年。
  四门塔呈平面四方形,造型非常简洁;四个面上有四个门,四门塔因此而得名。四门塔用当地的坚硬青石雕琢而成,历经千年风雨仍未被风化,不仅在佛教界弥足珍贵,而且是我国古代石质建筑的典范之作。
  瞻仰着这座古塔,我不禁想起了我国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 生。1936年6月,在河南考察洛阳的龙门石窟、开封的繁塔、铁塔等古迹之后,35岁的梁思成和32岁的林徽因夫妇从开封到济南,一下火车便步行直奔位于南部山区的四门塔。实地考察后,梁思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古塔,是在其传统多层结构之上覆以印度窣堵坡样式的有趣结合。神通寺四门塔是这种融合样式最早和最简洁的实例之一。它在中国古塔的演进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从此,四门塔进入了梁思成先生所著的《中国建筑史》,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四门塔四个门内的平台上,各有一尊1.4米高的石佛。据佛经记载,世界分为四个方位,每一个方位都有一个大智大勇的佛掌管。四门塔的佛像正是按这一记载布置的。南门内的佛叫南方欢喜世界保生佛,西门内的佛叫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北门内的佛叫北方莲花世界微妙声佛,东门内的佛叫东方香积世界阿宫佛。这四尊佛像凿刻于东魏武定二年,即公元544年,比四门塔还早60多年,是宝贵的佛教文化珍品。
  我注视着阿宫佛颈部的一道裂缝,不由得想起一段既令人心痛又让人感动的往事。1997年3月,四门塔东门内阿宫佛的佛首被不法分子盗走,几经辗转,经香港流失到台湾。法鼓山佛教创始人圣严法师获知后,主动赎回,归还大陆。2002年12月15日 ,在欢送佛首回归济南的仪式上,圣严法师表示,两岸同文同种,基于饮水思源的道理,这尊佛首出自中国大陆,就应该回到那里。我凝视着流失境外5年后回归故里的阿宫佛,禁不住对佛学大师圣严法师敬仰不已。
  四门塔的北面有一棵“九顶柏”,因主干上长出九根粗大的树枝而得名。这棵植于隋代的千岁柏,不仅至今仍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而且还有许多美妙的传说。据传当年隋炀帝杨广做皇帝前曾在这棵树下许愿要当上皇帝,后来果然灵验。如今,许多游人和周围村民都喜 欢在这棵古柏前许愿,期盼自己好梦成真。
  离开九顶柏沿山坡西北侧的小道下到山谷中,一座巨大的石碾盘十分引人注目。碾盘直径6米 ,碾砣重10.8吨,有“天下第一碾”之美誉。1600多年前,来自京兆的高僧朗公在这里建了朗公寺,亲自做过主持,僧人最多时曾超过500多,成为当时齐鲁大地上的佛教中心。隋开皇三年,被隋文帝杨坚改名为神通寺。这个大碾盘就是当年专供众多僧人碾米用的。清末一把大火,神通寺烧为灰烬,但院外众多珍贵 的文化古迹安全无恙。
  过了碾盘向西走,有座砖石结构的古塔,塔基塔身始建于唐代,而塔顶则建于宋代,为砖砌重檐。塔高约 10.8米 ,塔身的四个面是四块长方形的石板,雕有龙和虎等图案,故名龙虎塔。塔身上所有的雕刻栩栩如生,展示出与四门塔所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与石雕艺术风格。龙虎 塔西边的墓塔林,是金代以后神通寺历代高僧的墓地,现存墓塔46座,墓碑15座,是全国现存规模较大的石塔林。其中元代泰定三年“清惠明德大师敬公山主寿塔”,明代嘉靖五年“成公山主塔”,呈现汉代阙式风格,在我国现存石塔墓林中仅见,深受考古专家重视。
  出塔林沿白虎山腰间小道向南走,是千佛崖造像。整个千佛崖南北跨度达65米,高数十米,有大小窟龛100多个,神态各异的佛像210多尊,大都是唐朝初期六十多年中贵族、宅民、僧侣为父母、兄妹、儿女“祈福”而造。1988年同龙虎塔一起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一尊高约1米 、脸庞丰腴秀丽的佛像,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女为其父亲祈福增寿而刻。千佛崖的石刻造像大都造型富态、慈眉善目、生动传神,给人美的享受,是研究隋唐文化和石刻艺术的宝贵文化遗产。
  离开四门塔时,已近黄昏。此时,暮色氤氲,梵音袅袅,古塔松风,令我陶醉。这里朴实无华,我从心里 喜欢。近十年几乎年年都来,因为大气磅礡、富丽堂皇的景观固然能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但像这样简约质朴、原汁原味、没有人头攒动商业化喧嚣的人 文自然景观,更能唤起和熏陶人们内心的清静和慈悲。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余梁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