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头花鼓戏:源于明朝繁荣至今

2013年12月10日 13:31作者:来源:现代物流报

在邹城市流行演唱的花鼓戏以大束镇山头村的最为有名,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山头花鼓戏”。花鼓戏根据唱腔的不同,有南路花鼓和北路花鼓之分,山头花鼓属北路花鼓,也是北路花鼓戏唯一保持原味的一支。

  花鼓戏在我国很普遍,是一种介于说与唱之间的小戏。该戏种唱腔委婉,演唱者可随意在唱词中插入“哼、哎、哟”等衬字使得表演更加花哨。其主要伴奏乐器是一面小鼓,在表演时,因击鼓的花点较多而得名“花鼓戏”。花鼓戏的历史比较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

  在邹城市流行演唱的花鼓戏以大束镇山头村的最为有名,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山头花鼓戏”。花鼓戏根据唱腔的不同,有南路花鼓和北路花鼓之分,山头花鼓属北路花鼓,也是北路花鼓戏唯一保持原味的一支。山头花鼓戏最早是艺人们用来上门乞讨的,演唱者自敲自唱,二人一组。女角(多由男性扮演)额头顶一彩球,上穿女花褂,下穿皱褶裙,脚穿花鞋,男角身侧挎鼓,二人对唱。后来,艺人们打围鼓、赶集、赶庙会、打地摊演唱。随着社会发展,艺人们受到豫剧、梆子等其他剧种的影响而对花鼓戏进行了革新,演员只负责演唱,由专门的鼓乐手击鼓敲锣,同时也增加了一些演出专用的服饰,变得更加专业。伴奏乐器增加了梆子、锣、镲等,但主要的仍是一面小鼓。唱腔也扩充学习了其他剧种的娃娃、序子、随哭腔等,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原有的原板、快板仍占主要地位。

  山头花鼓的剧目非常丰富,约有百余个。常演的有《王小赶脚》、《秦雪梅吊孝》、《经堂教子》、《卖爱姐》、《赵美容观灯》、《下山》、《卷帘》、《薛礼还家》、《张廷秀赶考》、《玉环记》、《武家坡》、《张宽拐马》、《何文秀私访》等五六十个,内容多取材于传统故事、百姓生活。尤其擅长刻画不同年龄、身份的女性形象,备受百姓特别是女性的欢迎,被称作“妈妈戏”。

  山头花鼓戏剧目丰富却没有剧本,百余个剧目靠历代口传心授。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它唱的是邹城方言,演的是家长里短,表现出的却是邹城人民淳朴真挚的情感,绽放出其特有的光彩。2007年被列为济宁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

本文相关新闻