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阴生活习俗:衣食住行

2013年12月15日 18:42作者:来源:本网综合

饮食一般一日三餐,吃饭时间,城镇早餐在7点左右,午餐在12点左右,晚餐在18点左右;农村早餐在八九点左右,午餐在十三四点左右,晚餐在20到21点左右。

  

  一、饮食

  饮食一般一日三餐,吃饭时间,城镇早餐在7点左右,午餐在12点左右,晚餐在18点左右;农村早餐在八九点左右,午餐在十三四点左右,晚餐在20到21点左右。面粉、大米为多数家庭的主食,玉米、大豆、小米、地瓜等则成为人们调换口味的辅助食品。城镇居民购买熟食的越来越多。早餐品种有面条、油条、油饼、烧饼、豆腐脑、豆浆、馄饨、粥类、面包、羊杂汤等品种;午餐以馒头、烧饼、包子、馅饼、饺子、米饭为主,一般家庭备二至四个炒菜;晚餐多以馒头、面条为主,粥类或汤类为辅,一般还要有几个炒菜,也有不少户饮食近似午餐。主食品种虽变化不大,但花色较多,销售者遍布街头巷尾,各具特色的风味食品方便了群众生活。蔬菜品种以芹菜、黄瓜、西红柿、菜花、韭菜、青椒、茄子、白菜、土豆、圆葱、冬瓜、菠菜、萝卜等为主。肉类品种以猪肉、鸡肉、牛肉、羊肉为主。鱼、肉、蛋、奶已成为城镇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农村居民,中、晚餐也有菜上桌,部分较富裕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已接近城镇居民。

  二、服饰

  1988年前人们多穿中山装,衣料多为化纤织品,颜色多为灰、蓝。1990年后,人们多着西服,服装面料有化纤、棉麻、纯毛、纯棉、丝绸等;内衣有晴纶、涤棉混纺、纯棉秋衣秋裤及绒衣等。1995年后,纯棉内衣及三重保暖内衣逐步替代晴纶内衣和绒衣成为主流,着羊绒内衣、束身内衣者日渐增多。2000年后,人们在注重服装多样化的同时,个性化、高档化更加突出。许多中青年男子在春秋季节穿西服,系领带,老年人钟情于宽松适体的休闲装、运动装、中山装等。牛仔装、文化衫、T恤衫仍是少男少女的首选。女装虽亦以西服为主,但其样式、风格各异,追求个性风格的女子喜穿紧身衣裤、短裙、短上衣、短裤以及各种裙装、旗袍等。冬季穿棉衣棉裤者减少,穿羊毛(绒)衫、毛裤者增多,外套主要有棉大衣、呢子大衣、羽绒服、风衣、皮衣等。

  三、发式与饰物

  1988年以后,男子光头者渐少,平头、分头、背头增多。女性扎辫者减少,马尾辫、齐耳短发、烫发等都较流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女性青年长发披肩或留青年头(俗称懒汉头)者渐多。城镇女青年长发夹板、拉丝、离子烫流行,部分男女青年染发为黄、红两色。

  女性流行戴项链、戒指、手链、耳环、手镯等,男子主要戴戒指,佩以领带、领结、胸章、领带夹等。饰物质地有:金、银、玉、水晶、白金、珍珠、塑料、金属、玻璃等。

  四、居住

  城镇多以楼房为主,并根据各自条件进行装修。随着国家房改政策的不断深化,取消福利性分房,住房全部实行商品化,县城先后建起龙山小区、环秀小区、玫瑰苑小区等一批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住宅小区,大都是单元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面积不等。居民居住发展趋向是住房面积逐步扩大,装修追求美观,农民新式住房居住讲究舒适方便。

  农村住房多以平房为主。1990年后,翻建新房不断,结构与布局亦发生了变化。房屋用水泥钢筋打地圈梁、前出厦、铝合金门窗及高级地板砖铺地者日渐增多。有的富裕户将平房翻建为楼房,仿城市楼房样式设计筹建,一般为二至三层,多建于村边或街面。

  五、器用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操作简单、功能齐全、质材优良、环保卫生的家具开始进入家庭。沙发(有真皮的、布艺的、高档木制的)、茶几、大衣橱、组合橱替代了原来的传统家具,低档的二三千元一套,中档的五六千元一套,高档的每套在一万元以上。不论县城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普遍安装了闭路电视、电话,用上了VCD、DVD家庭影院,部分家庭安装了电脑,接入了互联网。在制冷取暖方面,县城居民多使用空调、太阳能和集中供热,农村使用电风扇、煤炭炉和土暖气。在燃具燃料方面,县城居民使用天然气灶,烧管道天然气或液化气,还有的使用电磁炉、电热锅、电烤箱等。为净化环境,绝大数家庭都使用了抽油烟机和排风扇。农村使用蜂窝煤炉、空心炉,有条件的居民也使用电或液化气。在贮藏方面,部分居民使用电冰箱、电冰柜。条件较好的家庭使用了洗衣机、洗碗机、豆浆机、饮水机和消毒柜。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余梁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